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转型过程的现状分析
企业转型升级是要求企业在长期经营方向和运营模式以及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实现整体性的转变,通过这种彻底转变来重塑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价值。这一政策的实施几乎覆盖了我国当前绝大多数企业,这些企业都必须要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才能进入到市场竞争序列。从外部市场条件和企业内部运营状况上分析企业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在近年来,一些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周转快、生产规模小、企业负担轻、发展条件好等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以成都市医药生产企业为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市将医药工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培育的政策引导下,至今已发展到120余家,出如了地奥、恩威、迪康、科伦等十多家产值超亿的制药企业集团,企业在实现成本扩张的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受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发展程度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在产品自主研发上能力不足,研发资金困难,产品研发周期长,这就影响了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同样以医药行业为例:一种新药自研发到上市,据统计得需要约15年时间。在研发申请报批的过程中,研发费用投入高、研发周期长,同时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研发风险。一系列因素导致产品生产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实施上举步维艰,而这恰恰是企业实现转型的重要法宝。无论从外部市场条件和内部企业战略实施上,不难发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二、企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转型所处的现状上分析,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着这样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益才能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在面临新一轮变革的过程中,传统多层次分销、小规模经营状态虽然有所改变,商业流通趋向于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产品生产成本高而附加值低、推广费用高而科技含量低、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同时在转型过程中企业体制老化、运作不力等现象也逐渐突现出来,这些因素都严重束缚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企业产能落后。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企业相比,或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企业相比,西部生产企业明显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在生产设备上、产品更新速度上、人力资源优势上,还是在产品营销网络、产品原料采购条件上,都明显落后于这些先进的生产企业。同时缺少现代企业集团化大模式的运作经验,在企业管理方式上缺乏长远规划。这些因素是导致西部生产企业产能落后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主动,难以驾驭风险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三是转型发展缓慢。由于受到企业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和国家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持观望或等待的态度。尤其是在近年来金融形势的影响下,企业运营资金不足,为了保证企业产值和利润,大部分生产企业力求保持原有的经营状态,以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所以在转型过程中处于被动,这与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谋划是不无关联的。
三、对策
推动企业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抓住转型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的华丽转身不但是国际经济形势所迫,也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势所趋。而要快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就必须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一是注重品牌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转型机遇,在积极向上争取企业自主研发科技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将企业研发项目考察充分,降低研发风险,以产品创新激发企业生产活力,以打造产品品牌占据市场赢得效益。产品自主研发上一方面依靠国家支持,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大资金匹配力度,可以采取企业联合、与科研单位联合等多方融资形式,千方百计多推出能耗低、质量优、效益高的新产品。二是推进集团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区域间、部门间、产业间的横向纵向联合,推进科技、人才、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将规模小、产能低、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起来,通过优势互补、产业互补和技术互补形成区域内集团经营模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逐步淘汰排量高、效率低、产能低的落后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技术、管理和经营手段,将经营劣势逐渐转变为发展优势。三是加快转型步伐,激发企业发展后劲。树立“早转型、早获益”的企业转型升级思想,大刀阔斧破除阻碍企业转型发展的瓶颈,尽快打通生产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及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利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企业人才管理、产品生产、商品流通等各项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经营氛围,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