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高职教育是为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实例进行研究,为高职院校的机制变革提供理论参考,为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管理及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协同发展;途径;
一、发扬学院特色,抓住国家和湖南
航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理念为基础,研究高职教育与湖南乃至全国的航空产业协同发展的途径与模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航空产业将直接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业务扩展。航空产业也是湖南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飞机起飞着陆系统和航空材料等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拥有株洲331、608等大批航空骨干企业。201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大力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湖南航空产业示范园,着力培育和打造通用航空千亿产业。《湖南省通用航空产业2012~2020年发展规划》指出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逐步建成通航产品研发制造基地、通航产品维修保障基地、通用航空基地和专属服务区。到2020年,湖南航空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将达10万人左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全面对接航空产业链的高职院校,航空产业发展给学院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紧紧围绕航空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吸收、消化、传递最新产业技术,充分发挥复合型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二、建成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实训基地,打开校企双赢新局面
以重点专业航空电子电气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例,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对协同发展的影响。通过企业“技术支持”、“设备捐赠”等方式校企共建航空物联网技术实训室、航空电子电气装备故障诊断虚拟仿真实训室等6个专业技能实训车间(室)。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依据人才培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开发实训项目,建设数字化工卡实训平台,采用实际操作和模拟仿真虚实结合的形式,实行开放式、预约式教学,全面实施基于6S管理的实训现场星级评价标准。在现有与深圳旭昕电子集团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用股份制合作模式,共建研究中心,由企业提供用户需求,校企共建研发团队,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申报专利及课题,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为重点,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中高职师资培训、社会培训、学生校内顶岗实习。建设期内,共同研发2项新技术产品,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并推广应用,力争使产品加工、销售金额达到20万以上,技术推广及应用超过80万元,年培训企业员工、师资和其他人员800人次。将基地建成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生产与加工中心、员工教育培训中心、学生技能培训中心。在原有的南航湖南分公司飞机维修厂、凌云集团等10家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新技术引领的校外实训(见习)基地7个,形成覆盖军用、民用、通用航空电子电气设备维修与制造产业链的校外实训(见习)基地群,实现学生岗位认识、实习、就业一体,推动企业课堂建设、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
三、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能力,达成个性化培养新目标以新技术为依托,在旭昕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联合空军5311厂、中电科14所等企业,重点以综合航电技术、航空物联网技术、数字化维修技术及嵌入式技术等方向,申报技术应用推广及装备预研项目2项以上、市厅级科技应用项目6项、省级课题1项以上,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新型实用专利1-2项;应用技术课题到账经费20万元以上,技术服务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通过中高职衔接、网络课程支援,名师空间等项目,对口支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芷江民族职业中专学校、株洲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帮助该校开展专业建设、进行师资培训、指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升该校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将建设成果和支援优势向其它学校辐射。主动对接长沙市雨花区、天心区,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和农民工技能与就业培训。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质和就业去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计划,采用开放式的教学、预约式的训练,改善学习生态,激发学习动力,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开展“第二专业辅修”,达到学生的个性化培训目标。
四、结束语
党中央、国务院,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家提出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形成与湖南区域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办学水平国内一流、有效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领跑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形成湖南职业教育骨干体系高职院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教育强省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张云.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探析[J].职业教育,2012(05).
[3]王艳红、蒋文肇.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