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水文水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了我国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信息以及各区域湖泊、河流等相关属性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不仅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水工程建设管理等一系列水利工作的基础信息,同样也是使水文行业能更好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战略资源。然而,目前我国在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服务水平,与水文水资源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仍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基于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加快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从而为水利工作提供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文水资源信息综合服务,以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与能力。
1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现状
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与气候特征多变,这都决定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非常突出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以及洪涝干旱灾害频发等问题正日益严重。这都迫切需要我国加强对水资源问题与水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水文水资源信息作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信息,也是水利部门制定政策与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在2002年,我国科学技术部开始实施信息数据共享工程,并在2003年将水文水资源信息正式加入共享工程体系。水利部也公开发文提出,将承诺面向社会公开提供公益性的水文资料。在2002-2004年,我国水利部水利局曾先后投入了几百万元,开展以松辽流域水文资料为基础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试点建设工作,通过试点研究,不仅解决了分布式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为建立全国性的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多年来的试点研究与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目前国家水利部已初步建成了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发布平台,也完成了对部分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发布。
2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分析
2.1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推进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已成为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也是水利行业实现治水方略历史性转变的基础与前提条件。近年来,在我国水利部门颁布实施的《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水文水资源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并以此建立信息化的综合共享体系。由此可见,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的共享,不仅是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条件,同样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提高科技研究水平的需要
对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的及时掌握与科学的分析应用,成为了水利工程规划、水文科学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水事纠纷等政府宏观决策的客观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无法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间的共享,各部门获得基础信息数据非常困难,只有对有限的数据和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科技研究与项目规划设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的质量与规划设计的水平。通过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有利于对信息资源进行不断补充与完善,而且能有效解决跨部门、跨地区及跨行业的信息共享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水利基础科学的研究与决策支持的水平。
2.3提高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管理决策水平的需要
水文水资源信息不仅是防洪抗旱决策指挥的基础性信息,同样也是正确判断防洪抗旱形势,科学制定调度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能为灾情的正确评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以及为洪涝干旱灾害和水资源的长期预测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从而极大地提高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
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实践探索
3.1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标准化建设
从以往我国水利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而言,要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数据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对信息数据进行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信息的共享上存在着技术的困难,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中的相关技术标准,导致在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困难,给信息共享带来了严重的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标准化建设,并严格执行,以提高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应用水平。当前已颁布实施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相关标准主要有:《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24-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水质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规定》(SL325-2005)等等。虽然目前我国在水文数据库、地下水、水质的标识和制表结构中都逐步实施了相应标准,然而由于信息共享在基础技术标准体系上仍有很大的欠缺,这就需要我国水利部门通过不断完善各类数据标准,制定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技术规范,以及制定各项保障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发展的政策规定,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标准化水平。
3.2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的整理与汇总
3.2.1信息整理对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整理,是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要求所有汇总的数据都必须是已经整理后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信息整理工作主要包含整理、资料审查以及复审等过程。在信息整理工作开始之前,还应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了对原始观测资料的收集、对分析图表和文字说明的收集、对水文调查成果和历年整理信息成果的收集等等。3.2.2信息汇总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的汇总,主要包括了对原始水文资料、地表水整理资料、水质整理资料、水资源评价结果资料等多类信息资源进行汇总,以最终便于信息平台的共享。根据我国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在近期内平台数据库需要汇总我国约三分之一的原始数据、水质、地表和地下水数据,预计入库基础信息量可达到1330GB;在远期则要求共享平台数据库的基础信息量能达到4800GB以上,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类型齐全以及支持服务力强的综合性国家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3.3水文水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框架建设
国家水文水资源共享平台的网络框架图,见下图1所示。整个共享平台的网络框架图为网状与星形的混合结构,包括了中央节点、7个流域节点、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节点以及众多的地市级节点。其中,中央节点是国家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最顶层节点,设置在水利部水务局,其主要任务是为全国性水文与水资源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并负责平台系统的网络控制与安全管理;流域节点通常设置在各流域的水文局或者各省的直属分支机构中,主要负责对本流域范围内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汇总工作;省节点则是设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文局以及驻扎在各地市的直属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对该省范围内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汇总工作。在这个信息平台框架中,各级节点之间遵循以下的信息共享规则:3.3.1中央节点可以与任何省节点、流域节点之间实现信息共享。3.2.2流域节点与流域内省节点之间可直接信息共享;流域节点与其他流域的升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必须通过中央节点;流域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需通过中央节点。3.3.3省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流域省节点间的共享,需要通过流域节点或者中央节点实现信息共享;另一种是不同流域省节点间的共享,则必须通过中央节点实现信息共享。3.3.4地市级节点间的信息共享必须通过所在省节点。
3.4水文水资源共享信息平台的管理机制
要保证信息平台在信息数据共享上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并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化发展,则必须加强共享信息平台的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与信息数据的更新工作。3.4.1日常维护管理目前,我国水文水资源平台根据水文资料的整理、汇总方式,主要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制度。即中央节点、流域节点和省级节点分别由水利部水文局、流域水文机构以及省级水文结构负责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求各部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与管理方法,使各节点的管理工作纳入到部门的日常水文业务当中,以确保水文水资源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和汇总的高效化与标准化。3.4.2信息数据的更新水文水资源信息作为共享平台的基本数据源,必须建立长效的信息更新机制,以确保水文水资源信息能及时、有效的更新。在具体的操作中,可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各节点的信息数据由各部门负责更新,并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更新规定来实施。
4总结
文章从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出发,并就近年来我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它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而且为水利工作提供准确、快捷、高效的水文水资源信息综合性服务,实现了我国水利工作在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上的全面提升。
作者:孙岩 单位:辽宁省本溪水文局
相关专题:律师文摘 明清禁毁小说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