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观地讲,“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的确给我们大众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其中诸多的便利是传统的营销模式所根本不能比拟的,但是对于相对较为严谨的会计核算体系而言,“互联网+”到底是机遇还是陷阱,就很难一概而论了。本文就结合实践,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进行简析。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
一、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
提及会计核算系统,对于略懂财务常识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一般的商业会计核算,对于高校这种基本上没有商业行为的会计体系而言,会计核算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风险监管措施也有明显的差别。首先,会计核算的审计程序与体系完全不同。会计核算的内审报告不仅要在高校内部公布,而且还要给行政主管单位或者教育部备案;其次,资本结构不同。高校没有盈利机构和单位,不存在营利性的会计核算与审计工作,因此对于资本积累的能力而言略显单一;最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不同。对于一般性企业的董事会负责制而言,高校的行政以及财务体系是采取的“党委负责制”,党委的相关决定一方面是需要财务部门遵从,另一方面要搞好自律、明确各岗位的责权利分工。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高校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彻底改变了高校会计核算系统“事后监管”的单一局面,为完善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相关不足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方面,高校会计核算系统中对科研经费的风险监管做到了实时与同步。由于传统的财务体系大多都是以文字或者报表形式出现,因此即便是占据高校会计支出较大比重的科研经费申报、下发与落实情况中存在隐患或者出现问题,其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也只能是在课题完结之后进行,基本上期间的资金漏洞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另一方面,高校会计核算系统中的职务消费问题风险监管做到了量化处理。职务消费在高校的财务系统支出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在传统的财务体系中这种职务消费往往都是从纪检监察或者审计的角度入手,相关的财务部门基本上都是以辅助为主。在网格化财务办公系统中,把职务消费作为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堵截非正常的职务消费,而且最主要的是把职务消费的流程、比例进行了量化处理,最大化的杜绝了不当利益输送等行为的发生。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面临的挑战
尽管“互联网+”背景给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与提升,但是作为专职的高校财务会计人员,也要清楚的从中看到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势必会有效提升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现代化水平,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财务体系的顽疾。其一,财务工作人员风险监督意识不强。对于绝大多数的专职财务工作人员来说,风险监管的概念是清楚的,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没有附属的盈利机构或者单位,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风险监督意识。这就给相关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校财务体系中的资金配比不合理情况也因此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其二,科研经费“化整为零”矛盾突出。对于高校这种专门进行学术研究的单位而言,科研经费分批次落实到课题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在传统的财务体系中,无论经费是一次性拨付还是分批次拨付,当课题没有完成之前基本上是不会启动相应的风险监管的。但是当利用无限网络环境平台,财务会计人员对课题组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时候,一部分课题召集人就频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分批次落实科研经费。在表象上来看,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但是也不排除极个别人利用重复进行无效课题器材采购的形式来套取或者挪用科研专项资金的情况发生。由于这些经费的金额没有达到风险监控的相应比例数额,因此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长期的游离于会计核算系统的风险监管之外了。其三,内审制度与风险监管制度形成了冲突。所有的高校都建立和健全了纪检监察以及审计部门,这些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财务方面。而财务部门自身的风险监管体系从表象上来看是一个自查自纠的措施,但是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确保高校财务体系完善与正常运转的措施。这样一个行政手段和业务手段发生冲突之后,双方很难严格界定到底是哪个手段和措施属于正当行为。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措施
前文中所罗列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遇到的问题,有些属于财务工作人员的意识和理念层面的,有些则属于会计核算系统不完善造成的。基于此,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关调整,就能够让高校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措施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真正的作用。首先,定期为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素质技能培训。对于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而言,提升风险监管的意识,切实的把高校财务工作中资金配比的方向重视起来,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以往的业务素质技能培训工作需要将所有的工作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有效研判。依托互联网多媒体体系,完全可以做到跨区域的视频会议模式。这样不仅极大的节省了财务工作人员的压力,而且还可以借助一些外部的信息来有效充实和完善自身的不足。必须要强调的是,当会计核算系统相关风险监管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利用相应的主控制程序,要让所有在基层负责财务处理工作的人员在终端接口能够及时有效的接收到上级的风险预警信息指令,以便于同步做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其次,采用资金流向核查体系来监管小额科研经费支出。如果财务人员频繁的介入课题研究的资金配比行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课题研究工作带来干扰。依托独立的财务监管办公体系,让课题召集人指定相应的工作人员来对课题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上报,不仅不会干扰和影响其正常的科研工作,而且还最大化的确保了科研经费支出的完整性,其中最大的一个优势在于,对于可能存在的频繁不合理性重复支出,在后台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中进行自动化逐条分析。按照课题申报的项目进行有效复核与查验。对于其中可能出现或存在的资金使用不规范行为提出有效预警。相关的财务监管人员就会及时的向课题召集人以及科研经费的相关具体使用人员提出预警。需要让这些人员对于科研资金的有效配比与支出进行说明。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个“量化行为”,因为绝大多数的科研项目支出中,资金使用都会呈现出重复的现象,这与科研项目的相关内容是有关联的。这个层面的财务风险监管,要在后台数据中对部分资金的走向进行量化约束,以避免出现风险管控中的误报。最后,采取报备制度来完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财务体系是独立的,任何行政行为都不能对其进行干涉,但是为了最大化的把风险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不与纪检监察和审计工作形成冲突。财务部门,尤其是从事会计核算系统风险监管的专职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的将风险管控的评估报告送达纪检监察室和审计部门进行备案。并且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性问题以及潜在危险性问题提出正式的的书面说明。
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展望
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有些财务工作人员简单的认为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化办公利弊皆存。下一步高校会计核算系统的工作重心将侧重于完善自身体系化、流程化制度建设层面,将同级信息处理向三级信息处理层面延伸,这样就能够把高校的资金使用配比安全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杜绝资金使用中的违规和不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1]彭秋莲,杨运东.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J]区域经济期刊.财会月刊,2016(16):13-16.
[2]殷涛.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与风险探究[J].财会通讯,2014(10):55-56.
作者:蔡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