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建立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制度化建设
1.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要求,建立建筑安全生产例会制度,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站以来,在施工期每月的5日,组织召开由在建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全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例会。一是向工程参建单位及时传达落实国家、省、市、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文件要求以及有关会议精神;二是总结前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例会,企业能及时进行落实,把安全基础工作做实做全,逐步改善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现状。2.结合实际,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经过一年的实践,发现有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因此从2013年开始对跨年度和新开工工程实施约谈制度:即在每一项工程开工前,与工程参建单位进行约谈,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标准、注意事项,以提高工程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做好人员进场和施工前的教育工作,避免违规、违章施工。同时,征求意见,问需于企,协助企业解决难题,有效地加强了参建单位安全生产的防范意识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3.实施建筑工程大型起重设备安拆备案制。从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事故来看,起重机械事故比重极大,而大型起重设备安装和拆卸阶段是事故高发期,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规定了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基本的技术要求,为了促进大型起重设备安装和拆卸单位严格执行规程,减少建筑施工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概率,我们通过对大型起重设备安装和拆卸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进行备案管理,同时对起重设备拆装时的监管,有效地避免了大型起重设备安拆过程中事故的发生。4.实行安全内业档案备案审核制。本着内业指导外业的原则,安全监管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档案和监理安全档案进行定期调阅,将阅档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或不能指导施工安全的问题,以“阅档通知单”的形式告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及时整改。在申请工程主体安全评价和竣工验收安全评价时,通过对安全内业和现场外业的对照检查,强化安全生产内外业的统一,从而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二、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查处事故隐患
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在建筑施工领域频频发生,经过分析,主要原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将查处事故隐患,打击违章行为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将安全生产大检查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平时的监督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每年按照市区有关部门的部署,结合建筑安全生产的工作特点,开展“开工前检查”、“春季大检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专项行动”、以及不同季节的专项检查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踪落实整改,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救援可以避免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扩大,降低事故后果,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建筑法》的要求,依据《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编写了《区建筑施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且要求每年至少组织2次应急演练,积极推进应急演练的常态化、科学化和有效化。先后组织了“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演练”、“文明施工及消防演练现场会”、“消防应急救援演练”以及“建筑施工安全现场观摩暨预防高坠宣贯会”。通过现场观摩和参与救援演练,大大提高了各级组织、施工企业及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在全区建立了由各施工、建设、监理单位组成的30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伍。通过实际演练,提高了我区建筑施工行业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
四、规范文明施工管理,提升管理层次
在扎实有效地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全面推行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通过对文明施工的规范管理,使施工现场逐步达到安全围网装设规范、安全标示牌醒目清晰、工程物料摆放整齐等文明施工要求。特别是在2013年“迎全运”的工作部署中,重点加大了主干道围挡和车辆带泥上道等方面的整治力度;与此同时,结合我区实际,借鉴市内做法,设置样板围挡,局部进行灯饰亮化处理;采集能够展现旅顺风貌的图片30幅,作为围挡的图样,并免费为企业提供《大连市施工工地容貌管理规定》图册,参照执行。通过整治,我区建筑施工现场围挡有很大改观,主干道周边围挡夜间亮化工程也全部到位,“郭水路”和“龙河”周边的围挡成为我区“迎全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不断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服务效果
罚款只是行政处罚的一种重要措施,而非目的。在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处理上,实施“人性化”执法,增加了“告知”环节,即:按照“告知—告诫—停工—处罚”,四个环节递进的程序,实施以教育整改为目的的管理,使得行政执法这一管理手段更加趋于人性化。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管理效能,也得到了建筑施工各方主体的认可和好评。
六、注重打造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一方面从监管工作实际情况入手,在日常的工作部署中做好传帮带,并定期组织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参加建设部组织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标准规范培训”,省、市轮训,异地工作交流,学习现场实例剖析,监管人员自我授课等方式,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并形成常态化,使每个从事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人员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安全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充实监管力量。另一方面根据各项安全生产大检查、季节性安全施工管理要求,以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随时随地地做好总结和工作部署,使监督管理人员掌握工作的重点,提高监管能力。
七、结束语
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重要的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不断强化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持续进行事故隐患治理和打击违章行为,建筑安全监管工作将迎来新的局面。
作者:赵玉政 单位:大连市旅顺口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站
第二篇
一、工程造价机制。
为降低军队工程建设费用,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投资的军事、经济效益,军队战备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程造价管理。主要工作包括工程设计任务书投资估算管理、工程初步概算管理、施工图预算管理、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并实行相关的资质、资格认证制度。施工管理机制。军队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地使用投入工程建设的财力、物力、人力,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项目,达到设计、使用功能要求,同时严格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二、管理人才建设机制。
