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体育课是中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来源。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体育课起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是长身体、学做人、增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各种能力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课是十分必要的。小学体育课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体育成绩作为影响升学的因素后,体育课已与其他课程一样成为衡量学生是否能够升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山西省襄汾县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当地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小学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提高小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襄汾县城乡小学基础教育水平,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从代表襄汾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城和农村选择20所小学为研究对象,其中,县城3所,农村17所。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检索,在图书馆查阅有关书籍,搜集了大量关于学校体育,小学体育以及体育课方面的资料,了解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和与本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和整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2.2.2问卷调查法对所调查的20所小学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所学体育统计学知识,通过Excle软件或百分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3.1体育课的开课率、开课时数
体育课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校体育现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开课率是指能够按照教学计划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百分比,开课时数就是每周上体育课的节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生一、二年级每周应开设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应开设三节体育课。通过调查显示:被抽样调查的20所小学的开课率为100%,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的学校占90%,其中仅有李村小学和南街小学两所学校,一、二年级开设三节体育课,通过走访两所学校有关领导,得知他们开设三节体育课的原因是: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都在六七周岁,比较小,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而且课业负担轻,多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发育有好处,因此安排了三节体育课。尽管襄汾县小学开课率很高,但按照新课标(小学生一二年级每周应开设四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应开设三节体育课)开足体育课的学校并没有,这说明襄汾县小学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还很不规范,还存在很多问题。
3.2体育课教学内容
由于襄汾县各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备,体育场地器材的局限,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多集中在跑步、跳远、广播操、队列队形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上,而对于投掷、武术、篮球、兵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开展的较少,甚至有的项目根本就没有开展,主要原因就是怕出现伤害事故,安全教育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体育教师们的手脚,而且这些项目如投掷、篮球、兵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开展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高。学生排队等候的时间要比练习时间长的多,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武术,虽然对体育器材、场地的要求不高,但对体育教师的专项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襄汾县小学体育教师很多都是非体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性不强,因此,开展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3.3体育基础设施的调查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开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对襄汾县各小学体育场地的调查可知:所调查的20所学校都有田径场地,其中有200米以上田径场占15%,有200米及200米以下田径场的占65%和20%,所调查的学校田径场大部分为水泥场地,还有一部分土场地,非常简陋,如遇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体育课就上不了。大部分的学校有篮球场地,但其规格都为成人标准;部分学校有简易乒乓球台,都是由水泥板搭成的,球网一般由一些碎砖头代替;排球场地、足球场地没有。部分学校有单,双杠,却早已是锈迹斑斑,山羊、跳箱上面落满灰尘。体育器材数量少,而且陈旧、简陋,有部分学校曾自制过一些体育器材,如铁圈,沙包,橡皮筋等。总体情况,体育器材是非常短缺的,有的学校甚至几年都没填过新器材了,原因就是由各县财政下拨的体育经费太少,再加上小学生免除学费后,学校可支配的资金就更少了,再加上物价上涨,学校的那点下拨资金根本就干不了什么。通过调查体育场地器材满足体育课教学需要情况可知,仅有20%的学校基本能满足,有80%的学校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襄汾县小学的这种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4襄汾县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3.4.1学校拥有体育教师率由表5可知,县城三所小学就有8名专职体育老师而农村17所小学总共才有5名专职体育老师,县城小学专职体育老师拥有率明显高于农村小学专职体育老师的拥有率。由此可以看出,专职体育教师拥有率与学校层次成正比,层次高的学校体育老师拥有率高于层次较低的学校。这是由于层次高的学校受重视程度大于层次低的学校,而且县城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但在襄汾县大部分人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没有其他学科重要;对它在促进人际交往,兴趣培养,个性发展方面的社会职能和心理职能认识不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玩球,跑跑步,做做操,对体育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认识不够等等。虽然这种认识在城乡学校比例不一,但相对说是较普遍的。3.4.2专职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状况从表6可以看出,县城小学中本科学历的老师与农村小学相比较多,尤其在农村小学竟然没有本科学历的体育老师,非专业体育老师所占比例较大,普遍教师学历为大中专学历;从职称来看,在县城小学和农村小学中特、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特级教师竟然没有,以中级,初级为主;分析原因与体育教师不受重视,体育教师评职称较难等有一定关系。从年龄分布来看,以青年老师为主,有经验和资历的老师较少。这对于教师的新老更替,知识传递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襄汾县教育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3.5襄汾县小学体育经费的基本现状
体育资金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保障,体育资金决定了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质量。然而由于农村小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加上财政困难,开展体育活动主要依靠收取学生体育经费来维持,但很多学校还是把少得可怜的经费挪作它用,致使学校体育不能正常开展。县城小学相对来说好点,财政和补贴都远远超过农村小学。从表7中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校均体育经费较低,人均体育经费只有1.25元。县城小学校均较高但由于县城小学人数多,故人均也较低。县城小学和农村小学的校均相差较大,层次高的学校好于层次低的学校。但从学生人均拥有资金看,城乡小学差别不是很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襄汾县财政下拨到各小学的体育经费少,体育经费不能满足购买体育器材的需要。县城小学与农村小学体育经费相差较大,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2.襄汾县小学体育基础设施较差,体育场地设施简陋,体育器材匮乏,这种状况给体育课的正常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3.襄汾县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较高,但开课节数不足,有90%以上的学校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较少,而且多是以体育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为主,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开展较少或根本没有开展。4.襄汾县小学体育教师文化程度较低;体育教师的年龄分布也不合理;体育教师的职称分布不平衡,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太少,而初级及初级以下的老师偏多;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课时量大;兼职教师比重较大。非专业老师代课现象严重。5.襄汾县小学的校领导、体育教师、小学生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知程度低,在各小学中新课标的开展情况很不理想。各个阶层的人都没有认识到体育带来的好处,对体育课有一定偏见。
4.2建议
1.襄汾县各教育行政部门要多渠道增加各小学体育经费投入,并监督经费的去向,合理利用体育资金,更好的解决小学体育资金不足问题。对县城小学和农村小学一视同仁,提高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2.面对襄汾县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现状,教育局要出台政策积极引导体育教师转变以前等、要、靠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利用有效资源,自制体育器材,对原来的教学器材进行开发,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和自然资源,开辟更多的体育教学场所,以缓解场地器材的紧张问题。3.创新小学的评价机制,使小学体育课开展的好坏成为学校领导政绩评估的一项主要内容;加大对小学体育课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成立督导组,经常检查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有效促进体育课的开展。4.襄汾县各教育部门要不断壮大小学体育老师的队伍,增加专职体育老师的数量,减轻现有体育老师的工作量,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去;丰富现有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通过正确引导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小学任教,通过传、帮、带促进襄汾县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成长。5.教育部门要注重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通过广播、板报、宣传册等形式为小学生获取体育知识服务,培养小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体育的认识,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通过小学体育课的开展促进社会对体育课的重视,充分认识到体育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作者:李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