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所在,力争做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化[2]。教学内容是核心,但教学并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复读机,需要结合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进行知识的更新,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同时也应适时删除一些陈旧的内容。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观条件,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等的总体考虑。教学评价指的是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既可以用来测评教学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以上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过程,若真正实现寓德育教育于理论教学就需要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加入德育因素,包括切入点的选择、德育教育的深浅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模拟授课”的过程。下面以王英杰编写的《金属材料与机械加工》教材第四单元《钢的热处理》为例,说明一节课程的寓德育教育于课程教学的设计过程。
一、前期准备
为顺利开展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必须做到三次备课,即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学期备课要求教师要有整体大局观,从全书和学科角度出发,发掘寓德育教育于课程教学的途径。目前已有此类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突出德育教育素材中的闪光点、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等[3]。单元备课是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做好前后课程的衔接与重难点的处理。此时需要注意结合学情,也就是要将上次的备课结合到本学期学生的特点与教学实际中,如规范课堂管理、上文明课堂等[4]。课时备课就更为具体了,这就相当于在头脑里“模拟上课”,知识点间的衔接语、新知识点的引言、学生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演及解决方案等,这其中还要留有随机应变的时间。
二、教学设计实例
本案例是针对上述的课时备课环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的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热处理的定义、分类及原理。能力目标:了解热处理在工艺处理上的地位及其发展过程。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被动教育”与“自我教育”影响人的德育渗透。2.教学内容热处理的发展历史简介;热处理的定义及其分类;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3.教学策略先从热处理的发展入手,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热处理工艺水平及现今我国的热处理水平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热情。随后适时展开本节课程的两个教学重点———热处理的定义及分类。从这里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热处理能有效改善零件的组织和性能,发挥钢铁材料潜力,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引入德育目标,钢铁材料需要热处理才能显现潜力,人则需要通过教育才能展现个人能力,而教育又是由被动教育和自我教育两方面共同组成。所谓被动教育,是指同学们从幼儿园启蒙开始到现今的大学教育全过程;而自我教育则是某一活动主体为了使客观事物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地与自觉地计划、监察、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5]。德育教育较知识点容易理解,点到即可,关键是要学生认可这种思想。在大脑放松一段时间后进入本堂课的教学难点———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此处通过“奥氏体的形成”录像演示等辅助性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难点理解。整堂课设计中都不会让学生觉得在上思想政治课,但又会让他们有些思考,这个值得思考的地方恰恰又是本堂课知识教学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4.教学评价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由出勤、课堂表现、提问和作业四部分组成;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占80%。总之,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百家争鸣,如何在众多的资料中做好“筛选”工作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教授时应“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启发,让学生真正理解老师的“苦口婆心”。本文仅研究了德育教育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主要介绍了设计思路,而教学实际是由一系列的内容组成的,每节课程的德育教学目标都不是“虚设”,也不是“强设”。在金属材料与机械加工课程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理实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动画模拟等,这些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逐步探索。教改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尝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者:杨姝 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