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饰创意与创新在理念、生产、传播、销售方面的产业形态
品牌经济学认为,打造一个优秀品牌的过程,就是将独特的定位与目标客户的心智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各地域苗族银饰产品的传播总体来说还是具有被动性和销售方式、销售渠道单一性这一特点,加上各苗族支系对本支系内的银饰造型及佩戴形式有着固定的审美习俗,这就很容易让银饰品类不够丰富、银饰锻制竞争不够激烈的地区缺乏银饰品类的创新精神,久而久之也会让这些现有的银饰艺术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例如黔南州州府都匀市的叭固镇、基场乡、云雾镇的羊场、鸟王及摆金镇的高寨、斗笠山等地区的银饰风格,由于鲜有本地的银匠,所以这些地区多从凯里或惠水等地区订货,或有零星银匠从雷山控拜、麻料和三都等地过来,甚至还有水族的银匠兼做黔南的苗族银饰,因而银饰造型的风格样式固定化、程式化明显,很少有明显的变化和改革创新,对此,不同地区苗族银饰艺术产业的创意研发,在注重本地区的银饰品牌效应的同时还要形成竞争意识,其艺术品牌的创建更要注重传播、销售渠道的创意创新,在原有的节气、会展、旅游和演艺等传统产业搭建平台的模式下,规划考虑新的传播营销模式和传播载体。寻找其他地区文化资源与本地区苗族民间审美观念的结合点,发挥文化资源的联动作用,在营销和传播上注重多种资源的融合开发,达到多种资源在文化经济上的合力效应。再者,随着日益红火的民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苗族银饰也不例外,大量小巧的身体佩饰和银画装饰品虽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很多时候由于质量低下,鱼龙混杂和包装粗糙,很难满足人们馈赠、收藏及装饰的需要,也无法充分体现其在造型和工艺上的文化特色,目前旅游区很多苗族银饰产品多样性、新奇性有余而民族特色化不足,更是缺乏某一主题的系列化产品,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不鲜明;虽有一定风格,但较单一;因而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不高,所以,苗族银饰还应该多从题材、形态、功能和工艺等全方位体现苗族银饰文化性的设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突出时代感。从而避免原样复制和照搬其他支系的银饰产品。另外,还必须改变许多银饰物品多年一成不变,造型老化,缺乏技术含量,只是做表面上的锻制表演等形式,很多时候苗族银饰“散兵游勇”式的生产销售方式也是造成产品风格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缺少技术含量,大部分银饰产品只能依靠低价策略占据市场份额。因此,苗族银饰工艺产品需要对其造型、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以便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和银饰符号特点是苗族银饰品市场产业创意开发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应针对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及工艺美术品市场的现状,创造出不同类别和档次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心理需求。如具备较高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技术精湛、工艺精美的高档银饰产品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苗族银饰产品,这有湘西型的银围帕、银披肩、银麻链等物品,黔东南型的银马冠、银牛角、银衣等物品,黔南型的银围头片、银荷包、银发丝等具有收藏价值的银饰品,以及带有鲜明地域性,可批量生产的纪念性工艺品,此类产品应从地方文化、日常生活中提炼元素,通过现代设计提升具有审美情感的物品,如银碗、银筷、银匙、银挂件、银首饰等日用小工艺品的开发,将艺术欣赏性与一定的实用价值结合,才会更加受到不同民族游客的欢迎。
二、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苗族银饰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苗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互渗的有力见证,同时它又代表了不同地区和群体世代相传的精神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适应着环境和自然的变化,并具有悠久的创造与传承过程,代表着群体内部持续的认同感与历史记忆。在贵州的大部分苗族地区,苗族银饰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物品,但目前苗族银饰产业发展与其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形成产业规模仍集中在黔东南州的银饰生产销售中,黔东南州的苗族银饰依靠旅游、餐饮、商品销售、娱乐休闲、服饰展示等经营理念在文化展示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民族韵味,近五年来,黔东南苗族银饰生产总值已超过一个亿,产品外销达5000万元以上,从事银饰加工销售的家庭作坊遍布全州大多数乡村。[2]即便如此,苗族银饰产业仍受到社会转型期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基于目前的社会形势,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利用与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一)政策的鼓励推行,文化氛围的营造与人们文化自觉的形成
对于苗族银饰的抢救、保护和弘扬也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纽带的重要文化基础,而对于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保护则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意味着苗族银饰文化环境要保持更充分的生存空间,同时也要保持苗族银饰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意味着更多的保护责任。为此,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商家的信誉打造以及学者们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捍卫都将是苗族银饰文化产业保护的中坚力量,政府职能部门要以民族文化倡导者、经济管理者和产业开发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建立一个健全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法律法规保护体系,积极引进市场资本,学者的知识资本,积极鼓励并帮助苗族人民和本地居民发展民族经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在相关保护法的规范下,调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学者们更要正视和尊重苗族民间的这一优秀艺术形式,而且不能只是做文化保护的呼吁者,要真正参与到苗族银饰文化产业保护框架的策划中,用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苗族银饰艺术的产业发展,不要谈产业就色变,就考虑到它的诸多负面影响,而是要加大深入市场调查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力度,积极思考即要注意苗族银饰的原真性、完整性及发展性问题,又要考虑如何把苗族银饰纳入到市场竞争机制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机制中来,其介入不单是要对苗族银饰文化进行产业发展方面的调查,还要提出适当的开发模式对其进行加工与包装,使之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可持续发展。商家则要首先意识到苗族银饰是民族优秀的工艺美术产品,要为苗族银饰大造声势,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注意营造文化氛围,积极研发这一具有潜力的工艺品市场,不能只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文化消费群体也要自觉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志愿者,以苗族银饰文化这一手工艺术品的精湛技艺为骄傲,从心底捍卫苗族银饰的文化传统和银饰艺术的生存模式。只有社会多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将保护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工作达成共识,谋求合作共同发展的模式才能成为可能。
