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发展
循环农业的指导思想“有机体”是生物学概念,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有机体理论最早是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把政治国家看作机体,因而把权利的不同不再看作机械的不同,而是看作有生命的和合乎理性的不同,———这是前进了一大步。”①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提出“社会有机体”这个概念,他在批判蒲鲁东时指出:“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就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②马克思主义有机体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互为目的与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分化而又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有机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有机体的发展,系统的有机组成要素在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发展循环农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兼顾循环农业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从宏观角度来看,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支持,形成一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具体而言,自然资源的现实状况是循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循环农业有法可依,积极的财政支持为循环农业提供资金保障,这些涉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循环农业的发展进程。从微观角度来看,循环农业发展体现于具体的循环农业的模式中,不管是桑基鱼塘模式,还是猪———沼———果的模式,每一个模式都是一个系统,如桑基鱼塘模式中的桑树、猪、鱼、甘蔗、糖厂等要素就构成了一个系统,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担负起这一模式的作用。不管是循环农业的宏观要素还是循环农业的微观要素,发展循环农业应当是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相对平衡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原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和解”的思想,即“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也提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④。循环农业的发展正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有效途径,它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思想,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使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指导下,循环农业的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解提供了可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融洽,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就警告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⑤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在变革自然界的过程中会产生多元性的结果,进而会引发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生态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资源问题等。人类变革自然时破坏自然实际上就是损害人类自己的长远利益,因此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发展循环农业也是变革自然的过程,因此,发展循环农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结合循环经济的思想,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首要原则,它以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为目标,减少进入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最大限度地节省农业投入成本。循环农业发展的“九节一减”,正是对循环农业减量化原则的体现,“九节一减”是指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含除草剂、抗生素、激素等)、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和减人。2、再利用原则农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可以进行加工,从而连接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循环农业的再利用原则就是使各类农产品进行加工,对于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例如,葡萄经过加工可以制作葡萄酒、葡萄干、葡萄汁饮料,废弃物葡萄皮和葡萄籽还可以再加工,制作成保健产品和美容产品。农产品的再利用,不仅能解决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而且也能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减少废弃物的污染。3、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农业的再循环原则主要是对农业废弃物、养殖中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等进行处理,变废为宝,再回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最典型的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模式,为农村不仅提供清洁能源,而且还能制作有机肥料。我国传统农业中提出的“桑基鱼塘”模式也是再循环原则的很好体现。(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从实践的角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分析和处理生态问题,揭示出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辩证统一关系。正是由于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协调二者关系,维护生态平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发展循环农业,综合地解决人、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方法。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物质价值取向和精神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要考虑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的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效益问题。让农民增收,过上富裕生活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点,因此,发展循环农业的原则制定、技术选择、项目开发等,均要考虑到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即使需要先期投入的项目,也要向农民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益处,让农民了解项目的短期和长期效益。国家、各级政府和农业企业帮助农民解决先期投入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不仅了解发展循环农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要让农民知道发展循环农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哲学指导方法,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是循环农业技术选择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是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科学技术不仅给社会带来了飞速发展,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益。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是循环农业技术选择的依据,指导科技在循环农业中的正确运用与发展。循环农业实际上是技术模式,每一种循环农业模式都蕴含着一种或多种技术在里面。发展循环农业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循环农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循环农业的发展程度。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循环农业各要素之间的循环优势,让农民、企业和社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们的功利性使某些技术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我们要以正确态度对待科学技术,把价值观由只关注人转向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农村推行循环经济,但必须选择科研创新成本低、效益好、环境友好的技术。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的指导下,以理性为指导,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物质能源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科学技术引领循环农业的发展,同时发展循环农业也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利用现有技术发展循环农业之外,发展循环农业过程中还会提出来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技术问题还依靠科学研究工作者去进行研究与开发,因此,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循环农业的发展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对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巍 杨馥榕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副教授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