完成建设现代化营房的重大任务,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一大批政策水平高、工作作风实、管理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营房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化营房,必须首先建好两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是各级营房部门的领导和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的谋划决策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政策制定能力、监督检查能力、协调综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建设一支强有力专业技术型人才队伍。主要是设计、质监、项目管理机构的领导,以及勘察设计人员、工程造价人员、质检监督人员、建设监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投资、工期、质量控制能力,工程信息获取能力,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工程技术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工程新技术运用能力、专业技术创新能力。下一步,考虑结合业务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营房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和“四新”成果推广运用常态机制,进一步完善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建造师等各类注册执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机制、促进兴营房、人才兴营房战略的实施,推进基建营房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建设现代营房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强化培训机制。
通过培训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变成其自觉行为,成为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是许多单位的共同特点。项目部努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通过持续强化安全政策声明的学习,播放安全事故事例,强化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引导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四、宣传教育机制。
开发建筑安全标准化工作,要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关于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和教育从业人员正确认识开发建筑安全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对建筑各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持证上岗作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建筑各类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文化素质,为开展建筑安全标准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检查考评机制。检查考评是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必须深入建筑工作单位,加强检查和指导,把建筑安全标准工作的目标、责任落实到建筑及其各个岗位。建立检查、考评、总结、评比、奖惩等安全考评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配套联动的责任体系,确保建筑安全建筑标准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广泛参与机制。
开展建筑安全标准化活动要广泛营造声势,大力加强宣传,全面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筑要搞好协调、监督、监察和督促指导工作,发动评价机构积极参与建筑建筑安全标准化活动。将建筑单位安全标准化自评作为安全评价的一项内容,帮助建筑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技术要求,解决和处理评价过程发现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建筑单位自觉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监督管理机制。各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筑安全主管部门要立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建筑安全标准化的监管力度,督促建筑单位严格按照建筑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现场管理。确保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系统都达到标准要求。由点到面,积极全面推进建筑安全标准化工作。只要部队营建部门全体同志同心同德工作,抓好建筑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才能保证部队管理安全,为积极实现强军目标再立新功!
作者:张培恒 单位:山西临汾 61019 部队后勤部
第三篇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考核机制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考核机制能够激励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处理。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作中存在着安全管理考核机制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在很多的时候出现了只在表面上进行重视的情况,没有将安全管理考核机制落实到实处,因此,在出现安全事故或者是违规操作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对相关的责任人没有进行追究的问题,这样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施工中,很多的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进行重视,在安全意识方面出现了缺失的情况,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1.2安全管理投入力度不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应该是所有工作的重点,在管理过程中要将其放在首位。近年来,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施工的工期以及施工速度更加重视,因此,导致了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一定要对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重视,这样能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进行保证,同时,也能避免施工企业承担更多的经济损失,在施工中,一定要对施工安全问题进行重视。很多的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通常会以低价竞标的方式获得工程的施工权,出现不规范的竞争方式,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出现不盈利的情况,因此,导致了很多的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出现了压缩施工成本的问题,导致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投入降低的情况,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处于被动状态下的情况,很多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资金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导致了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出现了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很多的施工现场还存在着安全设施陈旧以及安全标准落后的情况,因此,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非常常见。
