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学率
入学率指某地某一级学校在校生人数与当地相应学龄阶段的人数之比。入学率分为“毛(粗)入学率”和“净入学率”两种。其中,毛(粗)入学率是已入学学生人数与该国某阶段学龄人数之比,净入学率是已入学的某阶段学龄人数与该国某阶段学龄人数之比。对于高等教育,由于无法准确知道未来年份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只能使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入学率体现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程度,是评判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准。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及我国近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可以看出:从小学入学率来看,我国已经保持很高水平,2010年中国(99.54%)比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6.45%)还高3.09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9.91%)高近10个百分点(9.63%),和世界最高水平的日本(99.97%)相比也相差无几,这和我国实施的9年制义务教育有很大关系。从中学净入学率看,我国(2010年79.74%)中等教育有了长足发展,2010年超过中等收入国家(63.60%)和世界平均水平(62.53%)。2010年和2000年比较,我国净入学率提高了25.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2.5个百分点。2000年时,我国(53.93%)中学净入学率和世界平均水平(53.12%)差不多,但是2010年时超世界平均水平17.21个百分点,即使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0年75.96%)比,也高3.78个百分点。但是,和教育发达的日本、英国、韩国、美国等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些国家近十多年来一般都在90%以上。从高等教育粗入学率看,尽管我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和高收入国家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2010年和2000年相比,我国高校粗入学率提高了18.15个百分点(由7.80%提高到25.95%),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提高10.30个百分点)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提高11.55个百分点),但2010年其粗入学率和世界平均水平(29.17%)、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6.14%)还有差距;在世界银行数据库列出的111个有效数据的国家排名中位列第72位。和高收入国家(2010年为72.09%)比,粗入学率相差更大。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程度
高等教育毛(粗)入学率的变化可以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大众教育还是普及教育。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粗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1941)、日(1970)韩(1981)、英(1972)、法(1970)、德(1970)、澳(澳大利亚1970)在20世纪70—80年代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美国在1975年、其余发达国家大约在1995—2000年先后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从2003年开始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此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45%),2010年毛入学率为25.95%,落后上述诸发达国家20年以上。
三、教育投入比较
教育投入的多少,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总费用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公共部门,一般又称“财政性教育经费”,国际上通称“公共教育经费”;另一部分则来自非财政性渠道,包括民办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收费(包括学杂费)以及其他经费,国际上通称为“民间教育经费”。本文主要分析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
(一)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能够反映一国教育资金投入的整体水平。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教育资金投入的整体水平较低(2000年为2.58%,2010年为3.65%)。发达国家除日本(2010年为3.78%)以外,2009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瑞典为7.26%,新西兰为6.42%。高收入国家2009年平均水平为5.59%,中等收入国家2008年平均水平为4.44%,低收入国家2010年平均水平为4.33%,全世界2009年平均水平为5.03%,中国2010年为3.65%,不管怎么比,我国是落后了!中国仅比菲律宾(2009年为2.65%)、印度(2010年为3.33%)高一点,但是同样是收入上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古巴令我们汗颜(2010年古巴高达12.86%)。
(二)公共教育经费总量与人均水平
