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音乐教学中学前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现今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

由于地域、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各民族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各种不同的文化丰富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即音乐作用于社会、影响于人。音乐教学包括钢琴、声乐、舞蹈技能课。这些作品不管是从歌词、动作等各方面来说,都与文学、美术、生活相关。因此以音乐为主线运用多元文化综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提倡“文化综合”不仅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也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钢琴、声乐、舞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文学、戏曲、电视电影等多元融合的艺术领域,加深音乐中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以便更深刻地领会并掌握其教学特点及精髓思想,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工作,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文化的音乐,同时为以后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奠定基础。努力为将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具有创造力、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从多元的角度和全球的视野认识世界音乐文化,学会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尊重和自信,学会理解,尊重其他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中体现多元性原则是必要顺其自然的,坚持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二、钢琴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要求,注重教学内容与幼儿园教学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将音乐理论中的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相融合,注重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训练,提高学生钢琴弹奏和对作品理解、分析能力,突出学前教育特色。在教学中要不断补充幼儿园非常适用的儿歌曲目,使教学内容既不脱离经典,又能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际要求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作品《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原名《牧童之笛》。此曲通过旋律、和声、调性和节奏的色彩性因素,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和呼应对大师的二声部复调旋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天真无邪的孩子放牧、吹笛、玩耍、回家的情景。教师在教授这首作品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画家李可染的《牧童短笛图》,仿佛走进一个山清水秀的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了解我国传统乐器笛子的加花变奏手法;还要了解西方音乐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都是可以表现中国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要把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与西方文化的精华相互吸收,让学生声情并茂的体现文化的共通性。

在声乐课教学中,也要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研究,摆脱孤立学科本体的片面观念,从宏观的角度,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例如在歌曲《曲蔓地》教学中,老师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的前半部分旋律悠长,音乐悠扬,通过曲蔓地花的赞美,引伸到对人的赞美。后半部分节奏短促,都是强烈的切分旋律,音乐热情而活泼。在初学此曲时,就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维吾尔族民歌载歌载舞的音乐风格,体会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的特点。

三、在舞蹈教学中也是如此

舞蹈教师不仅要身体力行的传授给学生舞蹈知识和技能技巧,而且要以广博的学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快自身知识结构更新的进程。最直接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学生个性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一定看到学生的差异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同一个作品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习惯,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转变学生因为身材或是基本功不好等原因,而放弃学习舞蹈,要培养学生主动、轻松、快乐的学习习惯。对于同一种舞蹈类型,例如中国的芭蕾《红色娘子军》和法国的《吉赛尔》,同样都是芭蕾舞,但是要根据作品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的不同,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

综上所述,注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从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考核多元化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模拟适应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相长,由学生横向的发展,到纵向的广泛涉猎,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使学生成长为适应幼儿园工作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实际紧密结合,不断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搭配、方法和手段富有新意,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为幼儿园提供更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作者:蒲晓冬 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学前教育为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现状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在调查中,大约有28%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具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一半以上,一部分大学生因为精神疾病无法继续学业只能退学、休学。根据最近几次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16%的大学生有着精神行为异常的表现,还有大约30%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前专业的学生中,女性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学生将来就业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前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学前专业的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既与本科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存在共性又存在其特性。

