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判断事物的一种方式。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及经济制度的差别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直观性、模糊性和中庸性,西方思维方式具有个体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新性。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中西方行为方式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发挥思维方式的积极作用,培养提前、开放、立体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促进行为主体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影响;作用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一)中国主要思维方式
自古以来,中国都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认为宇宙世界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都是统一的整体。中国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直观性,直观性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而是根据经验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加以理解。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仅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而对感性认识的更深层次不做进一步的思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追求定义的精确性,更多的是模糊性地表达。老子哲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把“道”由“人行之道”这样一个具体对象的名称上升和抽象为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并对“道”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概括和阐述。老子把“道”规定为“无”和“无形”,表现其虚无和神秘色彩。中国讲究“中庸之道”,即反对偏执、片面,主张诸要素的兼济、统一与平衡。孔子主张“中庸”,并将之称之为最高道德。“枪打出头鸟”即告诫人们别太出风头,做事情不要太抢眼,即要做到“中庸”。
(二)西方主要思维方式
西方主要强调“天人对立”,注重个体性。这种思想也逐渐演化为利己主义,强调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个人利益作为思想、行为的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西方注重科学、理性、分析和实证,他们把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作为认识和把握真理的最基本手段。西方的理性和逻辑性思维对近代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方追求精确性,对任何范畴和定义都有明确的界定,它们将整体拆解,对各部分和要素进行逐个分析,体现了他们的严谨。在制作西方甜点时,面粉、黄油等原料都会有明显的克数限制。不仅如此,西方人对食物的加工时间及温度也追求高度精确。西方注重个性与创新,文艺复兴极度强调解除宗教桎梏,追求人的个性与解放。西方人的大胆与外向和中国人的内敛与含蓄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人乐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寻求外部世界对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己所用,富于想象,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西方极力推崇创新,他们无法忍受平庸,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以追求标新立异为荣。
二、中国思维方式对行为主体的影响
中国整体性思维方式,要求综合与全面,强调各部分的联系。中国人的园林艺术可谓享誉世界,在建造园林时,中国人往往会从宏观布局,注重景物和景象间的协调。另一方面,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可能使人们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了对部分的分析。人们往往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大体趋势来判断事物,缺乏对事物部分的微观分析和逻辑思考,严重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直观性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能够直接切入对象并产生突发性的彻悟体验,有利于灵感的产生。中国许多诗人都是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通过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对视觉、触觉、听觉造成剧烈冲击,才写下了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直观性思维方式虽然使中国人在文、史、哲方面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但缺乏实证精神和逻辑思维却使得中国人在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却难有建树。直观性思维方式重视经验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往往表现出决策主体的专制性,决策多有感性经验的特征。模糊性的思维方式对中国的文学及艺术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它要求人们去捕捉、表达和创造出那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动人心魄的情感、意趣、心绪和韵味。中国有句古语,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与人交谈时,中国人也比较委婉,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及感受,而是话中有话,一切尽在不言中。在艺术创作中,中国人也不喜欢过于直白,总是用含蓄的修辞来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中国人的模糊性思维在园林艺术中也是清晰可见,例如一步一景、先露后藏、窗景、抑景、漏景的巧妙构景方法都体现出了一种意蕴美。但模糊性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对事物的钻研不够深刻、细致。中国人喜欢说概数,例如十点左右,大概三十度,这使得我们的时间概念不强,对事物精确度的把握也不够到位。“中庸”是一种处事哲学,体现出辩证智慧,有利于思维主体把握适度原则。中国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争不抢、随遇而安、平凡度日。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已经子女无忧无虑的成长,另一方面对人的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是一种极大的阻碍。例如中国学生普遍比较乖巧,善于应试,但长期的循规蹈矩和填鸭式教育使中国学生缺乏想象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实践和动手能力也一直是中国学生的短板。
三、西方思维方式对行为主体的影响
“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使西方人更注重人的自身,因此有利于主体个性的发展。西方人维权意识很重,很重视自身利益。我们动不动就可以看到西方人游行示威,有什么事经常诉诸法律。但对个人利益的过于重视也容易导致利己主义的产生,往往因为个人利益就不顾集体利益,功利心强,人际关系淡漠。西方人也比较善于分析各部分、各要素,善于钻研它们的特点,但有时会忽略部分、要素间的联系,导致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西方十分强调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力求从独立于自我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观念。例如,西方的古典园林是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来创造美,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法国凡尔赛花园就是典范之作,与中国的苏州园林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过于理性,过于追求逻辑使得他们对大自然和真善美的感知不如中国人那么强烈和敏感,也丧失了许多感知生活的乐趣。西方对定义和范畴的精确追求以及他们的严谨使其自然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例如瑞士的钟表技术举世闻名,德国的刀具品质精湛,美国的电子产品至今遥遥领先。西方人的精确性思维方式使他们进行工艺制造和科学研究时一丝不苟并刻苦钻研。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爱迪生、诺贝尔、阿基米德等都出自于西方国家,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执着与全身心投入都令人敬佩不已。这种精确性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食品安全方面,西方人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而中国的食品问题却屡禁不止。西方人追求个性与创新,因此西方决策主体进行决策时力求创新,不拘一格,较为大胆。他们往往更看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分数的高低,这与中国的高分低能也形成了鲜明反差。在着装上,西方人力求标新立异,追逐创新,无论你穿的多奇怪,走在大街上都不会有人过问,爱穿什么完全是自己的事。但在中国,如果着装迥异,第二天可能就会上新闻或者微博热搜,遭到人们的嘲笑和议论。这种创新的思维方式造就了西方人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精神,新大陆的开辟就是对这种冒险精神的馈赠。
四、如何发挥思维方式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提前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崇祖观念很重,因此凡事喜欢向后看。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事要有预见性,因此要培养提前的思维方式,凡事要想在前面,根据目前形势分析利弊,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培养提前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多参与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在判断和预见事物时才能保证准确性,采取正确的行动,获得期待的结果。
(二)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故步自封只会使自己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开放性思维方式是大工业生产和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系统论认为,科学的系统都应是开放的。根据这个道理,人们要想达到思维有序,就必须敞开思维的大门,加强与来自不同方面、不同形式的思维信息的交流,善于吸收有益的思维成果。对待外来文化,我们不应一律排斥,而应取取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三)培养立体的思维方式
立体性思维方式是指对客体的思考要注意其纵向层次与横向要素的耦合,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在思维中把握对象的立体层次、立体结构和总体功能。要求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思维对象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面及其与其他事物的联系。①在改革、开放的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全方位立体式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看待和分析问题,不仅要把握要素的特点还要统筹结合,把握要素间的联系,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
(四)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最重要特点。今天,无论是社会生活领域还是科学技术领域,那些只知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思维呆板的人,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正确处理好过去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活动,并不是一种与前人、他人毫无联系的、全新的思维活动。它立足于现实,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新问题,结合新情况,运用新方法,以求新突破。我们平时应多阅读,多接触艺术熏陶,只有一定的积累才能有丰富的素材来激发灵感,促进创造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观察,对于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我们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不能人云亦云,而是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0-80.
[2]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60-187.
[3]景蜀慧,孔毅.中国古代思想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74-267.
[4]于广跃.论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J].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0,(12):139.
[5]俞蕾.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文化上的体现[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85-88.
作者:许雅晗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