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档案馆组织文化研究

摘要:管理沟通对于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缓和组织冲突、提升领导力、增强凝聚力等。然而,当前档案馆所存在的沟通意识薄弱、组织结构待优化、馆务信息公开不到位、沟通反馈不理想等因素,使得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沟通障碍。本文提出树立沟通意识、优化组织结构、拓宽沟通渠道、进行沟通审计等措施,以优化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

关键词:档案馆;组织文化;管理沟通

沟通能够使得管理更加顺畅有效,它是组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与情感交流。但目前有关管理沟通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对非营利性组织则鲜有关注,针对档案馆的管理沟通研究更是鲜有涉及。档案馆不仅是法律规范范畴的文化事业机构,更是一种事实上的文化组织,有其自身的管理目标。因此,档案馆在管理过程中应强调对各种信息、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借此推动档案馆组织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笔者以公共档案馆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管理沟通对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管理沟通是在一定的组织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思想意识的双向传递[1],有效的管理沟通对组织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馆组织文化的建设是期望通过统一馆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其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将个人目标纳入到档案馆的管理目标[2]。因此,从管理沟通视域来研究档案馆组织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1.1缓和档案馆内部人际关系

档案馆职员中女性占大多数,2011年我国档案馆女性职员已经占到总人数的59.49%[3],且从近年档案专业招生情况来看,该比例仍会居高不下。档案馆作为一个女性员工占多数的社会组织,可能更容易受到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任务分派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价值观、文化背景、成长环境等不同带来的个体认知差异而产生的情感冲突,而且会有由于女性员工较多可能带来的一些特殊人际关系问题。档案馆中的这种组织冲突是档案馆建设和谐组织文化氛围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有效的管理沟通不仅可以缓解档案馆的内部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消解感情伤害、积极性打击、甚至人身攻击等关系紧张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不良人际关系环境的形成。有效的管理沟通还可以使各部门协调运作、提高组织效率,从而活跃档案馆文化氛围,建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环境,实现档案馆的和谐管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2提升档案馆领导力

组织行为学专家麦克沙恩认为,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的重要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组织文化[4],而良好的组织文化又有利于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可以说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档案馆馆长等领导大多从其他行业调动而来,缺乏对档案行业的感性认知与直观感受,以及对档案馆事业管理的专门经验和情感归属。有效的管理沟通将有利于弥补这种行业缺陷:一方面,有效的管理沟通有助于档案馆领导者掌握更全面的专业信息,进而进行全面科学的判断,做出科学的决策,提高对档案馆事务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有效的管理沟通可以进一步促进档案馆组织文化的不断完善,使馆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做出积极反应。良好的档案馆组织文化将使领导与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良性关系,有利于提高领导力、培养合作关系、调解矛盾、增进信任、加强凝聚力等,从而使馆员心悦诚服地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形成一种具有领导魅力的档案馆组织文化。

1.3增强档案馆凝聚力

文化具有凝聚功能[5],其蕴含的价值观一旦被馆员认可并接受,就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馆员齐心协力地实现档案馆组织建设目标,积极参与馆内的组织活动,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沟通力作为凝聚力的主要测度指标[6],必然会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并促使档案馆形成一种良性组织文化。一方面,有效的沟通可以提升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档案馆长民主式的管理沟通风格可以使馆员合理地获取相关信息,在心灵上找到一种自我价值感与存在感,不断提高工作环境中的适应力,使得馆内关系更为融洽,进而有利于形成自由活跃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效的管理沟通可以减少档案馆由于组织分工和专业化的不同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消除信息鸿沟导致的馆员之间的不信任感,并且形成一种良性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环境,提升馆员内心的平衡感,增强组织的向心力。

2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中管理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

我国档案馆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地在沟通渠道、沟通媒介等方面存在沟通障碍,导致沟通的延迟、信息的失真、水平方向沟通的缺乏等。为了培育有效的沟通,并最终形成科学的档案馆组织文化,有必要对沟通障碍进行合理分析。

