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与假设
Krugman(1991)认为知识溢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重要性不容置疑。当前关于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技术溢出是否存在,即具体表现研究;第二是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研究;第三是技术溢出的微观机理和实现途径研究。目前关于知识溢出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但表述方式不尽相同[1]。Caniels(2000)将知识溢出看作是通过信息交流而获取的智力成果,并且不给知识的创造者以补偿,或给予的补偿小于智力成果的价值[2]。知识溢出的过程是不同主体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无意识的传播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在较近的空间范围内,也可以在比较大的空间范围内[3]。企业间存在着多种的知识溢出效应,为了保证本研究的普遍性,文章研究对象界定为先发企业和后发企业(相对概念)。先发企业的存在,对后发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根据江小涓(2008)[4]、刘绍坚(2008)[5]的研究,将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分为六个方面: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技术应用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存在后发优势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形成普遍共识的重要观点。后发优势存在的共性和主要原因,是发展落后的国家能够引进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然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适合于本国的情况。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理解和提升特定技术的能力,Kim(1997)[6]指出“技术能力是对知识的操作指令,它不仅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占有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在投资、生产和创造新知识过程中运用的熟练程度体现出来”。企业技术能力包含两要素:技术的质量和创新的速度。本研究继承陈艳艳(2010)的视角,将企业技术能力分解为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两个维度[7]。技术开发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获得的新知识产生新的技术资源以提高长期绩效的能力,反映创新的速度。技术利用能力是指企业对现有技术资源的使用、提炼和扩展及改进短期绩效的能力,反映企业现有技术轨道的强度和企业技术的质量。以下分别从知识溢出效应的六个方面探讨其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利用能力的影响。
1.人力资源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先发企业所具有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流程上,因此必定要和人力资源开发结合在一起。随着企业成长和行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间的流动成为必然,这是企业知识溢出特别是核心能力溢出的重要途径。这说明了知识溢出的人力资源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存在重要联系,并且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技术的质量上,还体现在拥有核心技术的人力资源流动所形成的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上,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设:H1a:人力资源效应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b:人力资源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示范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先发企业所使用的先进技术会通过设备、产品、人员接触、客户技术资料等许多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对后发企业产生示范影响,示范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后发企业对先进管理技术、产品技术和开发技术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先发企业的示范效应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跨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者进行技术研发这些方式很容易将最好的服务技术带入东道国,尤其是在这种服务技术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很容易在东道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转移到本地的企业(李蕊,2004)[8]。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2a:示范效应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b:示范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竞争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行业内的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地位,不断提升技术开发的速度和整体技术水平。先发企业作为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对提高行业效率和改善技术服务进程有明显的促进效应。Kokko(1992)[9]认为跨国公司的进入增加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压力,这样本地企业就不得不在技术投入上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以保证不在竞争中被淘汰。Wang&Blomstrom(1992)[10]指出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导致竞争的加剧,迫使当地公司不断采用更高的技术以缩小与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这也迫使跨国公司不断提高所转移的技术水平,以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结果是东道国后发企业,乃至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H3a:竞争效应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b:竞争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合作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竞争力,特别是后发企业可以利用先发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国外市场渠道优势与自身进行结合,增强合作所带来的积极促进效应。刘绍坚(2008)认为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主要有两个合作渠道:一是中国本土企业直接承接国外企业的最终订单,或是中国本土软件外包企业承接跨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的业务;二是成为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接具体项目。国内研发机构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的研发合作,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很多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经验,促进自身企业技术能力成长。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4a:合作效应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b:合作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5.技术应用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后发企业在最终产品开发集成上面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一些关键技术和流程达不到质量要求,降低了整体的产品质量和档次。而先发企业所提供的核心技术,提高了行业整体以及后发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应用先发企业所提供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先发企业为后发企业提供的核心流程设备或关联应用技术上。江小涓(2008)[4]对外资设计服务企业的调研表明,77%的企业认为推动了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其中主要表现在提高了本土企业技术能力等方面。这说明后发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技术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H5a:技术应用效应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知识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路径研究影响。H5b:技术应用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6.市场开拓效应与企业技术能力由于市场具有外部性效应(刘绍坚,2008),先发企业的市场行为很容易被后发企业模仿和跟随。由于软件外包服务领域进入门槛较低,规模经济并不明显,后发企业通过跟随或者一起进入新市场,可以避免前期的大量投入和等待市场成熟的时间损失,以低成本进入,搭先发企业的“便车”,共享巨大的市场利益。例如印度的Infosys公司就是凭借7个工程师集资1300美元接下了第一个海外订单,在印度这个新市场上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已经在美国Nasdaq上市(刘小雪,2004)。这说明市场开拓效应有利于后发企业以很低的成本跟随先发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和开发新的产品,继而提升其自身的技术能力。
