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现状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广西人民大都爱歌、善舞,广西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在这里,人们通常具备崇智、重情、轻钱财、向往自由、鄙权势、重人品的价值观。而这些特质通常在民歌之中就能表现出来。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千百年来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歌和独特的传统唱歌节。各民族独特的音乐汇成了广西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也使得广西“歌海”的美誉广为流传。少数民族音乐是广西人民的共有财富,也是亟需保护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广西省崇左市,学校汇聚了省内外各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但是随着经济浪潮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其民族音乐生态正受到严重冲击,甚至许多音乐已濒临消失。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广大青年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中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音乐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间的关系
作为多民族学生的大家庭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其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阵地,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校园文化的综合性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性
国务院于2004年提出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文化在校园中的缩影,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在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具有综合性特征,而少数民族音乐来源并流传于少数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生活的艺术化体现,民族音乐如果丢掉了人们生活的民族性特征便不能称其为民族音乐。因此,在高校(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少数民族音乐是校园文化民族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是指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汇聚于同一所学校中,他们各异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交融在一起,进而呈现出一种多元形态的校园文化。这种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形态在学生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均会有所体现。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性是指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其来源于生活的民族音乐形式也存在独有的节奏性、旋律性特征,同时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在同一所校园中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交融和对抗。由于差异性的存在,校园文化内部存在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的隔阂、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生活习惯差异等。另外,校园文化的内部矛盾还体现在初入校园时学生群体对已存在的多元化环境的不适感和排他性,也体现在不同学生群体在交往中产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的文化冲突。
三、少数民族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修订学校音乐教育方案中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下一代传递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而民族音乐便是精神文化中的最为辉煌的一支。作为精神文化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价值。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音乐就逐渐产生并发展,虽然具体的时间无法查考,但可以明确的是,早在尚未产生语言时,远古时期的人类就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来表达感情。千百年来,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其内涵非常广阔,一部音乐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进步发展史,这种文化内涵对于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作为创造音乐、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基地,也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
(二)审美教育价值
高校中的音乐课属于德、智、体、美、劳中美育的范畴,即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和观念,又能教育他们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具体来说,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感受多种美的存在,引导他们形成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民族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能使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具备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能够打破西方音乐的“欧洲中心论”和“狭隘民族主义”,能够加强民族成员对自己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生理学研究表明,音乐能促进人们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促进人的智力开发,也能够激发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些正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备素质。实践证明,民族音乐的教育能够培养人的个性、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而能够促进整个民族的精神进步。
(四)促进校园关系和谐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无国界的,黑格尔曾说道音乐灵魂的语言,它能够使人们超越语言界限,突破民族隔阂进行交流沟通。音乐容易激发人在爱的感情中的共鸣,在爱的情感中达到一种和的境界,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是非功利性的教育,能够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人格和心灵的成长。这种成长必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化解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少数民族音乐在校园中的推广措施
在大学校园中,尤其是拥有大量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中,如果缺乏民族音乐,其校园文化必定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也是对其个性的压抑。高效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关键因素。具体来说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对民族音乐欣赏的重视程度
学生们对于音乐的了解全凭兴趣爱好,欣赏的音乐主要来源于网络等公众媒体。但是纵观所有网络媒体,绝大多数都是宣扬的欧美、日韩等外国音乐来实现其商业价值、赚取大众追捧,关于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信息极少,导致许多民族的传统音乐面临失传的境地。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国家宏观层面上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加强在公众媒体的曝光率,提高广大师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的分量
各个高校都有各种类型的艺术团体,这些艺术团体组织的活动对于塑造学生的精神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当鼓励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团体活动,例如:鼓励民乐合唱团、演奏团,鼓励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各类比赛等,并给予这些比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工作,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魅力。
(三)增加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比重
大多数高校的非音乐专业都没有开设音乐课程,即使有专门的音乐课也只是极少数的选修课,更谈不上专门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了。各高校应当增加音乐课程,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和高校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欣赏相关的课程。增加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乐器等设备的配置,引进专业人员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欣赏水平的培养。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说过,音乐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音山西职称乐是多民族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从学校教育入手,合理有效地利用这笔财富。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视野,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有助于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作者:包其锋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