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生猪养殖业协作模式研究

摘要:【目的】为在将来可以形成有效的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方式和产业链。【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生猪养殖产业链,并提出了京津冀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并不完善的观点,发现了产业链升级缺乏统筹安排和规划、产业链升级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科学技术等问题。【结果】根据问题提出京津冀生猪养殖业协作的三种模式以解决有关问题。

关键词:产业链;生猪养殖;协作模式;京津冀

1京津冀生猪养殖产业链现状

目前,在业界已经有准确的定义,对于产业链来讲,其本身是一个企业群结构,在这个企业群里各个企业环环相扣。与之对应的区域产业链条就是在某个区域产业系统内部进行产业链的深入研究,分析并研究产业部门之间的链条式发展方式,探明区域之间产业的协调运行、互补互动、分工合作等问题。如此可知,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四部分构成产业链,产业链紧紧围绕资源和市场需求,结合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提供服务,组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条。产业链升级其实是使产业链结构更加合理的有效的举措,使身在产业链中的每个企业都联系更加紧密,使产业链提高运行效率、价值提高。产业链升级包括: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链整合三个途径,生猪养殖产业链延伸主要是指向产前环节延伸,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拓展主要是指产业向科技化、先进化发展、机械化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链的整合主要是指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连接、合作与调节[1]。生猪养殖,顾名思义生猪是整个产业链的中心,是主要生产产品,其次还涉及种猪繁育等。生猪产业链是指与生猪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所有功能环节组成的整个流程,其包括为市场提供的所有可屠宰继而生产、加工、消费商品猪的所有生产活动[2]。由图1可知,生猪养殖产业链可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产前主要以猪饲料、动保业为主,产中以生猪养殖业和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为主,产后以猪肉批发零售业为主。从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内部关系分析,贯穿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基本要素为产品、信息、科技、质量等,要素之间又彼此渗透、彼此制约、彼此推进,整个养殖产业链中的环节都不容忽视,因为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产业链条。

1.1京津冀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发展现状与机遇

生猪出栏率从1979年到2013年,从30亿头增长到70亿头,猪肉产量总体呈大幅上涨趋势。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养殖业产业链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小规模大范围养殖,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到1996年生猪养殖开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规模化养殖成为趋势,到2006年生猪养殖规模化形成,开始生猪产业链的延长和发展。由表1可知,2012年北京、天津等地出栏为1~49头的养猪户比重分别为56.25%、30.53%,远低于全国94.88%的比重,河北出栏为1~49头的养猪户比重为90.03%,接近全国的94.88%。由此可知,在经济发达地区,散养户在逐步退出市场,规模化成为主要的养殖模式。政府出台关于京津冀地区发展红头文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京津冀区域内开始内部整合资源,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对于北京、天津而言,市场广阔但土地资源紧张,地价房价日趋上升,给养殖业的成本带来了不少压力。依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政府,在京农户逐步把生猪养殖场迁移至河北,不仅解决了成本压力大的问题,也优化了北京、天津地区的产业结构。对于河北而言,第一产业为主导但科学技术的落后支持不了其长远发展,养殖业的迁移带动河北本土的养殖业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链中的加工以及销售服务环节迁至河北和北京、河北和天津周边。此举不但带动了河北地区的第一产业还带动了第二产业发展,更加优化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

2京津冀生猪养殖产业链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京津冀经济逐步一体化,同时伴随着生猪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给京津冀地区的生猪养殖业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例如:产业链升级缺乏统筹安排和规划、产业链升级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产业链升级后市场扩大,产能不足等问题。

2.1产业链升级缺乏统筹安排和规划

从产业链内部角度不难看出,京津冀地区在生猪养殖业产业链经营环环相扣,根据木桶效应,短板将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对于京津冀来说,整个地区就是一个木桶,河北是短板。产业链升级时,除需顾及北京、天津迁厂降本的需求,此时更加需要政府关注河北的地区养殖业政策、养殖技术、市场等河北内部环境,做到三区统一规划,三区协调发展,从而加快河北的养殖行业的发展。但除了国家牵头带动,并无其他推动举措。如果在此产业链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生猪养殖行业协会,建立产能协调机制,共享信息数据,保障生猪养殖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可期。另外在产业链的组织架构上,集群化生产会让京津冀养殖行业合并或整顿现有的中小企业,打通上下游,延长产业链,目前情况来看,三区并没有做好规划,整体行业现仍基本处于分区自治模式。

2.2产业链升级没有充分利用优势

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在进行相关升级时,应该把眼光放长远,除选择可以帮助延长产业链的上游、下游企业,还可以选择可在产业链升级时,应更多的考虑区域优势。北京、天津地区:①中央为调整产业结构,要求各城市建立大型养殖场,但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必定会流向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其他生产市场,规模化养殖土地日趋紧张。②养殖用水与养殖污水同样是个巨大的考验。③科技发展迅速,养殖科学技术对种猪肉猪的繁殖、科学饲养、机械化饲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④北京与天津地区农业占地面积小,养殖业发展离不开饲料行业的发展,而农作物作为饲料从京外运向京内无疑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嫌疑。河北地区相较于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优势明显,水资源有所缓解,农业相较于北京天津成规模化发展,但科技不发达,需要带动。其次,产业链升级应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和经营模式。2014年霸菱亚洲、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等金融资本联手中粮进入生猪养殖市场,地产龙头恒大集团进军乳业畜牧粮油领域。国外发达的生猪养殖业都是建立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猪全产业链基础上。产业链上的企业互为股东,形成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有利于整合行业上下游,推动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发展。综上所述,生猪产业只是单纯的将企业搬至河北,并没有在协作中学习其他两个地区的长处以补自己之短。就目前情况而言,区域内虽建成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但各自为战情况突出,并没有有效利用优势[3]。

