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妙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酸雨的危害”时,可以先抛开书本理论不谈,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自行车哪个部位生锈了?自行车的钢圈是因为什么原因生锈的呢?既然自行车的钢圈是在被雨淋后生锈的,那么,是不是说明雨水中有腐蚀钢圈的物质呢?……大家再想一想,什么样的雨是酸雨呢?既然酸雨能导致自行车的钢圈生锈,那么,酸雨对生物有没有影响呢?为了让同学们拓宽思维,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有关酸雨的危害的视频,使同学们了解到更多酸雨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又比如,教师还可以巧妙利用脍炙人口的诗词或者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等丰富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述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以及植物的根的作用时,可以引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进行形象地描述;教师在讲述“食物链”中的“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物质能量传递过程时,可以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进行生动地诠释。实践证明,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情境,巧用诗词谚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可以使生物知识充满情趣而简明易懂,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了条件。
二、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人的反应速度”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同学们开展抛接物品(如硬币)的小游戏,在这“抛”与“接”的游戏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反应速度”,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同学们说一说,反应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在游戏之后,兴致盎然,所以,回答问题也会非常踊跃,有的会说反应速度与性别有关,有的会说与个子高矮有关,有的会说与心理素质有关,有的会说与注意力有关。
教师对于同学们的答案先不置可否,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游戏不是目的,放飞学生心灵、活跃学生思维才是真正的目的。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时候,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作者:吕艾宁 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中部
相关专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制冷与空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