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格局分析

【内容摘要】协同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实现高校教育成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高校的学科研究资源、精英人才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爆发出推进创新的巨大能量。职教院校应该抓住难得机遇,积极融入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在协同创新中实现借势发展。本文从区域一体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入手,分析探讨了协同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高校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实现高校教育成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高校的学科研究资源、精英人才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就能爆发出推进创新的巨大能量。19世纪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硅谷的成功,都得益于教育与产业的密切协作。这些成功经验为推进协同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当前,创新已作为国家理念写入中央文件,贯彻到“十三五”规划之中,河北也已吹响全面创新的号角。职教院校应该抓住难得机遇,积极融入全面创新的时代潮流,在协同创新中实现借势发展。从职业教育的实际看,建议开展三个层面的协同创新。

一、以区域一体化为基础推进协同创新

京津冀区域人口超过1亿,土地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三个地方历史文化同源,发展各有特点和优势,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当前河北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目前实施的京石走廊地带的协同发展工程,正在共建产学研体系。可以预见,京津的先进教育资源、前沿理论成果,与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定位结合起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将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积极融入到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提前布局学科建设,为自身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明确基本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确定了“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需要综合考虑河北省这一功能定位下的人才需求,进而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提高职业教育的精准度。把人才培养与本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河北的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支撑,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校、学生、地方的共赢。(二)以区域一体化拉动教育一体化。民进中央的一项调研发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平衡,约75%的研究生培养集中在北京,约60%的专科生培养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集聚了大量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但缺乏生源;河北拥有丰富的生源,但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这种不平衡状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催化下,为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动能。河北省已有一些地市与北京、天津达成合作协议,探索打通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日前下发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已就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通过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探索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等等,这将促使北京优质职教资源的外溢。(三)优化布局,实现互补发展。在推进一体化的同时,职业教育也要考虑差异化。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虽然分别处于后工业化、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中期,但在电子信息、医药、汽车、化工、冶金等第二产业中,也存在一定的同构现象,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的同质化发展,即竞相发展招生中的热门专业。由于河北省学科建设与京津存在较大差距,高度同质化发展,使自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要统筹考虑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的学科布局,实行差异化建设,注重与先进地区的互补。对京津地区未来发展急需的人才,也应作为学科建设的方向,跟进培养。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构建产业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等作出重大部署,优秀产业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面对这样的趋势,要打破“大锅饭”,集中力量加强应用学科建设,重点发展优势学科。

二、以产业为纽带推进协同创新

产业是人才培养的需求侧,职业教育最终要为产业发展服务,推进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同样要围绕产业进行。(一)推进以行业联盟为平台的创新。产业联盟往往集中了行业内或同一产业链内相关企业的要素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也有推进创新的强烈愿望。而且产业联盟中各企业处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对产业发展的趋势、特点有敏感的把握。通过学校与产业联盟之间信息共享、研究资源共用、研发平台共建,以企业为中心推进协同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虽有一定规模,但集中度相对不太高的行业,高职院校可以在加快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行业内资源整合方面有更大的空间,从而主导行业创新的发展趋势。(二)推进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高职院校推动教育创新不是跳独脚舞,也不是建空中楼阁,立足点应该是服务地方需求。从河北的实际看,推动转型发展、精准扶贫、创新发展,都是当前的需求。职教院校只有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融入地方经济,特别是积极推动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才能争取地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格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三)推进以深度融合为方向的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就是构建产业新体系,把职业教育深深融入到产业链之中,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围绕重要产业领域发展,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密切协作,建立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体系。着眼技术改造升级,推动建立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分工合作的产业创新联盟。由于经费投入、学科构成、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与综合型大学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职教院校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联合国内外综合型高校,在产业链要素优化配置、上下游有机联动等方面携手攻关、优势互补,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共享。要围绕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不断加强融合中加快创新。要敢于打破学科界限,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创新成效。

三、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协同创新

教育创新的目的和归宿,是人才的培养。在推进协同创新中,必须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根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需求,还应积极推进团队指导、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培养,打出培养人才的组合拳。(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创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实际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去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调动。高职院校应加重创新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将创新性课程设为必修课,组织学生开展作品创作和技术攻关,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二)创新学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需要从实践中锻炼,因此应深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要与市场相衔接,课程的设置要与企业的需求互动,着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专业的设置要增强灵活性,必要时打破专业界限,推行跨学科、跨门类的教学,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科视野。职教院校可以和企业可以建立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三)创新师资的使用方式。职教院校的师资力量,是创新教育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应按照“走出去”、“请进来”两种方式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让教学更加充分贴近创新实践、贴近企业的生产需求。一方面,组织在职老师脱产到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开展技术服务,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多方聘请企业负责生产、科研、经营的人山东职称员来校讲授实践性课程,让学生第一时间感知市场的变化、了解经济需求,树立创造思维。

作者:刘宇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格局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97293.html

    相关专题: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 c# import export


    上一篇:铁路工程合同变更索赔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