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在新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另一核心作用力。随着高校扩张和经济发展放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显著。在人力资本投资视角下,结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对此现象进行背后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三个主体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从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本人出发,加大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本收益,达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化。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大学生;就业难
一、大学生与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我们认为,更高的学历水平会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而更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会给未来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根据教育文凭的信号功能,高等教育的学历具有能够提示未来市场上的雇主哪些人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率。大学生比高中生学历要更高、具备更强大的技能、能够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为未来的物质收入和精神收入带来更高的层次,故而很多人均选择读大学。同理,研究生的学历要比本科生高,会带来更好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更有可能对未来的物质收入带来更大的影响,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近些年“考研热”“考博热”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共为749万人,比2014年要多出22万人。与此同时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却没有这么快。在2015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栏目发表的相关报告,与去年12月份该小组所作的预测相比,该报告小组将2015年实际GDP增速的基准预测值由7.1%下调至7.0%。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最新预测为10.7%,均比原预测略有下降。当下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仍十分严峻。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2.1国家整体形势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从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今年可能是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之类的论调出现,可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在目前已经有减慢的趋势。随着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状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增大,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但是反观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却每年都在递增中,这种大学生总供给大于市场总需求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实业。同时“经济赶超”与“人力资源追赶”之间存在时间滞后性,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尚未完全转型,尚不能够与人力资源完全相适应,存在结构化差异。2.2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很多高校盲目追求市场热门行业专业的扩招,培养了过量的相关行业大学生,如金融、管理等热门行业专业毕业生。也通过过高的分数录取线招生了许多并不是适合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这也引起了学生的大规模盲目追求好专业、热门专业等,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也盲目提高标准。各种就业歧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就业市场。如只要“985”和“211”高校的学生、只要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毕业生。2.3大学生自身方面。目前有很多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期望月薪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至少高于当前就业市场大部分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薪资。同时,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去那些“大”企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等就业,对于一些基础性的职位并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自身存在的人力资本存量与那些基础性工作的岗位并不匹配,认为如果选择企业提供的岗位是对自己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浪费。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期望”是要高于“现实”的,然而很多人并不愿意讲究,继续搜寻工作。同时根据工资搜寻理论和斯蒂格勒模型,目前中国的家庭经济普遍比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各种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让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继续寻找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这里,结构性失业的表现十分明显。同时,人力资本存量也有高低之分,就算是同一个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身上也有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本科生相对大专生、研究生相对本科生都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而每个人在大学期间学习程度不同,更加努力学习(全方面)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的综合素质程度,那么相对的,这些人在就业市场上也有着较高的就业率。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些接受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学生相对的在全面技能方面更胜一筹。而这些拥有更高、更契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人数毕竟相对较少,那么大部分人存在着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就会面临“就业难”现象。
三、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建议对策
1.国家整体政策方面。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占比仍然很低,对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转变思想观念,考虑教育投资等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长远收益要大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未来人力资本的存量应该是一个国家今后兴旺发达动力的源泉。”,必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2.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改善课堂教育,调整相应的专业设置。不盲目追从劳动力市场上的热门行业进行专业设置与招生,从源头上减少相关就业压力较大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学科调整,使其更加促进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帮助大学生实现其人力资本收益。而用人单位则要根据自身的岗位责任需求进行招聘,定制适合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招聘规则。不盲目追寻“名校效应”、“高学历要求”,对每位应聘大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测试和选拔,减少歧视现象,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本单位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3.大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大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投资。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学历。本科生可以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生则可以进一步攻读博士生。这些学历的提高往往意味着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那么就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对于未来就业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另一方向是加强对自身进行素质教育,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使自己具备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得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经济、有市场方面、更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就是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不足,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与市场上相应的人力资本需求发生脱节,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主体,即国家和高校要增强教育投资,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调整资本投资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和效率,同时大学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刘文勇,李国栋.以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6:22-24.
[3]张晓敏,徐晗.大学生就业难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139-140.
[4]张道伟.人力资本水平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检验与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4-7.
[5]闵维方,蒋承.产业与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一个历史和比较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01:2-12+187.
作者:齐则锋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