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对艺术素养的培养从而影响人的德、美、智三个重要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良好品德文化,将其带入到职场领域当中形成独特的职场魅力。公共艺术的德育教育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不同,考虑到高职学生大都已成年,基本形成了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的说教模式反而会让其心生反感。而公共艺术教育是在其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以艺术的人文魅力来感染学生,通过感动产生深层次的共鸣,通过共鸣唤起最深层的品德思想。同时公共艺术教育不是艺术创作教育,是感受艺术教育。通过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潜在的艺术魅力,引发思想上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进一步认识,同时提升其对工作的感知能力。公共艺术培养通过形象的艺术形式和抽象的艺术形式,刺激学生的思维转变,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及文化素养,进一步加强学生辨析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其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2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文化的途径。通过开设舞蹈鉴赏、戏曲鉴赏等艺术课程,引进国内外优秀艺术影像资料、网络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舞蹈、戏曲、绘画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生活,增加了艺术文化知识。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广大高职学生增强了学习艺术的兴趣,提高了艺术修养,培养了鉴别美的能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氛围,有效推动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文化艺术体制。各类艺术活动日益丰富,教学管理日渐规范,教学设施投入稳步增加,为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夯实了基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成熟的专业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对高职文化素养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当既具有综合职业素质,又具有人文艺术素质。公共艺术教育要结合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注重学生艺术、文化、职业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2区域文化对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影响
某一地域内的企业行业,其企业文化必然与地域文化相互浸染,互相影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绝大部分要服务于当地企业。学生要融入企业,了解并熟悉企业文化,必然要了解地域文化。这就对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文化的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地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比如在苏锡常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吴文化的人文艺术课程,学生将来在这些地区就业时就能更快了解企业文化,迅速融入企业。
2.3师资队伍建设不强、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百年大计在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精神,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离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不少院校还没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科班出身的艺术专业教师,他们艺术专业方面的造诣较高,但是欠缺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经验,还需要加强从专业能力向教学能力转化的培训和锻炼;二是爱好艺术的公共课程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公共课程教学经验,但是专业素养稍微欠缺,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由于公共艺术教育起步晚,尤其是对高职院校还没作硬性规定,各个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不均衡,有的有管理机构,有的还没有,有的即使有,一般也与团委或学生处合署办公,管理工作也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一,随意性强,并且艺术教师除开展艺术教学外,还往往承担着团委或学生处的一些行政工作。显而易见,现有的这些模式极不利于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2.4高职工科类学生人文素养对公共艺术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程实践性不强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本科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工科类高职学生,其高中阶段往往注重理科知识的学习,而对涉及文化艺术类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多,导致其在高职学习公共艺术相关课程时,对外在表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对艺术深层次的底蕴文化缺乏理解,继而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在课堂上,学生主要以听和看为主,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缺少实践的体验和感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效果不理想。
3推进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管理体制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管理体制,逐步改变公共艺术教育无序的管理状况。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艺术教育的政策法规,按照文件精神和要求,切实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将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真正纳入到学校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之中,成立独立的教学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活动。
3.2加强师资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一支拥有较高思想素质、一定艺术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公共艺术教师不仅数量上要达到一定比例,还要提升教师自身质量。广大公共艺术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要提高公共艺术教师在职称评聘、工资奖金、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保持同等的地位。
3.3拓展教学资源,构筑实践平台
3.3.1构建新媒体艺术教育平台近年来,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应用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是开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新阵地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购买“尔雅通识教育课程”这样成熟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学生在校园网上自由选择课程学习、考试,网络课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学习的自由度增加,学习效果也有所提升。课后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将经典音乐、专业艺术团体演出录像和专家的声像艺术讲座等资源放到学校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学习观摩。3.3.2营造校园公共艺术氛围具有良好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是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在教学楼、公寓楼、食堂、学生生活街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所建立艺术长廊、竖立格言牌,既展出名家名作,也可以展示师生自己的作品,营造艺术就在身边的氛围。学校应重视学生艺术类社团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如大学生艺术团、书画社、戏剧社等,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艺术类的校园活动,努力营造具有文化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3.3.3树立校园文化公共艺术品牌目前校园中的学生活动,主要以歌唱比赛、文艺晚会以及选秀赛的娱乐活动为主,缺乏艺术内涵。学校应当鼓励和倡导“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举办话剧、书画、舞蹈、曲艺等艺术活动,组织蕴含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讲座,进行“寓教于乐、知行合一”的校外艺术学习和实践活动,集全校师生的力量,打造融创作、展示、感受艺术于一体的校园公共艺术品牌,提升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品位,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3.3.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层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出去”可以理解为组织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加校外的一些演出或比赛,比如“大学生艺术展演”,这是校园艺术活动的延伸。在参赛的过程中,可以挖掘、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艺术人才,也能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艺术作品。“引进来”是指把优秀的艺术团体或个人请进学校,邀请具有地域特色的演出团体到校演出,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普及相关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3.3.5加强地域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比重高职学生对地域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的了解取决于他们接触这种文化的频率。高职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可以有意识的开设本土文化内容的课程,让学生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如逐步开设“地方方言”、“区域文化讲座”、“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等课程,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逐渐了解当地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迅速融入企业。
4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学研判,从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研究体现区域性、时代性和职教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才能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滋养并受益终生。
作者:章樱樱 承剑芬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