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而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常见的一种学生组织,虽然发挥着一些作用,但在管理、活动形式、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若能在国内高校社团间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也许能针对社团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改造,扬长避短,更能在学术等方面深入交流、联合探讨、协同创新。
二、高校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校社团数量泛滥,质量不精
社团数量多是我国高校社团的一大特点,在每年各高校的学生社团招新中,都能看到多则上百,少则成十的学生社团,让学生眼花缭乱,难以选择。有的社团更是学生在校时很少听闻过,为了社团的生存只能说服或强拉硬扯学生加入,导致了成员积极性不高。社团泛滥也使高校难以管理,难以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社团的生命力衰竭。
2.社团活动形式单一,成员参与性低
由于社团本身的性质,举办活动时还需考虑社团特色,多数社团举办活动单一,校内各社团活动形式相差无几,社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3.社团管理团队管理素质不高
社团管理团队成员一般来自社团的普通社员,而社团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选拔范围局限,在管理团队竞选时很难找到能力高、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而新选拔的管理团队一般刚踏入校园,积极性高但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高校间社团缺乏交流
社团不同于高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相比下较少受到学校的关注及经费支持。就目前高校社团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社团在校内很少交流,而校与校之间由于举办交流会的成本过高,更是少有进行,这也导致了一些良好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共享。
三、协同创新平台在高校社团间的搭建的意义
高校社团对学生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与素质拓展功能,如能抓住社团这一学生主要载体,搭建创新平台,对于提升校园社团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1.捷社团之间的交流
无论是校内或是跨校间的社团交流,经费总是限制的最大因素,而社团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就能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交流,实现管理制度、活动内容、资源信息、赞助商信息等的快速共享,帮助社团更高效的举办社团活动。
2.实现社团之间创新探讨
高校社团也是个人兴趣的集中组织,如数学建模、文学、体育等,如果能汇聚各高校社团的前沿思想,开展合作,也就能实现协同创新,在其兴趣领域取得创新成就。
3.实现社团的跨区域参与
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能使学生在协同平台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高质量的外校社团,通过远程参与的形式实现跨校参与。
4.提高社团质量
缺少创新、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我国高校社团的主要现状,通过协同创新平台的交流,弱势社团能通过与其他社团的交流学习,完善自身制度,改善管理模式,创新社团活动,而强势社团更能与其他同类社团强强联合,探讨交流,实现社团领域方向创新。
四、协同创新平台在高校社团间的搭建形式分析
高校社团平台的搭建,是实现社团协同创新的基本必要条件,只有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平台,才能让高校社团进行多方位、多样化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引领学生交流、探讨、思考,提高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
1.构建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能促进社团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增进社团之间的相互学习,充分利用社团间的优秀资源,共同分享高校优秀社团的社团成果,为网络平台的建立打下基础。
2.构建社团交流学术科技协同交流论坛
论坛的建立可使具有共同兴趣的社团或社团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实现优势互补,解决社团领域方向的专业问题,更能实现大型项目的联合申报。同时也可在平台中加入社团成果展示模块,互相交流学习社团优秀活动成果、竞赛成果。
3.师生共同参与,实现社团平台交流高效性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坚实力量,社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导师的正确引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有效的实行协同创新。在竞赛项目申报和研究时,导师也能发挥其专业知识,为项目提供专业性指导。
高校社团间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社团质量的优化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高校上海职称除应在搭建社团协同创新平台之外,积极完善各项平台制度,形成一套有序的管理系统,并引导学生社团参与其中,发挥协同创新平台的最大作用,使社团质量档次全面提升,繁荣高校社团文化,更为国家创建一批创新型学生社团和创新型社会人才。
作者:李奕星 刘晓玲 谢雪鹏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