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及临床分析。方法回归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中药药品的调剂准确率、药品调换率,以及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结果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比较,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中药药品的调剂准确率明显增高(从87.80%增高到99.80%),药品调换率显著降低(从12.20%降低到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比较,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从80.20%提高到9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中药药品调剂合格率,改善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中药房;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中药药材资源丰富,据报道,中药药材约1.2万种,其中药用约5000余种[1]。中药质量容易受产地、环境、贮存、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的质量管理工作更为繁琐、更为严格[2]。在我国,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中药品种购买、验收、保管、中药调剂、药品发放等部分,中药管理质量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还与患者满意度直接挂钩,成为关系着疾病治疗及医院荣誉的决定因素[3]。因此,加强中药房的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确保中药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中,结合我院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就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中药处方与中药药品调剂、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满意度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加强中药房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中药房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本院于2014年1月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并且在本院就诊、接受中医治疗的1000例患者及临床资料,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各500例。管理前后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方法

从中药药品的品种选购、进货渠道、中药调配、库存保管等方面,对中药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1)品种选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合适的中药品种,例如属于五加科的人参,具有养心安神、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等功效,选购人员如果缺乏相关临床经验及中药鉴定方法,容易与豇豆、华山参混淆,其中豇豆的药效明显不及人参,而华山参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因此,中药品种选购时,应安排中药药品质量管理经验丰富的药房人员。(2)进货渠道:严格根据国家中药材进货渠道的相关规定,对采购人员的进货渠道进行规范化、合法化,切忌随意市场购药,并制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对不同种类的中药材,进行科学性、规范化的中药房管理,确保进货渠道的合法化、信誉化。(3)中药调配:中药药品调配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师处方,进行合理调配,对于具有多个名称的部分中药药材,应重新审核中药调配处方,并将其名称进行统一。例如金钱草有多个科种,其中旋花科的马蹄金、豆科的金钱草,都具有抗菌、利尿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或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处方书写时,通常将报春花科称其为金钱草,而报春花科具有疏松胆管、利胆之功效,主要用于胆结石的治疗,此时,就需要规范中药处方,进行合理调配,才能有效提高中药药品的调剂准确率。(4)库存保管:中药药品的库存保管质量,不仅关系着药品的储存质量,还直接关系着中药药品的药效发挥。中药药品的库存保管与温度、湿度、光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中药药品质量容易受到库存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加强中药药品的整理,采取科学、合理的保管方法,避免中药药品质量发生变化。例如,不同中药药品之间,需要分类包装、不同存放保管,严格按照中药药品存放规定,将其放置在规定位置。

1.3调查方法及分析指标

于我院中药房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主要从中药处方与中药药品调剂(中药药品调剂准确率、药品调换率)、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满意度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中药房专人详细讲述中药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并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满意度评价分为优(中药调剂过程中,没有出现调剂错误,取药速度快,并且中药房药师完整讲解中药信息,给予全面的使用说明)、良(中药调剂过程中,没有出现调剂错误,取药时需要排队等候,中药房药师完整讲解中药信息,给予全面的使用说明)、中(中药调剂过程中,调剂错误率<5%,取药时需要排队等候,中药房药师没有完整讲解中药信息,也没有给予全面的使用说明)、差(中药调剂过程中,调剂错误率≥5%,取药速度慢,中药房药师没有讲解中药信息,也没有给予使用说明,并且出现药品不全、新药不知等现象)四个等级,发放1000份,回收1000份,回收率达100%,满意度=(优+良)/总例数[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中药药品调剂情况比较

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相比,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中药药品的调剂准确率明显增高(由87.80%增高至99.80%),药品调换率显著降低(由12.20%降低至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满意度比较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相比,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80.20%提高至9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中药房药品管理

