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螟虫的发生规律
永胜县水稻螟虫危害以中海拔区的三川镇较为突出。多年来,在三川镇进行了水稻螟虫的连续监测,2011~2013连续3年的监测结果如下:2011年平均越冬活虫口基数为2671.7头/亩,其中二化螟占86.7%,三化螟占13.24%,越冬活虫口基数比上年高805.3头/亩。第1代螟虫(秧田期)现蛾日期4月17日,发蛾高峰期5月9~12日,从高峰到螟卵孵化是防治的最佳时间,即5月25~28日;第2代(大田期)螟虫现蛾日期6月21日,第1次高峰为7月8~10日,第2次高峰为7月14~16日,从高峰到螟卵孵化始盛期为13d,大田期第1次防治时期为7月20~22日,第2次为7月27~29日。后期调查结果为全镇水稻平均枯心率1.084%,白穗率1.002%。2012年平均越冬活虫口基数为3477头/亩,其中二化螟占79.5%,三化螟占20.5%。越冬活虫口基数比上年高805.3头/亩。第1代螟虫(秧田期)现蛾日期4月15日,发蛾高峰期5月7~11日,从高峰到螟卵孵化是防治的最佳时间,即5月23~26日;第2代(大田期)螟虫现蛾日期6月30日,第1次高峰为7月10~12日,第2次高峰为7月16~18日,从高峰到螟卵孵化始盛期为14d,大田期第1次防治时期为7月23~25日,第2次为7月30~8月1日,第3次为8月6~8日,(因移栽推迟,破口期入蛀率高,所以二次用药7d后还未齐穗的稻田再用药1次)。后期调查结果全镇水稻平均枯心率0.914%,白穗率0.81%。2013年平均越冬活虫口基数为2577头/亩,其中二化螟占63.7%,三化螟占36.3%。越冬活虫口基数比上年低900头/亩。第1代螟虫(秧田期)现蛾日期4月15日,发蛾高峰期5月7~11日,从高峰到螟卵孵化是防治的最佳时间,即5月23~26日;第2代(大田期)螟虫现蛾日期6月26日,第1次高峰为7月6~8日,第2次高峰为7月12~14日,从高峰到螟卵孵化始盛期为12d,大田期第一次防治时期为7月19~21日,第2次为7月26~28日。后期调查结果全镇水稻平均枯心率0.76%,白穗率0.88%。
2防治措施
2.1准确测报
根据不同年份和不同的气候变化情况,及时掌握螟虫的发蛾情况,预测螟卵孵化高峰,预测防治时间。同时,做好虫情宣传工作,动员农户务必按简报要求及时开展防治。
2.2适时移栽
在5月初放水移栽,破坏第1代螟虫的羽化环境,减少虫源。适时移栽,可以尽量避开第2代螟卵孵化高峰与水稻破口期吻合,减少破口期的入蛀率。同时还可促秧苗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
2.3提高防治效果
做好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增强农户防治意识和技术素质,提高防治效果。近年来,有的农户对第一代螟虫不防或不按时防治,都是在移栽后5~7d用杀草药、拌化肥和杀虫双一次撒下,不按照发生时间用药,造成枯心苗和枯心塘。据多年的调查,第1代螟虫不防治的比防治的重13.5倍,而且大大增加了第2代的虫源。当田间初现白穗时,应将白穗从基部拔出,以免再次危害。对螟害重的田块,要求稻谷收后将稻桩翻犁,捡出稻桩,不能翻犁的田块,需拔出或挖出稻桩并将田、沟埂边杂草一并铲除销毁,减少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源。
2.4加强田间管理
选种适当早熟和抗病的品种,增施有机肥,及时合理追肥,科学灌水,加强病虫防治,搞高秧苗抗逆性,促进水稻迅速整齐抽穗,降低螟害。
2.5药剂防治
移栽田和未移栽的秧田重点防治第1代螟虫,未齐穗的稻田重点防治第2代螟虫。根据防治时期,用20%杀单三唑磷100ml、40.7%毒死蜱乳油80~100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15g拌细土(沙)30~40kg均匀撒施。
作者:季合春 单位:云南省永胜县植保植检站
相关专题: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官网 衡水学院学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