2.3产业链升级产能不足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主要养殖产品需求仍成刚性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7—2013年中国动物源食品总产量年增长率达7.6%[4],预计到2017年,养殖业总产值比重将超过种植业,成为农业中总产值第一大产业[5]。中国开放二胎政策后人口因素对猪肉市场的扩大和猪肉消费有利,市场对猪肉的需求较为稳定且有上升趋势,未来猪肉消费量占比会保持在50%以上。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居民家庭以外的消费量上升必然带动生猪产业的发展。京津冀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是国内的主要猪肉消费区域之一。现京津冀地区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已大体初步完成,若在近几年内,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发展并没有有效改善区域内行业总体业绩,则在将来可能不能有效满足将来区域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生猪养殖业协作模式

3.1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生猪养殖业协作模式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自2002年开始,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逐年以平均2%的态势增长。由于近些年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关于农业的政策不断调整,散养受到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限制,市场作为第一只手自发调节起伏不定的市场,使大部分散养户退出市场,面临生猪养殖行业洗牌情况。目前,中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不断变化的全国猪场布局,生猪养殖结构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6]。无可厚非,中国生猪养殖业产业链远没有达到成熟水平,生猪养殖行业走向集约化发展,产业链整合是必然结果,符合其经济发展的根本特点。但生猪养殖产业链必然受到农业行业特有的历史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的多重影响,为追求企业成长性,配合发展经济圈、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国家战略,发展生猪养殖业,京津冀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升级是必然要求。

3.2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生猪养殖业协作模式研究

3.2.1以行业规模化为主的模式在京津冀地区的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发展过程中,若想做到以行业规模化为主的模式,必须淡化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区的地域分区概念,要以生猪养殖行业为出发点,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型企业积极参与,整合、安排农户和小公司,以求合理配置资源,不浪费资源,具体模式详见图2。这样既整合了生猪养殖产业链又确保了行业的稳定性。产前、产中、产后三模块中的企业规模化,为三个模块的有序对接工作提供了保障。以政府作为强有力地后盾,完善生猪养殖产业链。京津冀地区养殖业产业链的发展,势必会增加管理上的压力,容易导致细节上的纰漏,在宏观管理上应尽量的扁平化与放权[7],具体对接方式详见图3。以政府为促进和监督,让龙头企业利用市场规律自行管理和安排中小型企业和农户,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管理方式,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宏观管理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业链组织机构内资源调配与改善上,促进产业链组织内部的有效良性运行。3.2.3以资源为主导的模式河北地区:①政府政策支持建立大型养殖场,既弥补了北京、天津土地资源紧缺,又因土地作为资源,无法流向其他生产市场,而造成土地升值。②养殖用水与养殖污水在养殖场迁移前,可做好合理规划及改造,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还可以进行水资源的二次利用。③农业占地面积大,农作物作为饲料无需进行远途运输即可进行加工改造变为饲料,既废物利用又避免资源浪费。综上所述,河北可以集中发展养殖业中养殖环节,建立大型养殖场,从而带动河北整个农业的发展。北京、天津地区:①经济发展为河北养殖场的迁移及建立提供资金支持。②科技发达,养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种猪肉猪的繁殖、科学饲养、机械化饲养等步骤的耗时,为河北养殖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③教育水平高,人才市场广阔,可为河北地区的生猪养殖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和人才。④北京、天津人口众多,为猪肉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8]。以资源为主导的养殖模式详见图4。3.2.4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京津冀地区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呈每年增长趋势,从而推断京津冀地区猪肉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市场为主导的生猪养殖模式,是以市场为主导,以三地资源为辅而设计的模式。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在京郊、津郊建立养殖场,既满足北京、天津地区人民吃上新鲜猪肉的需求,同时把人才、资金、向河北转移,带动河北养殖业发展,促进北京、天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京郊、津郊生猪养殖场可作为小型试点,试验新管理模式或引进培养新品种,详见图5。在运输问题上,应建立京津冀地区运输业对口设施等。因为运输系统自身的基础性和依附性,从国家角度来讲,将运输分为一级运输区域和次级运输区域,一级运输区域与国家经济相对应,次级运输区域与都市圈和都市带相对应,所以想要建立和完善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必须重视产品运输。它是连接上游和下游的关键,也是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重点。

4结论

新世纪以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生猪养殖业也有了全面发展和赶超式的跨越,利用以行业规模化为主导、以资源为主导、以市场为主导的三种生猪养殖产业链模式,进行京津冀地区生猪养殖业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升级的完善。京津冀地区的生猪养殖产业链中的大中小企业及农户的发展必须将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国家积极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际,不断进行区域内部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升级,跟上时代步伐,发展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陈朝隆.区域产业链构建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小榄镇、石龙镇、狮岭镇为例[D].中山:中山大学,2007:4-5

[2]崔小年.城郊生猪养殖业发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3]张敏.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索[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407-411

[4]“养殖业十三五规划战略研究”项目组.养殖业“十三五”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16(1):17-21

[5]李宁.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R].中国家禽,2012(11):5-7

[6]殷志扬.中国生猪养殖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2):26-33

[7]工业经济论文郁威.从西藏职称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科学,2008(3):44-46

[8]全诗凡.基于区域产业链视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D].天津:南开大学,2014

作者:崔倩 李瑞芬 史亚军 单位:北京农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生猪养殖业协作模式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291721.html

    相关专题:个人swot分析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上一篇:低成本无线网络能力提升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