3.1.1中药房药品的采购管理

中药药品的采购是确保中药药品质量的基本环节。近年来,中药市场竞争相对激烈,部分中药供应商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导致中药药材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如果中药房采购人员缺乏鉴别中药药材真伪的经验和能力,或者采购进货把关不严,就会给药房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用药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影响[5]。因此,中药房需要根据临床中药药品应用情况、中药药材市场货源情况,结合用药季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中药药材采购计划,选派具备多年中药药材管理经验的药房人员负责采购工作。另外,中药药材入库时,需要严格把关、仔细验收,认真核对中药药品名称、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等。

3.1.2中药饮片的加工管理

多数中药饮片需要经过筛选、捣切、炮制等工序后,才能应用于临床,但是,药材加工过程没有严格按要求操作,或者忽略某项必要的流程,从而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药效。

3.1.3药品的储藏管理

中药药品的保存直接与其质量及药性有关,如果中药房内中药品种过多,容易造成药品积压;中药品种登记不详,可能导致部分药品失效;中药房库管温度、湿度不达标,也会影响中药药品的药效。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房库存保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中药药品入库后,需根据药品性质分类,编号标识,并确保库房适宜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条件,定期检查,避免药品过期、受潮、鼠虫侵害等[6]。另外,毒麻药品需要严格根据国家特殊药品管理法,进行专柜储藏、专人负责。在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基础上,尽量避免中药的积压。中药采购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医院常用中药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的流行病变化情况及临床需求,适时调整中药库存的上下限,如果高于库存上限,中药房管理人员应提醒采购人员停止采购,并对中药数量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合理库存,如果低于库存下限,中药房管理人员应立即通知采购人员进行该药的采购,计算机系统自动升昌需要采购药品的数量,力求满足临床正常需求。

3.2中药房信息化管理

医院中药房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医师处方字迹不清晰或书写不规范时,药品调配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另外,同药异名、同名异药情况时,也容易出现开具的中药名称与处方不对应现象,这将直接影响中药药品调剂的准确性。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推广,中药房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的管理质量,中药房药师能够全面、及时了解药品信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避免药品错发现象,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目前,中药房信息化管理的数据库还不够完善,使用范围也有待扩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药房管理。建立完整的中药字典,全院内共享中药基本信息,确保中药信息的正确性、准确性,真正实现药品信息化管理[7],主要包括药品代码、商品名、规格、剂型、功能分类、药品分类、用法、禁忌,以及特殊药品标致等;从药品入库(采购入库、药房退药入库)时,当采购入库时,键入药品编码,显示中药基本属性,与采购发票验证,随后录入中药采购数量、价格、批号、有效期、供应商及票据等信息,而药房退药入库时,应在退药系统中操作,调出原入库单据号,核对药品名称、数量无误后,键入退药数量,完成退药出库程序;中药保存时,将内用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近期药与过期药分开摆放,还需要根据药效、药性、品种、储藏等进行合理分类,及时建立图形和文字结合的信息处理系统,便于中药房工作人员查找、存放、取用[8];根据患者病历、治疗、随访情况,录入患者个人信息、用药情况、既往史,建立患者药品随访数据库;因为中药原材料的变动,中药价格经常轻微变化,中药房应根据物价部门发布的文件与中药采购价格,及时进行调价工作,待调价确认后,全院必须立即执行罪行价格,避免一药多价情况的发生,根据中药房的各类费用、财务支出、统计报表等,建立完善的财务数据库;通过中药信息查询系统,完成中药房中全部药物的统计查询工作,方便全院医务人员快捷方便地查询中药基本信息,同时提供同类药品的模糊查询,还可查询中药房每天单种药物出入库的库存量及有效期内药品的库存情况,中药房需要每月监察信息查询系统,就可了解中药的出入库情况,一旦发现某种中药的销售过快,应及时查询原因,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9],查询系统还对中药有效期及库存量巨大波动,发出预警信息,提示监管人员,避免药品的过期失效,造成资源浪费[10]。

