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创新预算管理对绩效管理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绩效理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及其各部门应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作为深化财政改革、实现财政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做到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首先,预算编制要将经济事业发展规划、绩效目标和预算资金分配联系起来。政府及其各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并与总目标相衔接。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立绩效目标,测算资金需求,以此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其次,预算执行要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全过程的绩效监控和考评。绩效监控要与项目实施进展相结合,及时发现、纠正偏离目标的问题,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再次,预算执行终了要进行绩效评价并提交绩效报告,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对部门履行职能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创新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在树立绩效理念的基础上,工作机制创新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力保障。(一)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实行预期绩效目标申报制度,凡使用一定额度以上财政资金的项目,均需在项目申报书中明确预期绩效目标,通过预算评价论证,按程序批准后方可纳入预算。预算评价分为技术评价和政策评价两个阶段。技术评价主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政策评价则坚持“大事优先、绩效优先、民生优先”的原则。项目完成后,要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社会中介机构等多方力量,认真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检查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剖析项目在目标定位、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成效、经验、问题及教训,形成绩效评价报告。(二)建立绩效追踪问责机制。建立绩效管理与问责相结合的财政资金追踪问责制度。对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实行责任追究。财政部门应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对项目完成质量、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如发现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应建议政府监察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单位领导实施问责。县人大常委会对财政预算的监督,也要更加关注项目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坚持“花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促进预算安排、预算执行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三)建立绩效评价应用机制。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是绩效评价应用的最重要体现,也是预算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为此,应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对绩效显著的项目给予鼓励,对绩效良好的项目在同类项目中优先安排,对绩效差劣的项目在下一年度不予安排。(四)建立绩效评价反馈机制。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正式评价报告完成后及时向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反馈项目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财政和监察部门应督促责任单位整改,以达到改进部门工作和财政管理的目的。

三、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高效、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整合力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有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有专人专司其事,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也要落实专人负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绩效管理网络构架。同时,要充分利用监察部门的效能监察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资源,建立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解决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

四、针对主要问题,完善配套措施

一方面,一些公职人员没有认识到所用资金是纳税人的钱,对预算绩效问题不是十分重视。主要表现在: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思想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部门和单位仍然热衷于报项目、争资金,大多数专项资金安排没有开展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测算、分析和评价,预算编制时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预算执行后又很少开展项目绩效自评工作,重产出、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形成共识。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时间不长,尚处于摸索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在实施机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建议:一要改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和协调机制。在政府层面,要建立政府主导、财政主办、部门参与、公众监督的工作机制。在部门层面,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整合相关部门绩效管理力量,提高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二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标准体系。结合绩效评价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创新并合理选用多样化的绩效评价方法。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标准,使得区域内、部门间绩效评价标准一致、可比,增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实用性。三要建立绩效考评管理信息系统。这项工作应纳入“金财工程”的统一规划和布置中,以绩效考评指标库、数据库、项目库和专家库建设为重点,做好资产、会计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绩效管理信息共享。

作者:李云中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创新预算管理对绩效管理的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35518.html

    相关专题:论文如何投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上一篇:英语建构式课堂学案设计策略
    下一篇:实践观思维方式内涵探讨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