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以读为本”,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阅读则又是一个合作探究,纵向发展的过程。一是目的明确“读”。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实践形式就是多“读”。“读”应该是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语文信息的过程,还是理解和体验阅读材料的过程,它是对阅读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一种形式,更应该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静心理解,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美妙过程。二是引领带头“读”。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带头执行,并不断总结经验,与学生共享“读”的经验。平时的点点滴滴要求,细致入微的指点,伴有“种下行为就会收获习惯”的温馨话语提示,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基本做到了读书“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好习惯基本养成,其他学科教师都反映,我所教的班级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很快,有效的帮助了他们的教学,的习惯影响了很多学生。三是激发兴趣“读”。教学活动中,课堂上一个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问题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引发学生无尽的创作欲望。读书亦是如此,读的时候并非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而要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读,即:“以问促读”。因此,阅读教学对问题的设计要准确把握,精心筛选,下大工夫,注重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张扬个性”,积累阅读感受和体验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而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与留下深刻印象等都是在对话、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一是给足每个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这是落实独立、自主、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必备基础。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活动中,对阅读材料中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的内容、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段发表见解;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写法进行评价或对课文进行补充、修正……,以此进行对话、交流,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二是开展积极有效的对话和讨论。教学中经常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对话、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贵在通过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内容引深或拓宽,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交流、对话时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多面对问题讲方法,少对学生讲理论,不能只图形式上热闹,不讲实质效果。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三、重视“创新精神”,提倡有创意的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也是读者的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启迪、自我塑造。因此,阅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是教学中,我们坚持“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的原则,以体验感悟为手段注重多角度、多侧面的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将阅读教学向纵深推进。二是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同时,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使学生投入情境,引发主体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发展。语文的学习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认真探究阅读教学的规律,把握阅读教学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激起阅读之趣、体验阅读之美、享受阅读之乐、获得阅读之成功。这样,才能在有效、持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铺路。
作者:许晓韦 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燕都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