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应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使用说课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者型青年教师。笔者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基础“脊髓”章节进行说课设计,抛砖引玉,希望与同仁共勉学习。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基础;脊髓;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脊髓”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怀生、李召主编的《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较低级的部分,上接延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广泛的联系,是完成神经传导功能的重要结构。另一方面,脊髓又发出脊神经,具有反射功能。因此,脊髓一旦受损,不仅影响神经的传导,也会使某些反射消失。临床上,医务工作者可根据伤者身体感觉或者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部位来判断脊髓受损的区域,同时也可以根据脊髓受损的位置来判断患者的伤情及预后情况。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解剖学基础》第2版所附教学大纲规定“脊髓”这节课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好临床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知识基础。1.2教学目标1.2.1知识目标①掌握脊髓的位置,说出临床上腰椎穿刺的部位。②熟悉脊髓的外形、内部结构和功能。1.2.2能力目标①培养和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1.2.3情感目标①通过案例分享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②通过课堂交流,增强师生感情和同学之间的团结。1.3重点和难点1.3.1教学重点脊髓的位置、形态及其临床应用。1.3.2教学难点脊髓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难点突破:通过简图的形式展现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及白质的位置,同时展现脊髓不同平面的横断伤或者半横断伤,损失平面以下的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情况。
2教学方法
先提出问题:课前,布置了学生上网查询桑兰的故事及身体状况,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了解高位截瘫等脊髓损伤后的表现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引出本节课的讲授内容。课堂上,首先讲解脊髓的位置形态,通过观看模型、多媒体课件辅助等方法讲授相关知识要点后,将学生分组后引导其进一步讨论并初步演示脊髓的传导通路。最后,利用桑兰的案例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初步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在观察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运用的乐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课堂容量,充分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学情分析
我们所讲授的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对知识的整合与分析能力差。同时,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讲授脊髓之前,先带领大家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人体的神经调节反射,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专业术语:灰质、白质、神经核等等的概念,才能进一步有效引出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表现欲强,但是自信不足,渴望被肯定。所以,上课期间,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脊髓的内部结构中灰质都有哪些神经元?神经元胞体白质都有哪些上行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通过?神经纤维束损伤后会有哪些临床表现?然后通过分组、组内讨论、自主学习、练习、组内协作完成。通过不断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
4.1课前准备①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布置预习任务,设计案例,准备课件和教学模型。②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通过网络搜索案例人物事迹及相关医学知识。4.2课堂实施①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②给出案例,设计提问,导入新课。③讲解演示,提出问题。④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点评。⑤回顾总结,课堂测试。⑥布置作业,复习巩固,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也布置相应作业。4.3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板书,这样可以体现本章节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增强印象,加深学生记忆。
5教学反思
①利用生活案例导入,合理设问,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兴趣。②分组讨论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③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合作、表达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激励,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自信都得以强化。④学习案例人物事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⑤不足之处:学生对案例、问题兴趣大,课堂活跃,课堂的有机农业论文控制和时领导艺术论文间掌握有一定困难。所以各环节的衔接要紧凑,时间分配要合理,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占小多 闫勇 单位: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