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语文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研究

前两天,女儿打电话来,告诉我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所在的大学又有人跳楼了,死了。原因是殉情。我心里一惊!然后她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怎么我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跳楼啊?”女儿这么说,是指在她刚刚毕业离开还不久的高中,一所重点高中,两年前也有一个学生跳楼死了,原因是期末考试被发现作弊。几年前在她就读的初中学校,某学期开学前一天,突然有一个学生跳楼,留下遗书说,因为没完成假期作业。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但近几年,从大学到中学,乃至小学,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且有上升趋势。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社会给予当今青少年的压力过重。第二,社会风气浮躁、学校人文精神流失,造成当今青年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这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我认为已经到了必须关注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意识问题的时候了。作为教育人,我们必须反思一个严肃的问题:教育的功能在哪里?我们的教育是否有缺失?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认识生命的本质、珍惜自己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当前教育中绝对不能回避的问题。要学生爱惜生命,生命教育绝不能缺席。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占据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课堂应该承担起这个重任。生命教育,可以定义为通过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它是一种人文教育、精神教育,一种唤醒心灵的教育。它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生命智慧,激发人的生命活力,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创造人的生命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要把教育过程变为具有价值意义的生命享受。

语文课堂,因其学科特点,必然是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带给学生的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有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有深沉浑厚的人情美,有可惊可叹的人性美,有深刻隽永的理性美。语文的世界是缤纷绚烂的:有屈原的行吟泽畔,痛苦徘徊;有陶渊明躬耕南山,惬意舒适;变形后的格里高尔的可怜可叹,恐惧绝望;阿Q的自轻自贱,可哀可恨……语文教学就是在学习文学语言知识的同时,欣赏美的景致、感受美的生活、感悟美的生命、体会美的情感、获知美的体验,也了解人的内心世界,体验人间真情的浓烈珍贵……语文教学还能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道德陶冶和美感熏陶,提高思想觉悟和审美情趣,逐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自己的人格,提高生命意识。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呢?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手段来强化生命的体验。

一、深挖教材资源,巧妙引导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首纯净无比的诗。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看到文本之内的东西:诗中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尘世的幸福,并用温暖的话语表达诗人对每一个人——包括俗世中的人——的真挚祝福。但海子却在25岁最美好的年龄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子的自杀是坚持了理想吗?不是,实际上他是既抛弃了理想的追求,又背弃了俗世的幸福,他的行为是令人遗憾的。还可再引导学生看到文本之外的东西:海子出生时家庭很困难,他母亲当年想办法才弄到白糖为他补充营养。巨大的悲痛让他的母亲变得疯癫起来。无论海子生前多么孤独、凄凉、绝望,也无论他的精神世界和世俗如何格格不入,他是不是都该充分考虑辛勤养育他的年老的母亲的感受?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任何人任何时代都不可避免的,只有积极面对、勇敢挑战的人才能最终冲破环境,成就自己。

二、开展比较阅读,加深思考的深度

《我与地坛》感动了无数青年学子,史铁生的那句“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我们拿史铁生与海子来做对比:一个身体残缺,一个身强体健。一个20岁开始就终身与轮椅为伴,却留给人类丰厚的精神食粮,赢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尊重。一个天才诗人如此年轻就告别世界,留给读者更多的是困惑和遗憾。哪一个更有影响力、更能成为青年学子的榜样,答案已经不言而喻。学习了《屈原列传》和《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我们可以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祖国处于危难时殉国的屈原之死与“北乡自刭”“为知己者死”的侯嬴之死?围绕生命主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大义”与“小义”之别、死的贵贱之分,学生的思考就会深刻。开展比较阅读是有效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善用多媒体手段

善用多媒体手段,用诗歌与音乐完备地表现生命的语言。教材仅以文字为载体,诉说着生命的经历。如果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地引入课堂,将形象化的诗歌或音乐化作文本的背景和氛围的烘托,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经在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整堂课放着哀怨低沉的背景音乐,课件采用了落花飘洒的动态形象,再配上教师哀婉凄清的朗诵,虽然教师没有过多讲析,而是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朗读,那份哀怨之美、生命的感动,就始终在课间弥漫、传递着了。这种在人生低谷时期成就的文字更具有动人的魅力,这不就是热爱生命的教育吗?语文课堂最有条件将生动的课堂教学与人生教育相结合。适当合理的教学引导,既是警示,也是强调,它可以有效地教育学生,消散笼罩在学生心头的阴云,塑造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灵魂。当我们做到对学生生命意识的终极关怀,当我们看到学生理解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热爱宝贵的生命,我们的自我价值才将得到最大的体现,我们语文教师才真正担得起“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荣誉,得到教师的真正幸福。

作者:侯艳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广播电视大学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语文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20638.html

    相关专题:破碎维度 北京臭氧超标


    上一篇: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的解决措施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艺术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