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科技资源四要素之一的研究实验设备,是高等学校赖以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课题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国家对高校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学校也意识到研究实验设备的保有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因此除了满足基础教学要求而购置的常规性仪器设备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科研设备,这些设备往往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由各专业实验室管理使用。由于研究内容的复杂性,这些仪器设备往往存在品种多、精度高、更新快等特点,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进一步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迫切。
1基础实验教学仪器的管理
1.1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视,目前普通高校专业实验室每年承担的基础实验课程达到5-7门,实验项目40-60项,工作量达到2-4万人学时数。一方面,仪器设备种类多、品种杂、数量大、使用人员多、使用率高,大量仪器重复使用,经常搬来倒去,账目混乱;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任务不断增加,而配套设备没有及时跟进,现有设备满负荷运行,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已达到使用极限,加之基础性教学过程中的人为损坏,往往一轮实验结束后,仪器设备全部需要重新检修或更换零部件。淘汰机制不完善,大量已不适合实验教学及科研的老旧破损设备被积压存放,不但无法利用,还需要专人管理;部分已报废的仪器仍然在资产目录中体现,使新仪器的采购与更新滞后,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1.2加强基础实验教学仪器管理的建议
实验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学经费投入也许短期内没有研究经费投入产出比例大,但高校是一个带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从长远看对教学的重视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科研发展。要确立基础性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规范和保障实验教学投入的比例,定期报废淘汰,定期更新,保持良性循环。实验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实验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同时掌握所使用仪器的常规故障处理,零部件更换等技术,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运行。严格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建立实验教学日志,包括实验室进入时间,离开时间,进入人数,开展实验项目,使用那些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门窗水电及卫生状况等,都要一一登记,确保安全、有序、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督促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实验科研习惯。
2学科专业科研仪器的管理
2.1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除常规的基础教学和实验仪器设备外,各学科专业实验室还有大量供学科专业科研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大多为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服务,专业方向性更强,管理上也比较混乱,部分是学校政府采购而来的“公产”,部分是课题组的老师用自己科研经费买来的“私产”,往往分别管理、各自为政,阻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当前,各高校实验室在设置和管理上多数是按学科专业布局的,各部门在购置前对所需仪器设备缺乏充分了解,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这类设备通常陷入不好用、不通用或基本上用不上而闲置的状态。用于基础性教学实验的设备在使用中出现的常规问题,实验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维修更换,但是学科专业的科研仪器往往需要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修,而使用单位又不能自主安排和使用维修费用,导致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设备使用效益不高。
2.2管理策略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研究和创新的环境,满足学生毕业设计,工艺实习,开放创新实验和老师科研的要求,是学科专业科研仪器管理中应达到的目标。这一类仪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是:专和散。所谓专,是指这类科研实验设备专业分支更细,技术性更强;所谓散,是数目不多,功能分散,所有权分散。针对这两个特点,应实行“统一使用,分散管理”的方针,建立好协调机制,避免设备资源的条块分割,并将研究生按照课题分组,协助管理,变学生为主体、实验室空间及其仪器设备资源为客体,充分调动学生实验员助理的主动意识,为他们提供展现自我、服务他人的实践大平台。
3结语
对研究实验设备实行分类管理,对基础实验教学仪器的管理要全面,精细,几乎所有问题能及时有效地有实验技术人员解决;对学科专业科研设备的管理,要统筹好全局,协调好不同团队的使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分项管理作用。同时建立共享管理,积极主动寻求资源共享,不断发展自身实力,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
作者:穆德颖 李俊生 谷芳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