首先,学前专业的性别比率失衡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女性的心理比较细腻,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强,而男性则比较理性,面对事情比较果断坚强。在性别比例均衡的院校和班级,男女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交流中产生性格互补,实现总体的均衡。而学前专业的学生以女生居多,男女比例失调,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就业对象的特殊性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近年来,幼稚园老师虐待幼儿的新闻时有发生。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尚不完善,一旦权利受到侵害,他们不能及时向外界求助,制止侵害行为。当家人发现幼儿受到侵害时,一般已经为时已晚。要避免幼儿侵害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从学前教师的心理健康抓起,提高学前教师的心理健康衡量标准,不断促进学前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第一,生活方面的压力。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没有在学校寄宿。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要从家庭生活转向学校寄宿制生活,生活压力骤然加大。首先,学生要学习独立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改变过去家长帮忙安排一切的状况。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初次尝试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处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每一位学生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来适应大学的生活,时间长短因人而异。而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适应力比较弱,经过长时间仍无法适应,就会产生生活方面的压力。其次,大学都是采取合宿制。随着2014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毕业,意味着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从80后过渡到90后。现在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生活观念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个人性格不同。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磨合,舍友之间存在矛盾,就容易造成冲突,引发心理问题。在大学宿舍因为舍友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惨案时有发生,远的来说有马加爵案,近年的有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宿舍人际交往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容轻视。最后,大学其实是大学生从学校逐渐向社会过渡的过程,是雏鸟离巢前的最后一个阶段。许多大学生在远离家乡、亲人后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这种情绪非常正常。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保持这种情绪,就会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为女生。一般来说,女生的生活能力比男生强,能够更快地打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女生的宿舍相处问题比男生复杂,容易发生矛盾,而且女生对于家庭的眷恋比男生深,更难以独立,由此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学业方面的压力。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与中学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所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与中学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致使一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不会主动学习,无法发挥特长,导致学习进度落后于其他人。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大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的专业内容及教学方式,容易对学习内容感到困惑,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人际交往的压力。大学的人际交往对比中学时更加复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容易产生的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有攀比问题和异性交往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女生爱好打扮,喜欢新鲜事物,希望与异性交往,容易出现攀比的现象。纯女生的专业环境也限制了这个阶段的女性心理需求,不利于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四,就业难度加大带来的压力。截止到2014年6月,90后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14.3%。现在的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要面临职业困难这一难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来实现毕业时顺利就业的目的。虽然现在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已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如对医生等职业的尊重。作为教师职业中最基础的学前教师,社会各界对其仍然不够重视。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没有信心。

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学前教育为例

(一)音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音乐通过影响人的情感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音乐之所以独一无二,在于音乐中蕴含着作者、表演者独一无二的情感。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艺术的首要特征。音乐从创作到演奏的过程,都是一个传达情感的过程。从物理学角度来说,音乐的运动形态的逻辑结构正好与人的情感变化形态相似。明朗、跳跃、节奏欢快的音乐对应人的欢快、兴奋的情绪,反之则对应了人的悲伤、忧郁的情绪。同一首作品通过调节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可以传达出完全不同的情感。从事创作和演奏的音乐艺术家借助音乐的运动形态向听众传达出自己的情感信息。听者接收到音乐中传达出的信息,体会到作者和表演者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合于其中,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交流。古时的伯牙子期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通过音乐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经过音乐教育,音乐中的情感会逐渐影响到人的情绪。长此以往,人的心理和性格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人的心理机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历丰富,人的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也会不断加强。大学时期目前正处于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社会经历还是比较匮乏。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学习、就业、生活中的挫折,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大学生要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一方面要及时排解出这些不良的情绪,防止不良情绪累积,另一方面要丰富情感生活,弥补精神世界的空虚。音乐恰恰能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改变大学生的深层的、隐蔽的、消极的内心活动,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

(二)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有利于调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和情感。随着社会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资源的逐渐匮乏,社会竞争的程度只会不断地提高。面对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才能适应这种情况。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无法适应这一要求。一方面,当他们遭遇到强度较大的挫折时会更加无法承受,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包括对社会的失望情绪、对自身的自卑情绪等。另一方面,他们无法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排解不良情绪,使得这些不良情绪不断地累积,最终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此时,音乐教育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帮助这些学生释放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另外,通过音乐对情感的作用逐渐影响学生的性格和人生观,增强学生性格的韧性,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根据研究资料表明,人格偏执或情感偏激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从近些年发生的大学惨案来看,犯罪嫌疑人大多数是人格偏执或情感偏激的人。人格偏执、情感偏激的人无法轻易融入一个环境,无法理解他人的行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旦他人没有迁就就会迁怒他人,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音乐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心,将所承载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变学生的性格。让学生可以打开心扉,善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克服一些性格的缺陷,使其变得乐观、开朗和大方。同时,通过开展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有助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改变不善交流与表达的个性,减少因为人际紧张造成的心理压力。

最后,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定型时期。与生活环境比较单纯的中学不同,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受到的多种价值体系影响复杂而多层面。大学生要确定正确的人生观需要确定正确的评价标准,对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音乐可以为同学们提供这一标准。学生通过欣赏富有哲理性的音乐作品,使得自己的灵魂不断受到震撼,感受作曲者的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情绪,丰职称论文发表富大学生的情感生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各高校要重视音乐教育对本科非音乐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相关的研究人员要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不断完善本科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方案设计,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作者:聂萌慧 李舒幸 单位: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音乐教学中学前教育论文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65206.html

    相关专题:电世界杂志社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上一篇: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