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着力为新疆农村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
自2010年开始,我校就与疆内外优质高校同台竞争,积极参与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至今已累计承担了3个一级大项目(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新疆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材培训项目)、5个二级子项目、15个学科41个三级子项目、共计2726人的“国培计划”任务,为新疆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了监测培训效果,我们先后在培训学员中发放各类问卷近2万份,形成了8篇分析报告,2篇督查报告。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参训学员对项目管理、培训师资、课程设置、培训主题、培训方式等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0%以上。对研修期间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专门制作了内地专家《通识课程汇编》视频资料,容量平均每年达到100GB以上,各学科也制作了包括专业讲座、名师示范课、研修实践课等课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料全部赠送给参训学员,并委托学员分别赠送给他们所在的中小学,成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珍贵的课程资源。同时,学校积极通过“送课下乡”、“网络共享”、“远程培训”等形式,将“国培计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运作规范、质量标准等成功辐射到新疆各类区级教师培训项目,对支持和引领新疆幼儿园、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贡献。近几年,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做法:一是开展“主题”培训。培训主题是培训活动的“纲”。我们将“教师领导力”和“教师执行力”确定为置换脱产研修和短期集中培训项目的主题,并分解出教师角色认同与师德践行能力、教材解读与驾驭能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具体的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实施“嵌入式”培训模式。我们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研发部合作,专门为学员量身定制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移植“国培计划”研修项目中,达到了“一训多能,一训多得”的效果。三是按教学规律办培训。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以及不同学员的个性需求,在培训中,我们注重体现教学规律,把按教学规律办培训的理念集中体现在方案设计、培训主题和目标的确定、课程与内容设置、培训路径、资源生成、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教学规律及规范去操作和管理,将培训效益覆盖到每一名参训学员。四是办专业化的教师培训。我们按照培训特有的规律和特点,从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在资源配置、培训流程、师资构建、质量评价、成果延伸、项目管理等各方面,建立规范,优化体系,凝练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教师培训。五是通过“影子”培训课程、中小学课堂观摩课、同课异构实践课等,实施教师培训与中小学课堂一体化的联运模式。
二、以“校长培训”为主体,分类、分层提升新疆教育管理干部的素质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战略,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作为自治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在新疆的依托院校,自2010年以来,我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以“校长培训”为主体,以自治区中小学校十百千名优骨干校长队伍建设工程为平台,认真组织开展了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新疆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疆外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自治区寄宿制学校校长远程培训、自治区中学教务主任培训、自治区中小学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自治区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以及自治区地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培训、自治区地县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干部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5000余人次,为深化自治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质量是培训工作的关键。为了提高培训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在近几年的干训工作中,我们坚持在更新培训理念、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盘活培训资源上下功夫。一是注重了培训需求调研。坚持“要培训,就有需求调研”、“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起了培训需求调研制度,既充分考虑到干部个人的培训需求,又考虑到所在单位、所在地区的实际需要,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每期培训,我们都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精选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专题,并围绕专题培训需要,积极从全疆、全国范围内物色和遴选授课专家,如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王定华等,且每期聘请的内地知名专家都保持在5-6人次,既建立起了优秀的培训团队,又实现了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是突出研修基地的建设。我们在乌鲁木齐市一中、八中、十三中、十三小等疆内名校建立了“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学校的校长兼任培训指导教师。同时,我们依托自治区级“名校长工作室”,构建了参训学员学习、研究、实验和实践平台,使培训工作做到了“课内、课外一体,培训、实践一体”,极大地延伸了培训效益。四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注重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如学员报到前,我们组织给每位参训学员发温馨短信;每天上课前,组织学员做15分钟的健康操,课间提供饮料、播放轻音乐等等,处处体现“人性化管理”,让学员真正感到“宾至如归”。近几年,我们承担的各类干训项目,其受训学员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三、以“双语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在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中的示范作用
承担并完成好双语教师培训,对我们来说,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学校营造培训特色、展示办学优势的重要平台。作为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依托院校,我校一直是新疆双语教师培训的主力军。至今,学校已累计承担20届、8427人的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任务(占新疆集中培训任务的35%)。培训范围涵盖学前、小学、初中、职高四个学段、12个学科,是新疆承担培训任务最早、培训学段和培训学科最全、完成培训任务最多的院校。近几年,在我校接受培训的双语教师的平均结业率一直位居新疆各高校之首,培训学员中先后有近百人次在新疆双语教师汉语水平大赛、新疆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优质课大赛等各类重大活动中获奖。在自治区组织的历次双语培训综合实力评估中,我校均获优秀等次。学校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级、国家级“双语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双语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我校承担的自治区双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被教育部列为教师培训创新示范项目。我们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基本做法是: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培训基础。在国家、自治区的支持下,我们先后投资1.46亿元建设了双语基地综合楼、学员公寓楼以及多媒体视听中心、远程直播室、数字化控制中心等,是新疆双语培训设施设备条件最好的院校。二是坚持以研带训。依托基地成立了新疆双语教学质量测评中心和新疆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了拥有10万册图书的双语教材资料中心,依托学报开办了“双语教育研究”特色栏目,并多次承办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等全疆性学术研讨会,既引领和带动了新疆双语教育研究的发展,又提升了培训层次。三是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有效的培训模式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多年来,在从事双语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先后探索和实践了“预科式培训模式”、“分级分科培训模式”和“3·3·2模块式培训模式”。2012年,借助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我们又开展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综合性培训模式”实验试点。每一种培训模式都领新疆高校之先并总结、推广。四是突出培训的实践取向。双语教师培训的实践性很强。多年来,针对双语培训的特点,我们通过构建语言学习的“课堂小环境”、丰富第二课堂、完善见习制度、加强实习环节等方式,突出抓好“语言实践”和“教学实践”两个实践性环节,使双语培训逐步走向第二课堂、走向中小学课堂实践一线,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作者:高芳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