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话语视角下的语篇分析手段主要有:社会语境分析、情态系统分析、主位选择分析和及物性系统分析(张彬、宋艳萍、张剑琴,2013)。下面我们对四大国际新闻媒体新华社、今日俄罗斯(RT)、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引发索契冬奥会的争议的法案表态所进行的报道的四个语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1社会语境分析
通过上文梳理可知系统功能语法吸收了语境思想。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人类如何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某些词汇只能在特定人群或者场合中才有特定意思。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英语新闻语篇时需要考虑文本的直接语境、现实社会语境和历史语境,结合该国家的社会文化、特征及政治背景去分析,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和阐述语篇中要表达的意义,更彻底地理解话语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与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此次事件的起因是2013年6月30日普京签署了禁止向18岁以下人士宣传“非传统性关系(non-traditionalsexualrelations)”的法案。四家媒体的报道对于此法案的定性描述分别如下:新华社:Acontroversiallawbanningthepromotionof“non-traditionalsexualrelationships”tominors.RT:Inaprotestagainstthecountry’sso-called“gaypropagandalaw.”BBC:ThecontroversiallegislationpassedinJuneprescribesfinesforanyoneprovidinginformationaboutpaedophiliaandhomosexualitytopeopleunder18.CNN:Itsparliamentpassedalawlastsummeroutlawing"gaypropaganda."Thelegislationmakesitillegaltotellchildrenaboutgayequality.从以上标识看来,“宣传”一词新华社的表述为“promoting”,而其余三家媒体所采用的则是具有贬义性的“propaganda”一词。
再具体看对于法案的修饰语,CNN并无明显词汇修饰,新华社和BBC则使用形容词controversia(l有争议性的),而作为俄罗斯本国媒体的RT采用的so-calle(d所谓的)。“非传统性关系(non-traditionalsexualrelations)”在BBC中则具体化成了paedophili(a恋童癖)和homosexualit(y同性恋),CNN则是具体化成gay(男同性恋)。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四个媒体对该法案的态度,西方媒体BBC和CNN更是倾向于关注同性恋人权议题,而RT显然是不赞同西方媒体的对该法案的定性,而新华社则是以描述为主,稍显中立。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原因,我们可以看到BBC和CNN所处的英国和美国在近几年来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是趋势,社会性取向多元化、权利平等、人权问题是西方民主讨论中最关切的问题。CNN的语篇把问题矛盾指向gayequalit(y同性恋同等权利)。在2012年BBC更是爆出已故著名少儿节目主持JimmySaville的性侵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几十年的丑闻,引发社会强烈讨论,所以在BBC的此篇报道中可以理解出为何会采用具体化缩小了范围的词汇paedophili(a恋童癖)和homosexualit(y同性恋)去描述“non-traditionalsexualrelations”。CNN和BBC的报道语言更能引发他们本国读者观众们的共鸣,以及切中它们受众的关切点。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四家媒体的报道中RT和新华社仅仅是对普京的表态进行了描述性报道,而BBC和CNN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相关议题的报道。BBC两个小标题继续深入报道:支撑说明普京对同性恋的“友好”态度的“Gaypeoplehonoured”报道和有关同性恋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的“Hatecrimes”报道。CNN则是增加了小标题为“Policepresence”的有关冬奥会安全的深入报道。从直接语境来看,CNN关切同性恋群体、运动员在索契冬奥会中的人身安全问题;从历史语境来看,自2001年911恐怖袭击以来,防恐、大型活动的安保问题已成为美国人甚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问题了。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每家媒体的遣词造句都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也伴随着语言传递到更多的读者受众中,影响着整个事件的讨论,争议也会继续持续下去,影响作用于相关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2情态系统分析
语言的人际功能主要通过情态系统实现,通过情态系统能委婉表达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看法及其他情态意义。Halliday(2008)提出情态系统可以表达说话者对说话命题真实性所承担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动作的承诺或承担的义务。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副词、人称代词、时态和直接、间接引语都可以表达情态意义(辛斌,2005)。经过对语料统计,RT使用了中值情态动词will六次,could一次,新华社和CNN使用will各1次,BBC无,且大部分情态动词出现在报道的引语和报道者的话语中。情态价值高低反映说话者对命题真实性所承担责任的高低程度(Halliday,2008)。因此,可见RT的报道反映了无论是报道者还是引语的发话人对其所发表言论的真实性承担责任程度不高。
3结语
通过以上对四家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英文新闻报道语篇中的遣词造句,甚至是情态时态等语法都具有隐含的内在作用。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更全面看出新闻媒体虽然力求公平公正,但是语言并不是一种中立客观的媒介,而是表达人们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同时语言也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限制。因此,我们阅读英语新闻语篇的时候,不能片面表面地去只关注文本表面所传达的信息,而忽略了事件所隐含的真实情况。通过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学习,读者受众可以更有效地阅读读懂英语文字,并掌握相关手段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经济类重要期刊新闻从业者也可以更好地利用文字语言。
作者:潘能超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