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家管理哲学的管理理论,谈的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而企业的管理者们的个人魅力是决定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儒家管理哲学的最高思想原则就是和谐,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时实行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儒家思想;企业管理;仁爱;和谐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在常人看来,企业是讲利的,无商不奸惟利是图是企业管理者的本性,而儒家是讲义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二者似乎水火不容,针尖对麦芒,怎么能在一起相提并论呢?
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贯穿《论语》的基本线索,是义利关系,贯穿商场的基本脉络,也是义利关系,这就是它们的共同点。
一、儒家思想与管理者的魅力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们,他们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了整个企业,他们的个人魅力是决定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1、道德力的塑造
儒家管理哲学的管理理论,谈的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其中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下面这段话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且格"。"道之以德",是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引导,"齐之以理",是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引导。此外,孔子也并不反对"法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一种对于引导的选择手段,而在"德治"、"礼治"与"法治"中"德治"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用现代管理语言来说,孔子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道德观的指导作用,他要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管理行为,把一定的道德观念灌输到被管理者的头脑中去,使之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而作为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对被管理者的作用及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特别是自觉地把客观的道德准则变为个人发自内心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原则。孔子倡导克及内省,认为这是强化个人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权威力的塑造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怎样的人才称得上士人呢?"而对于这个问题,儒家的两位圣人观点相当一致,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为确实负责,出事四方而不辱君命的,便是一等士人"。孟子说:"有种一种人格高尚的人,先端正一己的身心,便能够化成万事万物"。
在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他提出:"调控的基本手段有权威,劝导和协助等,而传统的管理手段偏重于权威。"与此同时,他也承认:"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权威的运用仍不失为一项适当的引导方法,尤其是在不可能取得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诚挚的承诺时。"
3、领导力的塑造
孔子这样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敬事'所谓'敬',就是'恭敬'。"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敬事",就是要恭恭敬敬、专心致志的处理好每一件事,千万不能敷衍了事,或是粗枝大叶令下属无所适从。"信"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就是取信于被管理者,只有在他们心中确立起信誉,取得信任,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员工的斗志。"节用"就是要勤俭节省,这也是获得员工信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到企业管理中来说,即管理者在安排员工劳动时,不许符合合理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只有做到这些,管理者才能使自身的领导力的得到提高,而管理起来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例如:本田科研工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制造企业,可它在创始初期,只有一件破旧车间,员工们都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只有企业主人本田宗一郎站在一致破旧的箱子上对众人高喊:"我们要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摩托车!"他的手下每一个人相信这句话,但他本人充满信心,他也一直以这样的目标鼓舞和激励员工,终于本田公司的员工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朝这一目标奋斗,竟使本田的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
二、"仁爱"思想与人性化管理
儒家管理哲学的最高思想原则就是和谐。在《论语》中,孔子明确提出了"仁者爱人"与"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论语》的管理思想包括个人修炼于管理方法,通过孝悌规范人的思想,通过"礼"明确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的道德的完善,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孔子的"仁爱"思想主张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因为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的作用,靠人所发挥出来的协作精神,企业的利润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结果,员工应该成为企业的主人。管理者应该以仁爱精神对待自己的下属与员工,同样,员工也应该用仁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败,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同甘共苦的情感,这不仅是企业管理所必需的,也是人类感情所必需的。
"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本着"仁"的原则处理事务。例如:在《三国演义》中,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的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只身冲出重围,家小却陷入重围之中。赵云拼死冲杀,七进七出于敌阵之中,方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出曹军围阻,追上刘备,成交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道: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三、"和谐"思想与企业管理
1、和谐工作环境的营造
孔子强调在实施管理的时候应"以和为贵",同时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规范人们的行为,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告诫管理者,不要随意猜测,不要绝对否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这四个告诫,就是针对营造和谐工作环境提出的。
在管理中,"和"就是团队建设的根本要素,就是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工作,说明了在团队中人与人的关系应该通过"礼"来实现有原则的和睦相处企业要讲和谐,但也不是为和谐而和谐,要在遵守管理目标所规定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孔子的"和"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和工作方法,也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人是群体动物,离开合作而孤独的生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人需要交往合作,需要别人的帮助,离开了群体,一个人做不了什么。所以,人的本性更需要一个团结和睦的环境,只有不必担心陷害攻击、勾心斗角,才可以全力以赴的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在彼得斯和小沃特曼的《追求卓越》一书中,在总结优秀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方面,他们认为:在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宽严并济、松紧结合的引导手段,"它实质上就是坚定的集中指导与最大限度的个人自主并存,以紧中有松、松中有紧的原则为基础存在的企业中,普通员工才能享有自主权与发挥创业与革新精神。"由此可见,他们也支持在企业中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2、"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说明了孔子特例独行的创新思想。而他也并非简单的追求华而不实的标新立异,而是在"和"与"同"之间作了深刻的哲学分析,并明确表示,"和而不同"才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最佳选择。而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起创新的观念,重用那些富有远见敢于创新的人,在顺应市场潮流的条件下开创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善于学习的孔子自然知道,学习的捷径就是模仿,而企业要踏上成功之路,创新固然是十分重要的,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却偏偏跌倒在这个环节上。模仿并不代表落后,它不会是永远的,但也永远不会停止,模仿的目的在于超越,超越的条件就是企业必须具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修平.老板与孔子的对话[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曹军.儒家的和谐管理:组织行为的规范[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3][美]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彼得斯,小沃特曼.追求卓越[M].中信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琳(1989.3-),女,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政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