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土家族傩戏音乐特征及美学价值

【摘要】被称之为“活化石”的傩戏深深地扎根在了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为我们研究中国戏曲的源头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湘西傩戏音乐的现状,进而论述湘西土家族傩戏音乐艺术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傩戏音乐;特征;美学价值

湘西土家族的傩戏又被称之为傩神戏或者是湘西傩堂戏,它是湖南地区最古老的戏剧曲种之一。傩戏起源于最古老的巫傩法事,后经时代的变迁由巫傩法事到傩坛上戏再到傩堂正戏这一过程,逐渐演化成为我国戏剧的一种形式。在法事活动中常有傩坛上戏的身影出现,但是到了傩堂正戏阶段就已经能够作为独立参加演出的戏剧种类了。

一、傩戏音乐的特征

(一)板式方面

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傩戏音乐主要采用“散板”的基本板式来突出戏剧的效果。傩戏板式可以分为“散板”和“紧打慢唱”两种形式。所谓的“散板”主要指的是不论是在使用锣鼓进行伴奏的时候,还是旦角在开唱的时候,其板式的节拍都是较为自由的。比如说《打路调》中的“剁板”,为了表现出激昂的情绪,在板式方面以急速的节奏感并配以适合朗诵的旋律,使这一出戏剧充满了美感。再比如说《童儿调》,由于这出戏比较抒情,因此适合使用节奏缓慢的“慢板”来伴奏。而“紧打慢唱”的方式主要是指以自由节拍的形式展开唱腔,在使用锣鼓进行伴奏的时候应当采用流水板的形式使节拍有次序的进行。

(二)衬词方面

在湘西傩戏音乐的衬词方面大多是采用了“啊、哈、噢、哎、哪、啊……”这些富有当地语言特色的衬词,使傩戏的唱腔极具当地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湘西音乐艺术。

(三)倚音方面

傩戏唱腔习惯将各种各样的装饰音置于骨干音的前边或者是后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唱腔效果。

(四)滑音方面

傩戏音乐的唱腔不仅在倚音方面表现出了奇特的唱腔效果,而且在滑音方面也极具地方特色。它主要是采用湘西民族特有的腔调来进行上、下滑音的。这种奇特的唱腔方式既能完美的演绎出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地方语言文化,又能突出土家族地区山民乐观开朗的纯朴性格。

二、湘西土家族傩戏音乐艺术的美学价值

(一)傩戏音乐在情感方面表现出的狰狞美

在古时候,哭丧腔是一种道教为超度亡灵而采用的一种唱腔形式,通过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的氛围来表现出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之情。由于傩戏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神的敬畏之心和信仰之情,为了突显神灵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了表达人们对于拥有无边法力的神的依赖敬仰之情,因此,傩戏中借鉴了哭丧腔的形式,通过在运腔和速度上进行调整来渲染肃穆和森严的氛围。在情感方面表现出狰狞美的最典型曲目就是《开坛请神》,其旋律可怖、音调怵栗、氛围惊惧,很好的突出了傩堂法事的森严狰狞[1]。为表达对神的敬畏之心,在傩戏音乐的演绎中通常都会以湘西地区独有的配音乐器(司刀和牛角)结合演唱者脸上可怕的面具和身上具有神秘图案的法衣,并配以香烟缭绕的神案来勾勒出一幅庄严、阴森、恐怖的敬神图,通过渲染这样一种氛围来冲击人们对于未知鬼神的敬畏之心,这样也就使其更加相信在他们的身边必定存在着一个森严的鬼神世界。通过这种狰狞的表达方式来激发人们对于鬼神的敬畏之心。

(二)傩戏音乐在效果方面表现出的空灵美

由于傩戏音乐在表现手法方面主要是凭借巫师自然的唱腔而不借助多余的乐器,因此,由调式和调性的模糊功能造就了傩戏音乐在其效果方面所表现出的空灵美。通常情况下,主音被确定之后,其他的音就会变为过渡音,或者是在转调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音调若有似无的效果,这种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傩戏音乐单一的调式,而且在其表现出的效果上又给人增添了意外的感觉。比如说《白旗•之一》这一戏曲中,在其第一句中就利用了商和羽音之间的层叠模糊来划分主次,但是到了第二句的时候,下属的商调仍然以其正常的旋律进行,主音却毫无征兆的落在了徵音上,通过打破旋律本身的发展模式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新奇。恰恰就是这种意外的变化,利用若有似无的调性和调式的手法使得单一的曲调千变万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多久便戛然收腔,使得观众们仍然沉浸在音乐中而回味无穷,似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2]。

