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生关系和谐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
常言道:“乐思方有思泉涌。”教学民主是创新教学的首要条件,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平等、民主的桥梁,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只有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才能把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出来。前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曾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曼德勒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罗杰斯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学生心情愉快,才更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想象。而且,大多小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课程。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为学生付出真挚的爱,一切从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出发,让学生无拘无束,这样,学生创新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从而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潜能。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必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交流是激发创新热情的手段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差缺补漏、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系统的激励性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自身活动和主动参与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使学生带着激情投身到知识学习过程中去。这一环节可以细化为两个方面:即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一)独立思考
我们知道,真正的学习不是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主体主动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同一问题,不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判断。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决定研究方向、选择解题方法,独立进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充分肯定其成绩的同时,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评价,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合作交流
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受到有益的启发。教师不能只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最后的结果,更要重视合作性学习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丰富自己的理解,又可以实现知识的广泛迁移。学校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合作和讨论中相互彼此了解,不断反思。学生要善于对其他同学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合作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使学生产生学习愉快感和创新热情,促进他们以后更认真地学习,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稳步发展。
三、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创新实效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看出,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活跃思维。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我们要力主新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提高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手段使教学生活化,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也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的、有积极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作者:王朝霞 单位:河北省元氏县槐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