(二)强化苗族银饰产业化创新的管理工作,打造银饰品牌形象
产业化是一把“双刃剑”,由它所带来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苗族银饰进行产业化开发,既是机会,也是危机。机会是它能带来对苗族银饰传统文化的重新被重视,危机是为了追逐商业价值,为了迎合游客的趣味,不惜扭曲和改变苗族银饰文化的本来面貌,使其朝某个方面或方向极端发展,这就将威胁着文化遗产的安全。[4]但是,不可否认,产业化发展有着激活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对苗族银饰的产业化发展持肯定态度,而应该将问题转向如何做到用合理的模式进行即开发又保护,并利用现有的条件整合各种资源来进行保护。为此,苗族银饰产业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就要作为地方文化保护单位的一项紧迫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全面展开。同时还要参考和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建立多渠道的投资、融资体系,[5]对与苗族银饰及其相关的服饰表演、礼仪风俗、节庆旅游、手工艺技能展示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将民族文化的产业保护放置在民间,不要因为保护而隔离了与人类发展的同步进行,政府部门要在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和开发民俗旅游村寨,发展村寨文艺、扶持乡村经济,将日常政务工作与建设民俗文化村寨联系起来,将其变为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资源,并以此来带动和促进苗族银饰的文化保护。所以,政府强化苗族银饰产业化创新的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可以使苗族银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其次,建立苗族银饰开发的专项资金,可以为苗族银饰的市场发展与创新把握正确的方向,进行有效管理。再者,对苗族银饰的商业行为发放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根据苗族银饰艺术的资源特点,制定行业准入标准,规定经营苗族银饰产品的具体资质,严格限制发放许可证范围,以保护苗族银饰艺术资源的优质和有序开发。最后,政府连同社会各方面力量精心打造区域苗族银饰文化品牌,让苗族银饰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因为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就等于一个代表地方产业或产品的主体形象的形成,其本身就是一个“无形的广告”,它将是所属区域一笔巨大的、具有增值作用的无形资产,从而成为提升区域文化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样,政府部门一方面在适当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可创造政绩,用各项产业文化发展数据作为政府官员的工作绩效,发挥政府工作的积极性。本文来自于《民族论坛》杂志。民族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三)利用旅游经济开发苗族银饰,培养扶持特色文化产业
从苗族银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起源来看,它是创意产业在旅游与文化领域的传承和延伸。通过旅游经济开发的手段来保护苗族的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民族文化中无限的能量,经过旅游市场的调节和现代话语的改造,作为民族的精华其价值被提升了,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旅游商品化在开发苗族银饰的过程中也无形中带动了苗族银饰文化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创意开发和与民族经济相结合从某种程度上也引发了民众对苗族银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但是,不可否认,旅游开发本身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破坏,目前在旅游开发中,很多商家只是关心物质的某一个部分和浅显的符号层面,喜欢做一些商业噱头来吸引游客,这反而致使大量游客对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认识肤浅甚至扭曲,只是从中粗浅的了解到民俗传统的外形和零星要素,从而缺乏深度和可信度,对于这样的现实状况,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需要广纳善言,采纳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和理念甚至通过相关的培训指导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旅游市场开发经验,多做实地调查和市场调研,了解并遵从当地文化习俗,继而找寻苗族银饰内在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框架,集结社会多方面力量,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并规范企业经营。对企业经营者实施舆论规范和保护限制策略,做到即限制某些经营商贩和当地居民单纯为了盈利的短期商业行为;又要鼓励并发展健康的旅游项目开发,坚决杜绝一些不法商人打着对苗族银饰保护的幌子,单方面地为发展旅游获取社会资源和和政府支持,以及其他的资金援助而使苗族银饰在审美造型、文化寓意上受到曲解,相关的旅游管理机构还可以通过业内知识及服务项目向人们介绍苗族银饰的符号标识、真假辨认、收藏与保护指南的相关提示与认识,同时倡导苗族银饰尽量多在手工创作上下功夫,并着力推介手工制作的审美与特色,以此做为重要的卖点,尽量减少银饰产品开发中的机器加工部分,使苗族银饰在不同规模的开发中降低其负面影响和银饰的品味质量,做到可持续发展。另外,针对现在原生态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苗族聚集乡镇的民俗旅游为试验区域带动苗族银饰文化的兴盛,促使苗族银饰文化能在传承的过程中保住自己的本真和核心,保持银饰锻制技艺及文化寓意的延续性。众所周知,在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创意与保护中,社会各行为主体及行为逻辑对苗族各地域独具特色银饰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地方政府、社会群体、文化企业及专家学者等都将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为了实现苗族银饰的产业创意保护的可持续性和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应该积极实行以主体为根本,客位为指导的保护形式。在合理开发利用苗族银饰文化时多方面考虑利益均衡机制和互利互惠原则,让民众在银饰文化资源创意开发中得到实惠,例如帮助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注册商标、申请专利,保障数字农业论文民间艺人的合法经营权,从而使苗族银饰能得到成功的产业转型和良性的保护与发展。
作者:田爱华
相关专题:隧道溶洞处理 党性分析材料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