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教学的基本思路
本专业在具体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将教学与企业精密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企业真实产品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任务需要为依据,综合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生产车间和职业技能实训室进行教学与实践,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职业技术课程设置是校企双方结合精密机械行业岗位、任务、职业能力、职业技术课程对应关系,以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能力、机械手表装调能力、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及工艺制定为核心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在每个学习领域实施过程中,采用“校企对接、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以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职业岗位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企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职业能力素养。
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学院办学思路,重点与辽宁表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校企对接、工学交替”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一)“校企对接、工学交替”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实际上是校企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度融入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教学安排采用“校企对接、工学交替”的形式。(1)第一学年主要学习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零件加工的基本技能;(2)第二学年按职业成长规律———即从新手最终成长为能手的能力发展路径,开始“专项技能实训”,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培养学生手表零件加工、手表装配与维修基本技能;(3)第三学年中的第五学期安排“轮岗实训”,让学生全面体验各工作岗位的综合工作任务,第六学期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特点与特长,安排其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通过带薪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各种手表零部件综合加工和手表装配与维修综合技能。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中,校企双方结合精密机械行业岗位、任务、专业课程对应关系,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以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能力、机械手表装调与维修能力、精密机械零部件加工工艺制定为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保证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必要过程。企业常常将敬业、爱岗、适应团队活动作为行业内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通过开设专门职业道德课程和到企业实习课程制订实训制度及课外活动标准,了解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管理规范等,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四)深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建设措施
要进一步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企业安排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业务骨干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不定期地选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为专业群学生举行有关专题技术讲座。
三、考核评价方法
(一)职业技术课程采用教学评价方式为表现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在职业技术课程中,把职业能力发展程度作为教学评价标准,考试分由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基本理论占40%,实践操作占60%。专业课程的考评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与能力考核,进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建设。采用闭卷、开卷、现场实际操作、职业技能考证、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方式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考核方法,过程与结果并重。
(二)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立理论课学习质量预警机制。平时考查两次出现有30%以上的学生成绩不及格,应预警;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出现有20%以上的学生成绩不及格,应向教学管理部门预警,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总之,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精密机械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有利于推进“双证融通”(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合作企业招工难问题,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袁国伟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专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中国直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