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野火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烟草亚种Pseudomonassyringaepv.tabaci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花、蒴果和种子,具有暴发性和破坏性,是影响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已发现14个省区市发生野火病,其中东北三省、山东、云南及四川等省分布最广、为害严重[1]。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是野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其中化学防治又是野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在化学防治过程中,某种或几种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病原抗病性的产生。随着烟区连作年限的增加,抗性病原菌的数量也在增加,防治更加困难。笔者以烟草为核心,从烟草生育期入手,集成各项技术措施,结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营养调控,以指导烟叶生产中野火病的防治工作。
1发生特点
1.1症状
烟草野火病在苗期、大田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初期为水浸状圆形小斑点,后病斑扩大,中心变成褐色,周围有一圈很宽的黄绿色晕环,幼苗期或气候潮湿时症状最为明显,病斑直径可达1~2cm[2]。在多雨高湿的天气,病斑扩展的速度很快,最后几个病斑连合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大斑,宽晕仍然存在,上有不规则的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有薄层溢脓,干燥后病斑褐色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脱落。野火病也偶尔为害茎,在茎上形成白色或浅棕色直径为3~6mm的凹陷斑,黄色晕圈不明显[3]。
1.2发生特点
该病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越冬的病残体和病残体污染的水和粪肥、带菌种子、种皮内外及胚等。病菌主要靠风雨或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从气孔侵入时,必须叶片表面湿润、气孔中充水时才能顺利完成侵染。在苗期和团棵期主要为害下部叶片,在28~32℃适温条件下,有利于野火病的发生。一般6月上中旬底脚叶零星发病,随后病情逐渐上升,但如果天气干燥,烟草发育正常,发病会受到抑制;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烟株中下部叶片不同程度受害;进入8月上中旬,遇到多雨高湿的气候,会加快病害流行速度,造成大面积暴发,严重为害烟叶生产。
1.3发病因素
病原侵染初期,低温可促进病菌的侵染,出现症状后,病情发展流行速度与温度、降雨量以及叶面湿度呈正相关,与日照数呈负相关。在烟草成熟期,少雨、多晴、低温天气,可抑制野火病病情的发展。土壤中镁含量高,可促进野火病的发生。
2防治技术
2.1苗期
选育抗病耐病品种,注意育苗环境卫生,进行苗床消毒;加强育苗管理,培育壮苗。苗床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喷洒1∶1∶160波尔多液,移栽前,再喷一次15%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90%新植霉素粉剂[4]。
2.2移栽期
适期早栽,采用井窖式小苗深栽技术。加强管理,防止烟苗在田间受冻害,提高烟苗对野火病的抵抗力。移栽后追肥,氮、磷、钾肥配比以1∶(2~3)∶(3~4)为宜。
2.3团棵期
适时揭膜培土,注重田间卫生。在揭膜培土中,需打掉感病底脚叶,及时带出烟田,集中处理,减少病原菌侵染。清除田间杂草,注意不要伤及幼苗。在移栽后40d左右,为促进烟苗的壮根、壮苗,可采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5],以提高烟株的抗病抗逆能力、预防病害的侵染与发生。
2.4打顶期
在烟草打顶期前后(移栽后60~65d),根据天气情况及监测结果重点控制烟草野火病,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1200倍液+金维果550倍液进行全株喷雾,以平衡烟株营养,保护烟叶不受侵染,减少叶面病原菌数量。
2.5采收期
根据烟草野火病的发生情况,在8月中下旬,可采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9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全株喷雾。对于含氮量过高的烟株,可喷洒磷酸二氢钾来调节营养平衡,提高烟草的抵抗力,以控制叶部病害。
3结论
烟草野火病是影响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暴发性和破坏性。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在打顶期喷施化学药剂,效果不明显。因此,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罗建钦 邹克兴 谷纪涛 肖鹏 王振国 丁伟 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重庆市烟草公司奉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