2.1档案馆内部沟通意识较薄弱

我国档案馆虽然是文化事业机构,但是在用人方面属于“参公”制度,再加上“局馆合一”的体制,档案馆内部的“行政”氛围比其他文化事业机构更加浓厚,“领导意志”以及“服从意识”比较突出。大多数情况下馆内沟通基本以“会议”布置以及“文件”下发的形式进行,很少有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与业务沟通。久而久之,下属会认为领导的决策自有道理,馆内制度也很合理,养成不思考领导决策的惰性,使得档案馆的管理活动变成了一个强制性的执行过程,缺少必需的人文关怀以及良好的交流互动,沟通反馈渠道的不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馆内部沟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很多档案馆馆长,可能兼任局长、各种委员、各种小组主任、各种组织理事长以及各种组长等职务,导致事务众多、分身乏术,无法专心致力于档案馆的管理。而且据调查多数馆长任职是听从组织安排的做法,而非完全出于对档案事业的热爱,再加上档案馆位于权力系统的边缘地带,馆长工作热情以及创新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也影响了档案馆管理的沟通互动。

2.2档案馆机构设置有待优化

内部机构设置决定了信息的流向和方式,与组织沟通网络有密切关系。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档案馆机构设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按业务流程设置,另一种按档案馆类型设置[7],形成金字塔形的层级制机构设置。这种结构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高度的集中性,利于档案馆的决策形成以及政策贯彻,但是从管理沟通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又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导致管理层次多、信息交流有障碍,如从馆长、处长、科长、科员到普通工作人员等,信息经过多层过滤会流失,信息噪音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失真。另一方面,该结构下的档案馆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相对较独立,各部门人员大多只关心本部门发展,部门之间很少就共同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和协调,缺乏横向合作与沟通。此外,档案馆内部“行政”属性的强化使得基层馆员对工作中的问题没有决策权,“民主”意识的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基层馆员交流与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了沟通效能。

2.3档案馆馆务信息公开有待提升

工作人员有了解组织内部各类信息的意愿,并通过这一方式来寻找在组织环境中的舒适感和归属感。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档案馆的内部馆务信息公开并没有呈现出常态的透明化与科学化,据调查的几个发达地区(如江浙一带)的档案信息网站,网站内容多是档案政务、政策法规、查阅服务、档案展览、档案论坛等等,缺少与馆员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访谈的档案馆工作人员也大都反映其所关注的档案馆财务预决算方案、重大基建和固定资产设备的添置、激励制度等信息较少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有效公开。信息获取不及时带来的沟通延迟问题会使得小道消息流传,而小道消息可能是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从而增加猜疑;另一方面,馆务信息公开不到位还涉及馆员的知情权保护问题,知情权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一部分,基本的权益得不到满足,馆员在组织内的工作满意感就会降低,进而影响档案馆的服务水平和理念。

3管理沟通视域下优化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档案馆组织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沟通,其精神文化决定了员工的沟通理念和沟通积极性,制度文化决定了沟通方式和沟通风格,物质文化决定了沟通媒介和沟通渠道。同时,有效的管理沟通又反过来促进档案馆组织文化的建设。针对当前档案馆在管理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完善以达到建立科学档案馆组织文化的目的。

3.1档案馆主体树立良好的沟通意识

档案馆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意识到管理沟通应贯穿于档案馆的整个管理过程,时时刻刻树立沟通理念,鼓励工作人员开诚布公地交流。通过积极主动沟通,树立亲民性,淡化领导权威,用欣赏、关怀等情感因素做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等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在交流沟通中注意表达方式,注意选择恰当的沟通渠道以及把握沟通时机,同时还要注重收集反馈信息以及学会换位思考。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工作人员养成必要的沟通意识和沟通习惯,给予工作人员积极回应的渠道以及反馈方式。通过档案馆主体之间树立良好的沟通意识,实现提高档案馆工作人员归属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目标,提高其职业的忠诚度,为组织营造自由和谐的文化氛围,赋予组织更深的内涵。

