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进而影响设计观念
人的消费源于人们的需要,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指出:“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并且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归纳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们的需要由对生存的满足转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可的需要。那种崇尚节俭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已经转变,消费观念已由“废旧淘汰”转变为“审美淘汰”。在当今社会,消费占据了主要地位,人们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被消费操纵和引导,不断刺激人的欲望,一些不理性的消费:过度消费、畸形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符号消费等纷纷出现。这些消费方式最终导致了消费异化,影响人们的消费价值观,使原本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转向向他人表达经济实力、权利、地位等自我满足的消费。同时,这些消费方式也导致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大大降低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设计是为消费服务,并围绕消费展开。消费是产品设计的动力和归宿,消费对产品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决定作用,产品设计在开发之前,要对消费者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消费需求,设计和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二,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人们消费的是物化了的设计。全国有12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用”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其三,设计创造消费。设计对消费具有引导与促进作用,设计通过不断地改良与创新产品,创造出远远超过实际物质需要的消费,不断扩大消费者的欲望,唤起隐性的消费欲望,使之成为显性消费。从这方面来看,设计不仅是一种造物行为,又是一种影响和塑造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例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通用公司为刺激汽车消费,使汽车的样式设计至少每两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三到四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即“计划废止制”。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但在美国却形成一种“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浪潮,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基于消费与设计的相互关系,通过消费教育,对消费者传播消费经验、消费知识、消费技能、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旧消费方式的不足,摒弃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树立文明、健康、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进而影响设计观念的转变。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导向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但一旦被人们认可接受,就会形成一股持久强大的社会力量。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我的认识都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其动机与行为,这种动机和行为最终会影响产品设计。例如,北欧诸国的消费者提倡平实简朴的生活与消费方式,排斥奢侈和炫耀消费,因而在产品设计方面,人们非常注重产品的生产方法、废旧处理,以及产品的生态设计、环保设计。
2消费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品设计的绿色制造
设计、生产、消费都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产品的制造由设计和消费决定,制造原料来自生态环境,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能耗以及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同时产品在废旧之后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全球性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我国是制造大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在世界名列第四位,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50%左右。然而,我国并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业主要是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基础之上,产业竞争力弱,比较优势低。这种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如物料废弃物、能源废弃物、产品终结后的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许多产品生产商家缺乏环境意识或环境意识不够,导致资源过度利用,以资源的高消耗换取短期利益,从长远来看,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对生产经营者开展消费知识、生态环境知识以及商业道德、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消费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消费教育,生产商的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得到普及,有利于提高生产者依法经营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促进企业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积极开发和运用一些节约资源的工艺技术,以及节省能源和环保型的工艺技术,提高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制造质量,以及降低成本,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另一方面,对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引导生产,生产则是产品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过程。企业能够树立绿色生产观念是生态设计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例如,近几年在汽车行业兴起的“绿色设计”,汽车除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之外,在制造过程与废弃过程中,都会形成较大的环境负荷,如制造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有机化学物质、有害气体的排放、废旧车体与部件的处理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是低消耗、轻量型的新型汽车设计,在制造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新工艺与新材料相结合的方法。
3消费教育有利于规范和提升“山寨”产品设计
近几年“山寨”产品在市场非常流行,对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冲击。山寨产品是指那些通过盗版、仿制、克隆等方法生产的产品,具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的特点,产品涉及通信产品、数码产品、日用品等领域。山寨产品存在质量差、缺乏质量监管与设计创新、产品粗制滥造、安全性差、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山寨产品与正规品牌厂家生产的产品相比,其生命周期更短,产品淘汰频率更快,这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山寨产品是一种非绿色设计,不利于可持续设计的开展。鉴于山寨产品对消费者、环境造成的危害,在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开展消费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是山寨产品的主体,前者掌控着产业市场,后者掌控着消费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开展消费教育使广大消费者掌握有关商品和消费知识,掌握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使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将更理性化,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者心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支配,消费者对消费知识了解得越多,对消费品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越大。通过消费教育,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消费选择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那些质量差、售后无保障、产品粗制滥造、安全性差的山寨产品将被消费者和市场淘汰。山寨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将产品规范化,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售后服务等。对生产商开展消费教育,生产商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得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鼓励人们自由模仿;另一方面,对不正当模仿行为实施法律制裁。对产品设计而言,产品的知识产品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目前,山寨产品模仿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复制型模仿”,是对品牌产品毫无创新的加以模仿、复制,这种模仿形式无疑损害了原创者的正当利益,是对原创者知识产权的侵害,是非法的。另一种是“创新型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设计,这种模仿一般是合法的。通过消费教育,正规品牌的生产商将加强企业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使“复制型模仿”的山寨产品将面临转型或逐渐退出市场,而“创新型模仿”的山寨产品面临走自助创新设计之路,有待成为市场的未来之星。因而,进行消费教育有利于促进生产商增强依法经营的意识,促使山寨产品自觉守法和转向正规生产。
作者:李委委 单位:梧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