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共株洲市芦淞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民营科技、产业、项目、环境”带动战略,全区非公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全区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芦淞非公经济商贸繁荣发达,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共有各类市场77个,个体商户17779户,特别是芦淞服饰市场群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成交额超200亿元,辐射全国15个省230多个县市区,是“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今年又荣获“中国服饰名城”盛誉。非公企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非公工贸企业1000多家,全区86%的财政收入来自于非公经济。随着芦淞区非公经济队伍的不断壮大,如何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成为芦淞区委执政兴区的重要任务。
对此,芦淞区委统战部立足于非公经济日益凸显的重要社会作用,在充分尊重非公人士的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非公党工委的组织作用,坚持“高扬先锋旗帜,创新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着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机制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以非公党工委为核心,以入党积极分子为圆周,团结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的格局,较好地实现了统战工作“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目标。
一、以统战思想为宗旨,强化对经济统战工作的领导
早在1994年,区委就响亮地提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推进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延伸到哪里”的工作口号,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建工作列入全区的党建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1995年12月25日,我区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个体私营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个私工委)。1996年2月,个私工委将中共基层党支部建立在市场里,并作为非公党建的突破口。首先在结谷门市场成立第一个市场党支部之后,同年又相继成立了芦淞、淞南、南大门等市场党支部,当时有党员40多名。此后,全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牢固树立“一个市场一个摇篮,一个支部一个熔炉,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理念,两级共抓求实效,上下联动谋发展,多方协调促融合,利益兼顾保和谐,开创出“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齐心协力抓好非公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区委根据非公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新时期新型经济组织及其代表人士成为统战工作重点的新要求,将已成立10年的个私工委更名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非公党工委)。非公党工委归于统战部直接领导,安排一名副部长担任非公党工委书记,同时兼任工商联党组书记,实现了非公经济人士党建与统战工作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双向渗透,共同发展。
二、以基层党建为重点,建立健全经济统战工作机构
多年来,芦淞区非公党工委始终坚持组织覆盖与组织管理双项共建的发展原则,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规范一个,带动一片”的要求,实事求是、层层深入、夯实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带动我区非公经济蓬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繁荣市场、扩大税源、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及丰富市场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党组织在非公经济人士中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向党组织靠拢。目前,芦淞区非公党工委共辖党总支1个,党支部45个,党员730名,其中固定党员(组织关系、档案在非公工委)319人,流动党员411人,形成了各个市场有党组织,每个规模企业有支部的组织网络,党的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
一是抓组织覆盖。根据芦淞市场群非公经济集中,流动党员较多这一特点,积极把党建工作向市场延伸。根据市场地域分布、建设规模、经营特点、党员数量和党员素质等不同情况,采取“建”、“联”“、挂”“、统”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的组织;在班子成员配备上,按照“政治可靠、实力较强、威信较高、遵纪守法”的标准,采取“民主推荐、征求意见、工委审查、党员选举”等办法产生,力争实现“五有三公开”,即有班子、有牌子、有位置、有票子、有活动场地,公开党的组织、公开党员身份、公开党的活动;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在各支部开展工作的基础上,适时对相关支部进行换届和班子调整,为基层支部班子及时补充新生力量。目前,在77个市场均建立了党的组织,35个规模非公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基本上做到了非公党建无空白点。
二是抓规范管理。根据我区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分散、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工委确立了“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重管理”的党员管理理念,将规范管理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统战工作。针对市场党员经营活动呈现独立分散的特点,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卡,制定了竞赛活动日、挂牌上岗、党员发展预审、公示、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教育、管理、发展工作制度,保证了党员管理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对现有300余名固定党员档案进行整理,对党务工作资料、文件实行分类整理,实现党务工作的科学统筹规划;在党员发展上,始终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把好入口关;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实行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专题讲座与以会代训,现场授课与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
三、以党员形象为核心,突出经济统战的先锋模范作用
按照“看政治素质,看事业追求,看社会贡献,看生活方式,看示范作用”的“五看”标准,严格把好“材料关、征求意见关、支部讨论关、组织考察关、预审关”,在有先进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劳动者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上千人,发展党员319人。通过典型表率、扩展内涵、提高能力三个途径,积极发挥党员在非公经济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典型,展现党员模范风采。现有党员中,有3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有5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20多人获得市级荣誉称号,上百人获得区级荣誉称号。这些党员中,有2004年“全国光彩之星”获得者孙建平和2006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尹冬玲等,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均自觉坚持诚信服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善待员工,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奉献社会,在非公经济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开展活动,丰富党员先锋内涵。通过组织参与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募捐救灾、扶贫帮困、回馈社会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内容,同时扩展了党员的先锋内涵。几年来,按照区委打造“诚信芦淞、品牌芦淞”的思路,我们广泛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共产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诚信经营带头人”、“争创五星民营企业”“、争创五星个体经营户”、“我是共产党员”亮牌经营活动、“千百十一”工程(即安置1000名下岗或待业人员;资助100名贫困生或贫困户;市场党支部对口10个农村党建联系点,建立一家爱心投递站)等。近年来共收到非公系统党员志愿者各类捐款120多万元,安排就业岗位4000多个,救助失学儿童270名,扶助大学生50多名,扶助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180多人,10个市场党支部先后5次给五里墩乡百井小学爱心投递站送去助教资金近5万元。从2002年以来,一批创业不忘党的宗旨,经商不忘党员身份,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优秀党员热情吸纳1.2万下岗职工再就业。如现任芦淞区工商联副会长、株洲市金世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季宝同志,近三年来资助贫困学生和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10万元;株洲市芦淞区工商联常委、株洲市金都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伍志红同志,2005年荣获“全国优秀进城务工青年”称号,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个人社会捐助累计40余万元。其名下公司为本地6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年缴纳税费500多万元,近两年累计金额达1000多万元。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党员的内涵,实现了党员自身价值,也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市场、非公经济中得到贯彻执行,增强了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形成了芦淞非公党建工作的独特魅力。
搭建平台,提高党员参政能力。个体工商户党员通过党内会议和多种渠道共向区委、区政府提出“搞活大市场,促进大流通、引进大项目、保护大老板、扶持大产业、培育大财源”等决策建议2000多条,被采纳的1800多条,增加税收近5000万元。10个党支部与10个农村党支部在交流党建经验、树立党建新观念、提供致富信息、引进新项目、扶贫帮困等方面结对共建。目前,非公经济组织党员中有9人当选为区党代表,10人当选为区人大代表,12人当选为区政协委员,8人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四、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统战工作良性互动
为凝聚力量,实现非公经济群体同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在机制上求新求变,推动从主要依靠行政方式向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民主协商手段等多种方式转变,建立协调型和疏导型的柔性化工作机制,争取非公经济组织所有者、经营者对党组织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坚持从非公经济自身特点出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党员管理的新规律和新模式。
多年来,我们实施了以党建工作协调员、党建工作指导员、理论教育辅导员为主体的责任机制;建立了上下联动和结对帮助、集中培训和跟踪考察相结合的党员培养机制;完善了以“五看”、“五关”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发展机制;健全了“三公开”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联系会议机制,由区委统战部指导,区非公党工委牵头,定期组织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集中听取党建方面的汇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各项机制的有效运行,引导和完善了领导班子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与普通党员,党支部与党员,党员与非公经济人士,非公经济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形成点面结合、环环相扣、逐级深入、互促互进的大统战局面。以党建带动非公经济发展,使个体工商户思想上有信仰,经济上有舞台,政治上有地位,组织上有娘家,行动上有保障,充分发挥其社会群体的经济作用,在政治上促进融合,在统战上率先垂范,促进了全区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