3.2档案馆组织结构设置的科学化

档案馆组织结构要与管理结构相结合,使馆员及时获得准确无误的讯息,为此,档案馆应该采用矩阵型[8]的二维组织结构。首先,横向上档案馆根据专业分工设置综合办公室、收集指导部门、管理利用部门、技术编研室、信息自动化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尽量不要依据档案管理流程来设置职能部门,因为档案管理中有八大流程,环节太繁杂,流程太多,会使信息噪音不断地累积与增加,不利于信息的保真;同时也可能由于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熟悉等情况影响到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纵向上依照工作任务设置项目组。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工作项目设置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如资料收集工作组、网上资源整合工作组、数字化工作组、信息服务工作组等,统筹利用各部门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这种组织结构一方面便于领导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领导的决策和目标可以准确下达到各部门;另一方面,纵向上的部门交叉加强了部门间的协作,实现了档案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增加了馆员的组织归属感和参与感,有效解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在这点上可以借鉴其他类型档案馆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如安徽大学档案馆采用了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专职档案人员在担任科室任务的同时也负责特定的工作项目,员工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严谨,档案馆组织文化也越来越和谐。

3.3档案馆馆务信息公开的透明化

档案馆馆务信息公开的透明化离不开沟通渠道的科学安排。一方面,档案馆应该不断地拓宽正式沟通渠道,在传统的文件层层传达、召开会议、电话、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嵌入意见反馈系统;并且充分运用Web2.0技术,采用即时沟通工具,如QQ、微信以及主题论坛,搭建新型的内部沟通渠道,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合理运用非正式沟通渠道,在一些工会所开展的集体活动中采取个别谈话等方式,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之上,档案馆馆务公开内容还必须做到务实,公开内容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馆员比较关注的规章制度、财务、人事等信息,如可以在档案馆大厅设置“馆务公开”专栏,及时全面的公布大家所关注的热点。而且,馆务公开要尽量做到民主,在注重馆员知情权的同时也要保护馆员民主参与的权利,公开措施要从深度上保障馆员的民主权利。如可以建立会议制度,会议成员由领导班子和各部门代表人员组成,来决定涉及档案馆内部机构设置、发展规划、临时聘任人员的选择等;涉及馆员切身利益的职务晋升、评优、福利、岗位津贴分配等;涉及馆藏建设、资源开发等相关问题。组织内部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一方面保证了馆员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小道消息的流传,端正档案馆的组织文化氛围。

3.4档案馆建立沟通审计机制

沟通审计在档案馆中的运用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沟通现状、融洽沟通氛围,是档案馆组织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档案馆人员的沟通意识、沟通理念、沟通意愿,对当前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现有信息公开的满意程度等相关内容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沟通现状。其次,聘请外部专业的沟通顾问对沟通现状进行定性评估,借助于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档案馆沟通现状进行审计,再加上他们独立的身份有利于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可以保证结论的真实性。最后,成立专门的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根据专家顾问给出的定性分析,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沟通质量的策略,并最终形成沟通审计报告。此外,要注重审计工作的宣传,在进行沟通审计之前,要通过海报、文件、网络平台甚至是小范围的针对性沟通等形式进行宣传[9],使得馆员对调查问卷事先有清楚的认知,自愿参与调查,从而提高调查问卷的参与率和问卷答案的真实性。沟通审计既是档案馆管理沟通的测评手段,也是整个档案馆组织文化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总之,档四川职称案馆内部的管理沟通对其档案馆组织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沟通体制需要馆领导和馆员相互配合来扫除管理沟通中的障碍,从而营造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组织文化环境,形成科学且和谐的档案馆组织文化。

作者:周林兴 刘星 李莎 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档案馆组织文化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70021.html

    相关专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上一篇:社会网络对社区护理知识的作用
    下一篇:合同法格式条款及法律规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