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增多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的欠缺,给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现如今的农村中小学中,学校必须肩负起对农村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思想教育的重任,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一场所,完善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措施不仅是时代交给农村中小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是爱的感化
城镇化带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现如今,留守儿童数量已经到了社会不得不重视的地步。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正成为流浪儿童的主要来源。因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不仅要担负起为学生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的责任,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感化的作用。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构架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农村教师的主要工作,并不只是“授业、解惑”,还担负着丰富孩子精神世界,弥补农村孩子爱的缺失的责任。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以“爱”为基础,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体系。在团结、友爱、和谐的农村中小学班级构建中,教师要以自身对学生的热爱转变为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动力,使班级管理更具艺术性。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作为教育资源欠缺的教学环境中,想要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需要教师用温暖的爱来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感化。一旦农村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育方式不成熟或不得当将导致孩子的个性更加凸显和顽固,这不仅使农村教学难以完成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管理非常需要家校交流
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心灵成长、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农村中小学校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时代赋予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教育任务,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扎实基础的教育目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大多数,因此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家校交流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适当选择家庭交流方法和方式。对待非留守儿童,家访时的交流内容可以以提升孩子的成绩和综合能力素质为基础。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在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交流时,则应该把交流的重点放在对孩子成长和身心健康的体贴和关爱上。只有按照学生的生活和个性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才能够使我们的家校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而不是给学生带来困扰。在开展家校交流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方式,在交流时尽量能够和家长达成一致,并向农村孩子的家长积极灌输新课程理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让家长在学校的配合下共同努力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素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感恩社会
童年应该是无忧、快乐的,一个无忧、快乐的童年会给学生的性格养成带来积极的影响,无忧、快乐的童年能够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农村学校相比于城市学校,有着教育资源欠缺的劣势,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却拥有着城市孩子所无法拥有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的空间。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育,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为基础的,农村校园远离城市的喧嚣环境,远离城市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事关系,因此更利于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进取精神的培养。我们在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并利用农村中小学更亲近大自然的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郊游、植物采集等亲近自然的课外活动,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成长,培养学生乐观、进取、自信的人生态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教育虽然面临着教育资源欠缺,留守儿童众多的教学困境。为了实现新课标理念下的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为学生奉献爱的前提下,通过家校交流、带领学生接触自然等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
作者:刘百艳 单位:庄浪县韩店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