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居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论文

一、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由于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农村居民收入随之涨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一度缩小,但从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的重点转移到城市,城市居民的收入开始不断上升,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由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出现不断扩大之势,到90年代中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已成为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最近10年左右,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基本都在3以上。而河北省也呈现出与全国总体发展趋势相类似的特征。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伊始,河北省城乡人均收入比是逐年下降的,在1984年已经下降到最低点1.51,但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逐年上升,特别是从90年代中期以后,人均收入比始终处在2以上,2009年达到2.86,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最高点。2010~2013年虽然略有回落,但仍分别为2.73、2.57、2.54和2.48。而按国际一般情况,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相比,超过2倍的极为罕见。[1]Eastwood和Lipton的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亚洲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基本处于1.3和1.8之间(除菲律宾是2.17以外)。[2]因此,目前河北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二、人力资本对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而通常,在经验分析中,人力资本在居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估计教育收益率来鉴别的。大量劳动经济学文献显示,个人每多受一年在校教育,一般可使今后的工资增长10%。[3]但同时,很多例证也表明,教育不平等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其贡献程度达到43.92%。[5]本文就从河北省的具体省情出发,来考察以受教育程度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对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一)人均教育支出差距对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近十年,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农村高,都在3倍以上,相应的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也比农村高,都在2.5倍以上,说明教育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往往个人受教育程度与其未来的收入呈正比。而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的教育投入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如2011年,农村平均每人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是315.41元,占其生活消费支出的6.69%;而城镇平均每人的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是1203.99元,占其消费性支出的10.37%。[6]这说明城镇家庭与农村家庭相比,有能力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而教育投入不同就会影响个人接受教育的水平,从而影响其未来谋生和发展的能力,进而影响收入状况。

(二)教育机会不平等对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教育机会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享受各级教育的机会上。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河北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74年提高到2010年的8.87年,提高了1.13年,十年间人口文化素质上升了一个档次。与此同时,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5661.2元增长到2010年的1626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478.9元增长到2010年的5958.0元,分别增长了1.87倍和1.40倍。[7]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但如果教育机会在城乡之间分布不平等,也必然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河北省城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3年,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2年,城镇比农村多1.91年。另外,城镇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14575人,农村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1590人,城镇比农村多12985人,高8.17倍;城镇人口文盲率为2.00%,农村人口文盲率为4.07%,城镇比农村低2.07个百分点。[7]正是由于享有教育的机会不同,导致城乡居民在不同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从而引起未来所获得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河北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人口中,有82.50%的从事于农、林、牧、渔业;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人口中,有64.00%的从事农、林、牧、渔业,13.57%的从事制造业;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人口中,有33.52%的从事农、林、牧、渔业,18.97%的从事制造业,13.13%的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人口中,有18.59%的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8.40%的从事教育,14.15%的从事制造业。[7]可见,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和制造业等,而这些行业对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而收入水平也相应较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相对集中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教育等行业,这些行业对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收入水平和待遇也相对较高。

(三)城市偏向教育经费投入对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近年来,虽然河北省政府对教育等人力资本项目的财政支出总量逐年增加,2007年地方财政教育支出283.39亿元,2012年已增至865.54亿元[8],但如果投资结构不合理,仍会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与我国的总体状况相类似,长期以来,河北省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具有显著的城市偏向特征,对农村初等教育的投入长期不足。从生均公用经费指标看,2007年河北省县镇小学生均205元,农村小学生均175元,县镇比农村多17.14%;县镇初中生均290元,农村初中生均260元,县镇比农村多11.54%。[9]而正是因为教育经费投入的城市偏向性导致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在师资力量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进而影响到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而教育回报不同将使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而随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其次,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高等教育。当前,很多学者认为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偏少,而把公共教育资源更多地投向高等教育,这也是教育投入城市偏向性的一种表现。因为在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较大的情况下,享受高等教育的更多是城市居民特别是收入较高者,这样公共财政支出向高等教育倾斜的结果就是城市居民得到的支出份额较多,其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会更低,结果必然是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进而收入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河北省对教育的投入也具有明显的高等教育偏向性。2012年,河北省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的比值是1:1.52:1.47:3.42,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的比值是1:1.50:1.61:8.23,可见,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水平偏低,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到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首先,努力实现城乡地区基础教育的公平。

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应该是坚持义务教育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基本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河北省在这方面一直在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河北省已经实现政府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了生均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稳定增长。在广辟筹资渠道、拓宽经费来源方面,也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土地出让收入扣除规定支出后,按余额的10%计提教育资金,用于教育设施建设;城市维护建设费用收入中提取10%用于中小学校舍维修。据统计,仅这两项,河北省每年就能筹集资金约45亿元。[10]当前,教育已作为河北省政府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而且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正是因为财政经费的有力保障,河北省的义务教育质量也得以全面提升。2012年,小学入学率提高到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9.9%和86.2%。[11]同时,河北省也清楚地认识到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别依然严重,认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关键,因此,《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于2006年出台了,并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7年起实行。经过多方努力,2012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小学每生每年已达555元,初中每生每年755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到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10]可见,河北省在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已取得较大成绩。

但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还较为薄弱,教育质量仍然不高,导致部分学生流向城镇,部分学生因此辍学,城乡差别依然比较严重,所以,应该继续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把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向农村基础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还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这是提升农村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其次,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基本上是与其预期收入成正比的,农村居民要想提升自己和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改善自身的收入分配状况,也必须要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但与义务教育阶段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是政府相比,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很大一部分要由个人来承担,这使得很多农村家庭难堪重负,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居民接受更多的高等教育,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1)对农村中贫困户子女给予一定的教育补贴。资助对象范围和资助强度高低,可因各地情况做出调整,并由财政支付能力决定。

(2)不断完善农村教育信贷制度。李菁、林毅夫和姚洋的有关研究发现,信贷约束对教育年数存在着显著影响:与存在信贷约束的农户相比,不存在信贷约束的农户子女,平均受教育年数增加0.67年;存在信贷约束的农户,其子女完成高中教育的概率会降低17%。[3]信贷约束已成为收入水平低的农村居民难以进行高人力资本水平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3)通过“干中学”实现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比如,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实施各种优惠或资助政策以促进广大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等。

(4)高等院校的奖励、助学、减免学杂费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应该建立特困生专项补助基金。

作者:祝洪娇 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居民收入差距人力资本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55934.html

    相关专题:黑河学院学报 小说月报2010年精品集


    上一篇: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影视音乐的存在形式及美学价值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