2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提高安全意识,重视人员教育对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重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实现强化安全生产的目的。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进行重视时,可以通过培训和考核两方面进行,对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同时对相关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这样能够让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得到提升,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培训,其在施工中对施工质量影响巨大,因此,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这样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义务和权利进行明确。管理人员安排使用当中,以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安全意识教育为中心思想,抽调年富力强、业务精干、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管理队伍,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2.2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推进各种制度建设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组织机构,也行使了多种多样的安全管理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稳定,但是,导致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因此,针对安全管理的体系也必须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推进各种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是整个安全工作的灵魂,包括对安全管理机构的设定,安全计划的制定,安全考核的管理、安全过程的控制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要进一步针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特别是从安全考核和安全过程控制的角度来进行完善,对安全考核要实现全面考核,责任到人的目标,对安全过程控制要实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群控网络,这不但能够满足本项目自身安全管理的需求,而且能够为项目利益相关方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能力的信任提供基础。
3结束语
安全生产不仅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能够进行保证,同时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样在施工现场能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避免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
作者:王琛 单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安全监察局监察三处
第四篇
1信息化四大新技术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信息化进程的核心是计算模式的变革。在2010年前后,计算模式进入第三次变革时代,代表技术为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1)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涵义: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2)云技术云技术的核心是云计算,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3)大数据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用户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技术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技术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4)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广域的泛在网,具备高便携性和强制性、永远在线等特点。
2新技术条件与建筑安全监管信息化的契合
建筑安全监管从理论上分析主要监管五要素:人、机、料、法、环。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核心;从监管单元来分析主要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从监管对象来看主要是各方安全责任主体,重点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在传统的互联网技术条件下,通过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安全五要素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信息整合,将分散在各区域、各单位、各部门的孤岛信息形成有效的信息闭环,从而提高监管信息的流通效率,扩大安全信息的共享范围,如图1所示。但是,其弊端显而易见,大量的数据需要人工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都存在一定问题;在数据处理方面,也存在着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难题;系统运行速度和计算能力,也受到很大制约。一个普遍存在且为人诟病的现象就是安监员现场安全检查记录完成后,还需要手工再输入到系统中,不仅繁琐,而且存在信息失真可能。物联网技术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机器设备、人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技术在塔机安全监控上的应用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塔机上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自动采集塔机起重荷载、高度、变幅、倾角、风速等数据,将塔机司机(人)的操作行为、塔机(物)的运行状态、现场风速(环)变化、周边危险区域如高压线(环)等,进行了互通互联,经综合信息处理后智能安全预警和控制,并同时将信息发送各方责任主体。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将人、机、料、法、环数据实时采集、云计算分析、大数据处理,最后应用移动互联网形成一体化智能安全监管体系。
3建筑安全监管信息化创新模式设计
(1)架构体系在新技术条件下,可充分考虑建筑安全监管“五要素”、危险源和责任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打造一个统一平台,设立安全数据中心,构建三张基础网络,通过分层建设,达到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创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安全监管模式,其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2)智慧建筑安全监管模式的内涵新型建筑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的核心就是充分应用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建立一套适应新形势下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的智能化监管体系,以此实现信息化监管的真正落地。感知层的软件、硬件支撑可实现安全数据的智能采集,规避数据的失真和滞后;网络层实现数据的广域传递,打通政府主管部门、施工总承包企业、项目部以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各方主体的安全数据信息流,避免信息孤岛;应用层将安全监管所涉及的五要素、危险源全面数字化,避免安全监管过分对人的依赖;平台层通过云技术和大数据,解决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分层建设,可以全面提升综合的安全监管应用支撑和管理能力。(3)建筑安全监管信息化新模式的特点基于新技术的建筑安全监管信息化模式,解决了安全数据流的核心问题。从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到控制,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智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事故分析,责任追究,都能做到科学且及时。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改变了过去安全监管完全依赖人的问题,是一次从“人治”到“自治”的革命。建筑安全监管信息化新模式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进一步厘清政府主管部门的安全责任。传统的信息化系统,数据基本依赖主管部门自己录入,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将涉嫌渎职罪或重大责任事故罪。新模式下,数据基本来源于工地现场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安全责任主体,且系统具备智能预警和控制功能,政府可以回归到真正意义上的监管主体地位,根据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监管。2)有效解决量大面广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传统的信息化系统,从根本上讲还是解决办公自动化的问题,将安全监管程序化的工作搬到网络上,以此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对工地现场危险源的监督检查仍然依赖安监员跑工地。新模式下,重大危险源数据自动采集,智能预警,实时传递。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实现智能手机办公,提升的已经不仅是效率问题。3)适度降低对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安全教育年年搞,但依然无法解决农民工流动性大,行业整体素质偏低的现实。