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平台设计

:文章根据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形势,探讨了网络大数据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的价值,并从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和系统架构两方面着手设计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支持平台,旨在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平台设计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推进的校园网络建设而发展起来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下简称为“校园网络文化”),在信息化进程和高等教育改革迈向纵深的背景下,正面临着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诸多挑战。在网络大数据日益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解释高校师生员工的网络行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愈发显得突出和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第一,可以解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建设具有广泛影响的校园网站,努力形成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校园门户网站为主体,以学术、新闻、服务类网站为补充的校园网络文化阵地的分层次格局。这些网站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现有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也存在内容单薄、功能单一、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趋于封闭状态的高校网络社区文化要形成鲜明的网络特色和强大的网络影响力,离不开网络互通带来的点击率和流量提升。[1]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对高校校园网络社区中的文化元素以及师生网络行为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分析他们的文兴趣和文化偏好,查找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所缺乏的元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丰富和壮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第二,可以有效化解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网络失范现象指的是网络主体在道德上、行为上、思想上等主体性发挥失常的状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和社会之间的“围墙”通过网络的连接日益被打破,互联网在扩大青年大学生眼界的同时,网络上各种鱼龙混杂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成长。由于大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分辨力不强,特别是在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选择存有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在“娱乐至死”的文化氛围下,过度娱乐、消费至上成为时代特征,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于感官刺激的追逐以及“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加剧,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知识体系和思想道德观念,特别是不良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大数据作为在如今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的技术处理方式,同样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也大有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对师生网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他们关注的文化现象进行精确区分,从中提取积极健康的文化元素,剔除掉容易引起思想混乱的不良文化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体系来说,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准确把握个体行为的文化关注现象,对于那些具备正能量的文化元素,要加大弘扬力度,摒弃那些容易引起混乱的文化信息,这样可以对传播的信息进行过滤和管理,有效遏制大学生网络失范问题的蔓延。第三,可以改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理念落后和技术匮乏的现状。当前,还有不少的高校对于网络技术对于文化影响的认识还停留在web2.0时代,只重视互联网的功能性作用,而忽视了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文化认知上的影响。现如今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已经深深植入了年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日渐侵入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如果我们还是沿袭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强行灌输模式,或者是把传统的育人理论直接移植到网络载体中,这样的育人效果可想而知。为此高校必须更新理念,紧跟时代潮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如今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方面我们要主动利用由于师生积极的网络参与行为而形成的海量数据,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辅助高校网络文化建设[2]

三、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平台构建

第一,平台总体架构。大体把平台划分为文化建设园地、身心健康辅导、思政教育、后台保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下面又分为若干小的版块文化建设园地作为四个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下面具体分为红色文化、学习生活、求职就业、社团之家、科技人文等几个部分。其中,红色文化主要进行党建理论学习的展示;学习生活主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就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文化论坛主要是师生之间就校园里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政治表达、娱乐宣泄、学习教育的平台;求职就业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资源等栏目;娱乐休闲主要包括一些娱乐资讯、影视下载、自制作品展播等栏目;社团之家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发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有效这地;科技人文主要由校园讲堂、科技咨询、创新教育等栏目组成。身心健康辅导则由心理百科、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师生交流四个栏目组用。校园网络文化是学生道德生成的“晴雨表”,是学生健康人格的“触发器”,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疏导,深刻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取向和个性心理。同时,学校以德育人的教育氛围,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举止,为网络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二,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者要以高品位和学术性为目标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在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中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其一,教育和导向功能。通过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成德艺双磬的教育目的。激昂向上的网络文化不仅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且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念起到导向作用;其二,管理和规范功能。身处校园之中,学生既受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又受到隐性的精神氛围的熏陶和浸染。校园网络文化是思想教育的黏合剂,通过虚实结合、刚柔相济的训导方式,实现管理和规范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的目的,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其三,凝聚和激励功能。校园网络文化通过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认知,把学校师生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激励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6]其四,陶冶和塑造功能。学校通过搭建网络载体,拓展主题教育渠道,积极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体现校园特色、时代精神、高品位的网络文化品牌,从而发挥网络德育的情操陶冶和品格塑造功能。

参考文献:

[1]吕明,魏东.试论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单向度延伸[J].职业,2015(36).

[2]严考亮.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3]高元恒.试论网络文化环境下职业技术院校德育的变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4]曹毓民.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5][6]王茜.大学文化与高校德育的共融互动研究[J].鲁东大学,2014.

作者:李钊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平台设计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99868.html

    相关专题:文化整合模式 生态学报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中学餐饮空间设计刍议
    下一篇:马恩哲学著作差异比较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