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顶及分水岭造防风林
防止水土流失首先要防止地表径流,而防止地表径流产生又必须从径流产生的源头开始,也就是从山顶及分水岭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在山顶及分水岭位置营造防风林带能有效防止地表径流的产生。山顶及分水岭一般风力较大,土壤瘠薄,所以应该营造耐干旱贫瘠的树种为主的疏透结构的防风林带。
2在山腰营造水流调节林
在山腰部位营造水流调节林主要是为了减缓地表径速度,分散地表径流,吸收地表径流,以减少径流对土壤的冲蚀。这就要营造深根性树种为主的乔灌木混交的复层林,这种林带吸收和分散地表径流的能力一般为林带宽度的3倍,在项目区可根据地形地貌适当营造。水土流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选择根系发达,根蘖性强,须根较多的树种。选择枝叶茂密、树冠结构紧密的树种或常绿树种,以便更多地截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冲刷。选择耐干旱瘠薄和适应强的树种,在干旱瘠薄的荒山上,能够适应并迅速生长成林。根据河滩的需要,选择分枝多、耐水湿和耐盐碱的树种,以适应河滩、水库、池塘、渠道旁的水湿环境。选择速生、在短期内能见效,且容易繁殖的先锋树种,并要和后继树种相结合。选择抗病虫害和不易被动物危害的树种,以节约管理费用,减少开支。选择有利于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的树种。总之,水流调节林树种的选择要掌握先灌木后乔木;先先锋树种,后有目的地树种;先阔叶树种,后针阔混交的原则。
3在侵蚀沟道营造防护林
侵蚀沟防护林按营造位置不同,可分为汇水线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边防护林、沟坡防护林、沟底防冲林等5种。1)汇水线防护林。汇水线防护林应在汇水侵蚀部位沿等高线成短带状布设,林带长度略大于汇水线宽度。来水面积不大,历年只出现细沟的汇水线,可在原横坡垄位上,每隔5~7垄种植2~3垄灌木;径流量大,冲刷较严重,历年都出现浅沟的汇水线,可垄垄均种植灌木,且密集栽植。2)沟头防护林。沟头防护林带应设在沟头顶部与径流垂直,形成一个等高的环状带,林带宽度要根据冲刷程度、汇水面积和径流量的大小而定。沟头面积小、坡陡、径流量大、侵蚀严重,或土壤特别干燥、不宜用作耕地时,可全部造林。沟头防护林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效果更好。3)沟边防护林。沟边土壤的水肥状况,因侵蚀沟所处的侵蚀类型区和地形区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沟边防护林树种选择上,应根据立地条件不同选择适宜的树种造林。4)沟坡防护林。营造护坡林应掌握以下原则:对在陡、缓交错的沟坡,可先在缓坡容易造林的地方进行片状造林。若土层较厚,条件许可,还可切坡填沟造林或种植牧草。侵蚀沟坡造林应选择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枝叶繁茂,固土作用大的速生树种,并根据坡向不同选择适宜的树种造林。5)沟底防冲林。在侵蚀沟底造林,要根据沟谷类型、地形部位和侵蚀程度,必要时结合相应的工程措施,才能发挥防止沟底下切、缓流拦淤的作用。除全面造林和片状造林外,沟底也常采用栅状和翅状造林方法,从沟头到沟口,每隔一定距离(10~15m)与水流垂直方向造几行灌木。本文来自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简介详见
4农业措施
在水土流失区域可采取草田轮作、留茬种植、覆盖耕作法、少耕免耕法、等高耕种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目前,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因此,应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各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让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彭良海 单位:承德县林业局
相关专题:法学论文写作 pdf 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