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范围和内容
(1)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选择。该课题研究范围为万水河立山段,研究纵向范围选择在万水河陈家台断面上游2km至哈大铁路桥下游1km。横向范围选择在河流水道中心两侧各200m范围。研究范围拐点的地理坐标见表1。(2)研究方法。课题拟结合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中斑块-廊道-基底原理,将研究区域卫星图片导入GIS软件进行分析和数据提取,提取数据可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运算,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的生态特性进行研究,讨论河流生态整治对斑块及斑块类型结构的影响。在GIS软件平台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河流廊道内的景观类型斑块、单个斑块进行分类和信息提取,利用景观优势度的分析方法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初步运算后,将万水河的生态斑块变化特征进行数据统计,结合河流的生态属性变化进行分析。决定某一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也称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l00%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l00%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l00%Do=0.5×[0.5×(Rd+Rf)+Lp]×100%上述分析同时反映自然组分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因此能较准确地表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由于该课题研究范围为万水河立山段,样方数为1,因此,Rd=Rf,上述表达式可简化为:Do=0.5×[Rd+Lp]×100%。
2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1)景观格局统计分析。以河岸中心为基准外推各200m为研究范围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图2、图3:
3结果分析
由表2及图1~图3可以看出,研究范围内各斑块的密度(Rd)在2002年~2009年变化比较明显,2009年以后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变化的是河岸绿地斑块数量增加,而城市下垫面斑块数量减少,说明河岸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而城市下垫面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少,引起这种变化有2种原因,一是绿地景观替代了非绿地景观,二是绿地景观连通性变差而非绿地景观连通性变强,万水河立山段流域多年来的变化情况明显属于前者。各斑块景观比例(Lp)变化幅度较大,其中城市下垫面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河岸带绿地以及河道植物均呈上升趋势,水体面积变化趋势不明显。由Lp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多年来城市河道整治使河道两侧的非绿地减少,河岸带绿化成效显著。水体面积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原因为多年的来水水量较均衡,因此不会占用河道植物斑块面积。综合Lp与Rd的结果,优势度Do变化可以直观的由图3观察出来,多年来河道两侧研究范围内的景观由城市下垫面占优势变为以河岸绿地及河道植物绿地占据优势,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万水河立山段的河道生态整治初见成效,万水河河道生态总体正在向良好方向发展转变。
作者:韩泽治 单位:抚顺市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