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这种信息传递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达了一种深层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而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因此,如何使广告做得更好,更具艺术水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需要我们加以研究的课题。文章对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进行探析,希望通过对于现代新环境、新形势的把握,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学理念不够新,对于视觉传达和信息传递的理解不够深入,而且对于广告设计的目标也不够明确;教学过程较为封闭,所教授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差距;有的学校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与所需人才的标准,教学模式不契合当下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没有与时俱进。文章从这些问题出发,对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找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二、具体措施探析
1.从教学模式方面分析
第一,教学改革应该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大众消费时代,要想把广告创意提升至更好的艺术表现空间,就需要多培养该方面的人才。社会所需的人才日益趋向实用型与创新型,所以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理念的转变开始,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将社会的实际人才需求作为目标,提高高职的专业化水准。此外,由于广告设计牵涉的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应尽可能进行拓展式教学,将教学资源加以延伸,使教学方式向多样化转变。教师应该构建适合高职装潢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学生技能、社会需求达到统一。第二,还应该通过利用各种新型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更有效的教学。一方面,进行经典案例的具体分析与课堂探讨;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广告设计基础上进行各种推陈出新的创意表达。经典广告本身就具有一些吸引人的特点,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案例解析与创意表达。第三,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与逻辑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在广告设计中,专业性所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框架,它需要多元素的融合与一种生活情调方面的协调。风格表达与个人的内在性格或知识理解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摆脱模仿阶段的个人表达,使其超越模仿,达到真正的风格表达。
2.校企合作,构建学生、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链
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高职院校的改革经验来看,校企合作的方式能使教育的目标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实现定向培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在广告创意与表现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这种经过实践证明有效且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要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进行互补,达到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利用校企联合模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如可以设计一些校内工作室、学生工作坊等,将学校教学转入以学校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场地,使教学设计与项目任务相融合,构建以市场、企业、课堂为主的教学场所,学生工作坊、教师工作室、企业工作间融为一体。
3.建立综合性的评估体系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创建“以赛取人,以奖促建”的全新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具体来讲,首先可以在大赛策略的部署中将课程实训环节与所需的内容进行合理结合。如,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中应该抓取关键要素,将重点设置在抽象创意与视觉效果突出的转换方面。广告设计课程需要创新能力的表达与创新理念的实现,在具体的实训与大赛结合方面,能够有效使实际训练得到目标明确的发挥。其次,应该注重团队精神与团队合作的实训,因为广告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商业性质,在一个企业品牌或产品的实际推广中,需要立足于市场的实际环境,应该注重整体实战气氛的营造。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应该采取分组的方式,以小规模团队对小规模团队,这样既能够营造所需的氛围,也可以实现实训的目的。从教师方面来说,在创意阶段主要进行整体创意组织的指导工作,将一些主要资源进行大概的说明,鼓励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筛选与整理,并最终根据学生的主体创意实施,在此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上面所说的转换问题。由于该方面难度较大,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渐进的引导,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等。第三,校内外结合,共同进行审稿。通过校企联合,建立起学生、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链,对其加以拓展利用。在审稿过程中,除了校内的集体审稿,还应该将校外专业人士的建议与企业方面的需求相结合,这有助于整个大赛的公开、公平、公正。从价值方面分析,这种模拟商业实战的策略,不但能够将学生置于更为真实的环境,也能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发展,在激发潜能方面竞争机制是十分有效的。此外,无论从企业的人才选拔还是学生的就业抑或是院校的影响力方面来看,都可以实现各自的目的,为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三、结语
文章结合当下的教育改革新形势,对广告创意与表现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高职类院校应该对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而且应该与社会各种元素进行联合,在学生、教师、企业三者之间建立一种统一的关系,使人才与社会需求、教学与企业目标、学生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得到直接有效的结合,通过引入竞赛机制,为提高学生能力和选拔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
作者:俞明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