因此,本研究假设:H6a:市场开拓效应对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6b:市场开拓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数据与分析
1.测量工具与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所建构变量模型的信度,本研究模型建构的所有测量工具(MeasurementInstrument)均来源于已有的文献。实证研究中涉及到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知识溢出效应、因变量企业技术能力。其中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技术应用效应、市场开拓效应均采用江小涓(2008)与刘绍坚(2008)的量表;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利用能力采用陈艳艳(2010)的量表。同时为了保证测量工具符合本研究的实际情况,问卷对每个建构的指标进行了细微的修改,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章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调查对象主要是广东软件外包企业技术主管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通过走访调查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1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样本132份(有效回收率62.6%),并利用试调查的样本对问卷中的各概念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技术开发能力(0.859)、技术利用能力(0.717)、人力资源效应(0.794)、示范效应(0.711)、竞争效应(0.808)、合作效应(0.879)、技术应用效应(0.862)和市场开拓效应(0.753)。各概念量表的信度系数(Cronbach'sAlpha)都在0.8以上,表明变量衡量具有较高的信度。由于文章采用的变量测量工具都是来自以往学者的研究并经过多次证明和检验,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各测项在技术开发能力与技术利用能力这两个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利用能力、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合作效应、技术应用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的平均提取方差AVE分别是0.65、0.75、0.68、0.71、0.72、0.66、0.69和0.61,满足大于0.5的要求(Fornell、Larcker,1981),因此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潜变量路径分析方法,使用SPSS17.0及AMOS6.0软件进行操作,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将不显著(T<2)的影响路径删除,得到各研究假设的计算结果。(1)假设H1a、H2a、H3a、H4a、H5a、H6a计算结果模型整体拟合度见表1,影响路径标准化解见表2,结果显示:知识溢出的人力资源效应维度和竞争效应维度有对技术开发能力有显著影响;知识溢出的示范效应维度、合作效应维度、技术应用效应维度和市场开拓效应维度对技术开发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2)假设H1b、H2b、H3b、H4b、H5b、H6b计算结果模型整体拟合度见表3,影响路径标准化解见表4,结果显示:知识溢出的人力资源效应维度、示范效应维度和竞争效应维度对技术利用能力有显著影响;知识溢出的合作效应维度、技术应用效应维度和市场开拓效应维度对技术开发能力影响不显著。
三、分析与探讨
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①人力资源效应和竞争效应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成长有显著正的影响。②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利用能力成长具有显著正的影响。这意味着人员流动效应导致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拥有先进技术一方不可能将其先进技术物化在设备和产品,而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特别是技术人员来实现。以软件外包(ITO-BPO)为例,首先,具有技术优势的发包商在发包过程中需要培训接包企业的技术人员,这会使其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等向接包企业扩散,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其次,无论这些技术人员进行再就业或创业,都会进一步放大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后发企业可以通过雇佣曾经被先发企业培训过的技术人员等手段提升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技术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效应对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能力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使了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能力的改善。企业间通过业务交流、合作开发和竞争示范很容易导致项目管理经验和软件开发技能等核心技术从先发企业流入后发企业。承接软件外包的企业可以通过干中学不断模仿、学习先发企业的先进技术理念,不断积累自己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技术,并且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从而提高后发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带动后发企业技术能力进步。例如,清华同方公司通过为日本企业客户开发新一代CT软件系统,积累和提升了自身技术实力,可以同时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先进的相关技术。因此,后发企业通过知识溢出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刺激的推动,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成长,竞争效应由于增加了后发企业的竞争压力,促使本地企业不得不增加技术投入,从而对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本土软件企业的能力还不够强,产业集聚的程度还不够高,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11]。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的显现有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结合国际分工体系和知识溢出对本土集群企业成长的影响[12],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本土企业技术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广东软件外包企业为样本,探讨了知识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路径,建立了以知识溢出效应-企业技术能力两维度之间关系机制为主脉络的研究模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溢出效应中的人力资本效应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技术利用能力的正向关系均显著;示范效应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正向关系不显著,与企业技术利用能力的正向关系显著;竞争效应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技术利用能力的正向关系均显著;合作效应、技术应用效应和市场开拓效应与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利用能力的正向关系均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讨论意见:第一,人才在企业间的流动,特别是高端人才从先发企业流入后发企业,或者从印度、美国等先进国家(地区)的企业进入到广东本土软件外包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带来原有公司的先进技术,更可以传播一种创新的企业制度和文化思路,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成长。知识溢出的竞争效应有利于企业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有利于创新体制和管理模式,这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技术能力成长和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对企业技术利用能力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假设均成立,说明知识溢出的这三个方面对于企业技术利用能力的迅速提升具有明显作用。人力资本流动可以直接提高企业掌握技术知识的能力,先发企业的产品、管理和技术示范效应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竞争效应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消化新的技术知识,改善技术流程和技术设备,最终也使企业技术利用能力得到了成长。本研究结果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外部知识获取方式和技术能力成长路径;要拓展外部知识源,增强知识溢出效应,整体上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知识源;注重搭建和完善外部知识共享平台,通过跨组织合作、高端人才引进、技术人才培训、跟先发企业竞争合作等方式,致力于扩大知识溢出的人力资源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
作者:杨学军 杨帆 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