(三)傩戏音乐在音乐形式方面表现出的素朴美

湘西土家族傩戏音乐艺术与现代化传媒娱乐文化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伴奏乐器对其进行“包腔”,只是通过最朴素自然的“清唱”形式来进行演绎。在傩戏音乐艺术中,它摒弃了高低起伏的旋律,只以谬鼓间奏的形式来表现“起、承、转、合”的动人旋律,而在其演绎的过程中则通过使用“操板式”的自然行腔的方式并采取同音重复的方式来确立“6-1-2”这个大二度与小三度之间的旋律,不仅如此,它还借由宫、商、角、羽各音之间不间断的重复和交叠来突出傩戏音乐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的鲜明特征。傩戏音乐主要利用各音之间重复交叠的方法来确立音乐本身的旋律,通过淳朴自然的延伸与逐渐的深入来取得歌腔朴素自然、形象质朴真实、旋律流畅动人的审美效果。这种朴素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不落俗套,反而符合居住在偏僻落后湘西地区普通山民的审美观念。对于那些文化不流通、视野不开阔、消息相对闭塞的小村落来说,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就是与自然为伍,过着质朴的生活,而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是最古朴、最自然的。由于傩戏的音乐形式是通过采用自然行腔的方式来表现的,所以在演绎的过程中并不会凭借繁复多样的乐器来渲染音乐的氛围,反而是借助巫师本身自然淳朴的音色和音质来突出音乐的美感。这种利用“清唱”的方式来表达真实情感的音乐形式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傩戏的本质就为了表达淳朴山民们敬神的信仰,而其音乐的表达形式也多借鉴了湘西一帯的山歌、民歌等特征,主要通过最纯粹的音质来表现音乐而不是借由多种音乐技巧和手法等其他形式来表现的。在《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其作者席勒曾认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表达才能达到诗文的最高境界,他强调的就是最真实、最自然的朴素之美。而在傩戏中恰恰是因为借由了巫师“清唱”的方式,反而还原了湘西民族淳朴自然的民风,使其超脱了当时的音乐表现形式,返璞归真,赋予了傩戏朴素自然的情感,更易被湘西民族地区的山民们理解和接受。

(四)傩戏音乐在剧情演绎方面表现出的诙谐美

在湘西土家族的傩戏中,正戏通常被分为三部分,即“上洞”、“中洞”和“下洞”,正戏主要以其幽默诙谐的人物对话和滑稽逗趣的人物形象闻名,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这种喜剧性突出表现在正戏的情节上,拿《买猪》一曲来说,这篇曲目主要讲述的是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与帮他挑担的人在途中所发生的一连串的小故事。在戏中,出演挑担的秦僮是一个光着脑袋、驼着背且嘴巴歪斜的角色,他的怪形怪貌和怪腔怪调,再加上在戏中名叫干生的书生频繁使用猪尿泡敲打他的大光头,使得观众们不时的开怀大笑。尽管这种表演很粗俗,但是这种通俗易懂且时不时逗人捧腹大笑的表演方式正是当地村民们可以接受的,是当时当地人们审美观的一种表现。在傩戏的传统剧目中人们最喜欢看一些类似铁匠妻子扯住了铁匠的脚而帮了倒忙的戏;而像笑和尚想要娶老婆和夫妻间的揶揄等科白也是颇受他们喜爱的剧目。从这点可以看出,所谓的“娱神”不过是一种对神灵的寄托之情,真正娱乐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罢了,而这也正是傩戏音乐艺术戏剧性的来源,赋予了傩戏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它与湘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其经久不衰的核心所在[3]。

(五)傩戏音乐在内容取材方面表现出的纯朴美

在傩戏的表演中,它所选取的内容多是与基层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姑嫂婆媳之间的事情、书生书僮之间的对话等等。比如说当时比较出名的一出《安安送米》,这出戏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妇女与其相爱多年的丈夫迫于封建压力而引发的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这出戏之所以典型就在于它的取材无论是在人物情节方面,还是在剧本的结构和表演方面都是近乎完美的,它表现出了在当时,妇女受到封建社会迫害的事实。这种贴近生活的剧情不仅不会让观众排斥,反而因为与其息息相关而更受欢迎。傩戏不仅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更趋于生活化,更贴近底层群众的生活,而且在剧情的选择上也多以日常生活中琐碎的婆媳纠葛或者是婚丧嫁娶等事情为主。因此,傩戏在当地的表演受到了广大底层群众的欢迎[4]。

(六)傩戏音乐在表演形式方面表现出的艺术美

在清末明初,《搬铁匠》还是作为一出独角戏上演的时候,它是先经过唱傩堂的见闻,然后再唱起山歌,之后再开始打铁的表演,最后在板斧打造好之后交给开山便可以退场了。但是,经过漫长的一段演绎时期,这出戏已经不再局限于独角戏,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了丑、旦的对子戏,且其剧情也更为诙谐幽默,比如说在剧中,铁匠夫妻做开炉打铁之势,当铁匠高喊“打头”,铁匠的妻子便用扇子轻击铁匠的头,再当铁匠大叫“打尾”的时候,他的妻子便用扇子敲打他的腿等。在傩戏中,像这类诙谐幽默又不失表演性的剧目不胜枚举。在傩戏的演出中,一般都是以三面向观众的形式在主人家的堂屋中进行演出的,其常见的布置形式为将方桌摆放在堂屋靠近神壁的地方,乐队分别落座到方桌两边,当时的主持人也就是剧情中打锣的。尽管傩戏在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表演性,但其在表演方面的形式仍然比较简单直白,旦角通常都是由男性来扮演的,当开始演出时,旦角面向里背向观众从上场门后退出场,当简短的介绍性唱段完成后方才露出真面目。除此之外,傩戏中使用的面具也是一大特色,它结合了古代傩面森严可怖的脸谱,但是又借鉴了兄弟戏剧艺术的优点,通过诙谐幽默的对话、轻松愉悦的氛围、撩动人心的歌舞,使得傩戏的演出更加有趣味,更加引人入胜。

三、结语

被称为“活化石”的傩戏深深的扎根在了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并在这里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朴素的表现形式、狰狞的情感表达、空灵的音乐效果都为观众带来了绝美的视听享受。傩戏文化不仅为我们研究中国戏曲的源头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意义也极其深远。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傩戏文化的研究和探索,要保护好华夏民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张子伟.中国傩[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彭继宽,姚纪彭.土家族文学史[M].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3]刘廷新.湘西傩堂戏的民俗色彩与宗教意识[J].民族论坛,2005,(12).

[4]何立髙.黔东北土家族傩堂戏的文化内涵[C].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3.

作者:陈缨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土家族傩戏音乐特征及美学价值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27561.html

    相关专题:原子核物理学 宜春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提高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