既然教育非一日之功,新技术也日趋成熟,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安全监管模式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新模式下,工地现场作业时,由于系统已经将各种法律法规植入,只要发生违章作业,就会有现场声光、语音报警和控制,实时规范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4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向纵深发展,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给本就量大面广,人员不足,投入不足的建筑安全监管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远程异地安全监管矛盾将更加突出。随着安全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监管信息化必然从流程管理向过程管理深化,从强化制度执行提升安全意识向预控安全行为预防安全风险深化,从解决主管部门自身问题向解决施工现场问题深化。物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为建筑安全监管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安全监管作为科技兴安的重要抓手,必然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建筑安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作者:李迅 陈伟伟 李继刚 单位:浙江绍兴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 浙江杭州品茗科技有限公司
第五篇
1在建筑行业中是实现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条件
1.1安全系统论原理。包括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理论,以及对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的探讨和优化。1.2安全经济学原理。包括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1.3安全管理学原理。包括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1.4安全工程技术与职业卫生原理。主要是指针对生产工艺和技术与人的行为心理、生理需要,研究相适应的安全生产防范原理(如防火、防爆、机电安全原理与防尘、防毒、防辐射原理等)。此外,还有日趋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安全管理理论。人类只有真正认识和掌握安全原理,才能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观。
2以科学管理观为指导实施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科学管理概念,是一个系统的方式方法,不仅包括管理的具体措施,同时也需要掌握在管理上的科学观念,对于在以往管理方面不合理的地方,要实现科学方式上的转变,从而推进安全生产方面的科学管理体系。2.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筑安全科学的管理方法首先是确定科学的安全管理目标,然后在目标指导下优化安全管理体制与机构体系,安全管理目标对不同管理层有不同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宏观管理,制定科学的伤亡控制指标,并把它作为政府的安全管理目标。企业应以事故零作为目标,制定事故隐患辩识及治理标准,建立安全管理目标体系,不宜以伤亡指标分解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目标。2.2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简称安保体系),是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有确定的组织结构形式、明确的活动内容,配备必须的人员、资金、设施和设备,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去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施工现场安保体系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措施,通过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行为,采取有效的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持安全生产的环境,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事故发生。施工现场安保体系在管理中体现一体化思想,通过实施持续,发展运行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强制性政府指令为主要行政手段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为一体,使消极被动管理行为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运用市场推动力,依靠合同制约,制度联结,在企业管理体系内形成链式效应。2.3建立建筑安全评价机制。系统安全评价是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其本质是系统危险性评价,它是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危险后果的严重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危险的程度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出控制的重点。从目前国内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看,基本可归纳为企业固有危险性评价、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和企业现实危险性评价。2.4建立事故预防与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事故主预防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两项既有区别是又有联系的工作。事故预防则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故的防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侧重于对意外事故的善后处理。其制约关系表现在:事故预防措施有力,可能避免或降低其发生率,从而减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支出。因此,将预防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是科学的选择。建立事故预防与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将进一步从根本上保护职工权益,减轻企业负担,变被动的工伤赔偿为积极的事故预防,从而把行业安全监督和国家监察的外部压力和企业的内在动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引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中,形成法制、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进行安全生产管理。2.5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问题的模式和规则。只有当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发生改变以后,整个企业现场安全和卫生条件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含、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等物质领域。因此在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方面,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更具有系统性,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都是具有安全文化的内涵。
3结语
对于任何的行业发展现状而言,只有实现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够清楚对于行业发展所产生的阻碍因素,切实推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只有实现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够保障行业的稳步增长,切实加强建筑行业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障建筑行业高效、快速、稳步的发展前景,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社会的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对于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方面来说,只有实现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够推进建筑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顺利发展,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获得社会效益,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只有实现良好的科学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建筑的安全、稳步发展。
作者:李大力 单位:辽宁省新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