3.3中药房人员管理

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房就是简单的划价配方工作,无需太多药学专业知识,往往忽略了中药房药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中药房药师必须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但随着医疗机构药师职能的转变,医、护、药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药师不仅需要掌握药学知识,还需熟悉临床知识及药事管理法规,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不断更新中药知识,提高自身操作技能,另外,药师还需要根据临床药学发展需要,深入临床观察临床药物,了解其不良反应及疗效,与临床医师探讨诊疗计划,在临床药学服务过程中,发挥人文关怀精神,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赢得患者信任,及时解答患者对药物咨询问题,指导患者合理用药[11];还可以借鉴上级大型医院中药房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中药房工作人员专用信息数据库,信息库中建立量化评分标准,制定淘汰及奖励机制,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另外,将处方调剂无误率及患者满意度作为职称评定依据[12]。

3.4中药房工作制度及监督管理

中药配制过程相对繁琐,这需要配药人员严格遵循配药制度,并掌握特殊饮片的处理方法,药师还需要详细讲述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当前,有些配药人员工作马虎,不重视药量增减,甚至出现抓错斗、配错药现象,不仅影响着饮片的临床疗效,甚至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13]。因此,加强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首先应严格根据我国法律、医院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中药房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及监督管理开始,做到责任到人,才能从根源上减少出错率,一旦出现错误,做到有法可依[14]。建立验收制度、调剂制度、质量审查制度等适合本院中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中药房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中药房工作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药学咨询,给出专业性解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中药房建立科学的配药、发药模式,医师也应交代用药事项,配方后、发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品种及数量,确保用药规范。加强中药房设备及环境的管理,防止虫、鼠啃咬,中药房工作人员不定期打扫和清洁,保持中药房的干净、整洁,维持合适的温湿度,雨季注意除湿。

本研究中,与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前相比,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中药药品的调剂准确率明显增高(由87.80%增高至99.80%),药品调换率显著降低(由12.20%降低至2.00%),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80.20%提高至9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只有从中药药品管理、中药房信息化管理、中药房人员管理、中药房工作制度及监督管理方面,建立规范化的中药质量管理,才能确保中药药品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提高中药调配质量,改善患者对中药房服务的满意度。总而言之,医院中药房作为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体系,因此,中药房管理较西药房更为繁琐、更加严格。中药房规范化管理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药品,还能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增加医院效益。因此,中药房规范化管理是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医”与“药”之间理、法、方、药的互通境界,从职业道德与历史文化角度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的认知、辨识、应用能力。通过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中药房的信息化应用,还强化了管理及监管制度的完善,大幅方便了中药房工作人员开展中药临床应用工作,及时了解临床用药的最新情况,这也有利于中药房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及规范化,为医院领导及中药房管理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医院中药房规范化管理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不仅顺应时代潮流需求,也满足了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明显推动医院中药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中药房信息化管理还明显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医院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娜.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72-273.

[2]沈云士.PDCA循环管理法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3):137-138.

[3]李红霞.社区医院中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3):429-430.

[4]黄良.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128-129.

[5]郭海祥.中药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332-333.

[6]谢华金.中药房中药质量管理措施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119-120.

[7]孙莹.国际上传统药物管理对我国中药材管理制度的启示[J].世界中医药,2013,8(2):224-227.

[8]王海萍,朱整明.基层医院门诊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中国药业,2012,21(22):75-76.

[9]沈燕.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6):564-565.

[10]陈静.信息化中药房管理的完善和趋势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131-132.

[11]彭永翔.当前医院重要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当代医药论坛,2014,12(1):316-317.

[12]宁超,景浩.中药房规范化管理研究刍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200-202.

[13]鲍建军,陈晓诚.科学管理的途径在医院中药房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5):79-80.

[14]于广孝.中药房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03-604.

作者:许金荣 单位: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应用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78953.html

    相关专题:山西商会新闻 宁波大学学报


    上一篇: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的运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