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列出了2009年世界上公共教育经费总量最多的前20个国家,其总量支出约占世界总量支出的四分之三(21634.39亿美元/29082.57亿美元=74.39%),其中支出1000亿美元的有6个国家(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英国),500亿以上1000亿以下的有5个(意大利、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俄罗斯),200亿—500亿的有9个(荷兰、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韩国、比利时、瑞典、丹麦、奥地利),中国位列第三(1791.86亿美元)。美国是真正的教育超级大国。名列前五位的是美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其中,美国的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为7546.78亿美元,比日中德法四国总量之和(6909.87亿美元)还多!但是,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强度即按人口总量计算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更能准确反映教育资金投入情况。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看,丹麦4903美元高居榜首,瑞典3168美元居次席,人均经费2000美元以上3000美元以下的有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7个国家;人均经费1000美元以上2000美元以下的有英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日本5个国家;500美元以上不足1000美元的有韩国;不足500美元的有巴西、俄罗斯、墨西哥、中国、印度。其中印度位列倒数第一(36美元),中国位于倒数第二(135美元)。但是,1992年时中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有9.4美元,低于印度(11.47美元)。
(三)生师比
生师比表明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师资力量的重要投入。本文笔者只找到了OECD的生师比数据[2]。OECD平均水平全面超过我国。其中,中等学校、小学差距相对较小,高校差距较大。拿我国2010年水平[3]和2008年的OECD比较,我国高校为24.29,OECD为15.80,我国平均每个老师要多教学生8.49人;2010年,我国中等学校生师比为16.92,同时期OECD为13.80,我国每个老师多教学生3.12人;2010年的小学教育,我国生师比比OECD高1.80(OECD为15.90);学前教育差距最大,2010年我国平均每个教师要多教学生11.61人(OECD为14.40)。
四、教育贡献比较
教育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反过来教育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专利申请文件数量
专利申请是指在世界范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程序或向国家专利部门提交的专利申请,目的是对一项发明(即提供一种新的做事方法或对某个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产品或程序)拥有专有权。专利权在有限的期限内为专利所有者的发明提供保护,一般为20年。专利申请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以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从增长速度看,我国专利申请总数量大幅度上升。2010年和2000年比较,我国增长了653.63%(从51906项增长到391177项),而同时期OECD增长12.22%(从1085523项增长到1218136项),日本减少17.86%(从419543项减少到344598项),美国增长65.68%(从295895项增长到490226项),印度增长178.42%(从4606项增长到12824项)。从专利申请绝对量排序看我国现在位次非常靠前。专利总量排序由2000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2010年世界第2位,其中居民专利申请量由第5位上升到第1位,非居民专利申请量由第5位上升到第2位;而2010年日本总量排序处于第3位,美国超日本居第1位。从和美日的差距看,我国专利申请量超日赶美。总量超过日本(2000年中国相当于日本的12.37%,2010年相当于日本的113.52%),和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2000年中国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7.54%;2010年相当于美国的79.80%)。
(二)每一百万人中R&D研究人
员数量R&D研究人员是指参与新知识、新产品、新流程、新方法或新系统的概念成形或创造,以及相关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包括参与R&D的博士研究生。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在每一百万人中R&D研究人员数量处于劣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研究所和我国《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数据,2007年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是中国的1.67倍(3982人/2385人=1.67,中国数据为2008年);2008年芬兰是中国的3.22倍(7689人/2385人=3.22),美国(4673人,2007年)、日本(5189人)、韩国(4947人)大约是中国的两倍,英国(4122人)、法国(3690人)、德国(3667人)约是中国的1.5—1.7倍,俄罗斯(3152人)是中国的1.32倍。
(三)科技期刊文章
被世界银行承认的“科技期刊文章”是指在下述领域出版的科学和工程类文章:物理、生物、化学、数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研究、工程和技术,以及地球和空间科学。从世界银行统计的近十年产出的科技期刊文章数量看,中国大幅度增长;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的文章数量占世界总量的相对比重明显下降。2000年,科技期刊文章列世界前5位的是美国(占世界总量30.60%)、日本(9.07%)、英国(7.65%)、德国(6.91%)、法国(4.99%),中国居世界第9位(2.93%);2010年,科技期刊文章列世界前5位的是美国(26.46%)、中国(9.39%)、日本(6.30%)、英国(5.79%)、德国(5.71%)。美国2009年和2000年比较,下降了4.14个百分点,日本下降了2.77个百分点;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们各自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始终在4%以上,特别是美国2000年占世界总量的30%,2009年也占到了26.46%!绝对是一枝独秀!2000年到2010年期间,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相对水平,为2.5%到3.7%之间,它们还是稳定的“第二世界”;印度(由1.63%到2.53%)、韩国(由1.52%到2.83%)、中国的科技文章的数量显著增加,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也一路攀升,特别是中国,近10年从美国、日本等世界强国那里“虎口拔牙”,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以后稳居第2位,10年来上升了6.4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5个百分点。
作者:熊健益 张勇
相关专题:什么是商业银行竞争力 中国直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