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灾难情结在影视作品中的意义简析

一、悲剧的艺术性:艺术构思的东方思维定势

(一)东方悲剧构思的惯性思维

有人比较了东西方悲剧冲突的不同特征,认为西方悲剧的冲突是挣扎的冲突,东方悲剧的冲突是评判的冲突。尤其是东方悲剧艺术审美客体的主要创作者(剧作者和演员)总是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和美学批判的目的,作品的最后往往贬丑扬美,惩恶扬善,实现圆满。在这样的艺术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作品多是苦情戏,主要渲染苦难的历程,随之形成了追求情节的曲折和人物带有理想色彩。后者导致人物的脸谱化和品格的单一性,前者则直接导致或悲愤激烈,或凄惨悲情的复杂情节构思和多次戏剧冲突,以此完成人物塑造和主题宣讲。反观西方悲剧,更多地着重于人物性格多侧面的复杂性,情节构思上一般表现主人公在与命运、社会、自然等抗争过程中自身重要的致命缺陷,最终导致悲剧产生,所以人物没有那么“高”“大”“全”,伦理阐释的成分就少了许多,人物形象就比较真实可信,让人容易接受。

(二)东方悲剧结构的局限

有学者认为,西方悲剧结构强调情节发展上的纯正性(单一性)和情节布局上的浓缩性(板块型),要求“一悲到底”,避免悲喜混杂,多采取大跟头推进方式;东方悲剧结构尤其是中国悲剧则强调情节上的对比性,要求悲喜交加,大悲大喜,多采用曲线波浪渐进方式。诚然,文无高下,艺无定法。我们没有用西方古典悲剧和现代大片来一味否定东方的经典艺术作品。只是在东方当代影视作品中,过多地依赖使用车祸和癌症等偶然的意外情节来制造奇巧多变的故事必然产生明显的细节缺陷,有时已到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风靡一时的《回家的诱惑》的关键剧情是,世贤带着歉意和品如坦白时,品如伤心,不慎失足落海(此处虽然不是车祸,效果与车祸相同),世贤奋力相救,但终因体力不支昏厥。醒来后,世贤只能接受品如死亡的残酷事实。所幸品如被高文彦救起,痛彻心扉的她决心挽回婚姻,而此时世贤和艾莉已步入礼堂。品如万念俱灰,决定抛弃过去,重新振作并努力学习,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新时代女性。林品如努力改变自己,形象和气质都变得与众不同,俨然成了一个自信的女强人,她的脱胎换骨竟然瞒过了所有人,以后便产生了长达72集的完全经不起推敲的荒诞故事。看这些影视作品时可以假设,如果鲁迅先生还在世,重新改编自己的作品将其搬上荧屏时,在现代导演的要求下,可能要让四处游荡的阿Q遭遇车祸,无家可归的祥林嫂身患不治之症,或者酩酊大醉的孔乙己溺水而亡。当然,这些灾难情节不是不能使用。笔者认为,乱世看喜剧,盛世看悲剧,极端灾难的构思如果用得恰如其分,悲剧氛围营造得好,既可给编导们在和平时代制造平地波澜、晴天惊雷的创作空间,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更深层次地挖掘所选题材的主题意义,可以让表演者更好地发挥表演才能,真正抵达“有戏”的境界,也可引导观众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快感,在大灾大难来临之际更能看清什么是最真、最善、最美,更认真地思考生命的本质。“车祸情结”“癌症情结”是现代生活题材的映射,客观上是当前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等社会背景条件下的无奈选择。

二、悲剧的现实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必由之路

为解决车祸情节和癌症情节在当前东方影视作品构思中的局限性问题,我们从真正能够客观真实反映时代特征和人物命运,为观众塑造丰富丰满的艺术形象和多姿多彩的艺术作品的角度,提供一个较为简捷的解决途径,仅供参考。

(一)社会动荡时期的悲剧情结

文艺理论家通常以悲剧对象为标准将悲剧分为“英雄悲剧”和“平常悲剧”。马克思和恩格斯赋予悲剧鲜明的阶级性,指出悲剧冲突根源于两种社会力量、两种历史趋势的尖锐冲突和矛盾。“英雄悲剧”的意义在于,通过高度紧张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塑造性格单一的传奇英雄形象,揭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尖锐对立,表现不可调和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重大题材。但当今时代,战乱、饥荒、瘟疫、地质灾害等毕竟不是主流。诞生于人类幻想中的时代救主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于是东方影视作品逐步将视角转向从平淡无奇的题材中挖掘出奇制胜的妙招。

(二)太平盛世时期的悲剧情结

从界定悲剧角色的角度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将与“英雄悲剧”相对应的“平常悲剧”称为“平民悲剧”更为恰当。在现实中,“平民悲剧”因为所反映的题材都来源于平常生活,人物形象多是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情节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内在矛盾,其悲剧就具有高度的可信性,更能揭示社会和家庭的本质,体现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发人深省,更有美学意义,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也易于产生共鸣。但在和平时代里,多数人的生活平常而普通,没有尖锐的阶级矛盾,简直没有“故事”,鲜有“悲剧”。平淡的生活要诞生众多的“平民悲剧”,怎么办?不重视对生活本质进行深刻体验和感悟的多数普通艺术工作者当然要绞尽脑汁。当今社会死亡率排名有各种版本,综合起来因病(癌症高居首位)死亡、交通事故、自杀等总体占据前三甲。于是,在文化快餐盛行、艺术作品制作普遍周期较短的背景下,缺乏生活体验的编导们在人工制作波澜和惊雷时,剧中主角只有这几种“死法”,于是很方便很自然地将车祸、癌症等作为首选,信手拈来,乐此不疲。这凭空编造的几种“死法”,如死得经典,略有看头;但死得太滥,便索然寡味,倒人胃口。所以,当前屏幕上演的东方影视作品必须认真观照并重视观众的审美疲劳问题,编导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对观众负起责任来,尽力避免故事结构的简单肤浅,在压缩制作周期的时候尽量减少粗制滥造成品的大量输出。真正的艺术家对深入生活、超越生活是何等的执著,其精心打磨的精品常常成为艺术的标杆。总之,摆脱当代影视作品情节结构简单化和程式化的根本途径无他,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人生百态,包罗万象,要深入地、虚心地求教于生活,才能读懂生命的真谛。但愿车祸和癌症真正远离光洁的银屏,更远离现实的人生。

作者:吴萍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灾难情结在影视作品中的意义简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84664.html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发表 喀什师范学院吧


    上一篇:浅谈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问题
    下一篇:校园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