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提升

1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内涵

(1)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定义

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各学科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以及院校师生与科研所和企业从事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之间,围绕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围绕各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中遇到的技术和生产实际问题,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政府、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多元相关主体共同协作,从而在科研、技术开发上得以突破和进展的创新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理解为是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包含了活动的主体、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目的。

①协同创新的活动主体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活动必须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活动主体。活动主体既可以是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各个部门,也可以是高等职业院校外的其它机构。按照活动主体的不同,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可以分为高职教育内部协同创新和高职教育外部协同创新。高职教育内部协同创新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自身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教研与教学、学科与专业之间打破藩篱,做到理念、思想、知识和技术等各方面交流顺畅、信息共建共享。这里的主体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专业院系或多个专业院系。外部协同创新则主要是指校企行政多元机构协同创新,如高职院校与国家或地方企业、相关的科研院所或政府部门相互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新平台或新模式。外部协同创新中必然包括高职院校自身,而另一个或几个主体则由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需求而定,可以是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地区的相关企业、地方政府、高校研究所以及外国相关机构等。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协同创新的活动主体并不局限于高职院校本身,同时也不局限于两个主体的协同,多个主体的协同往往具有更大的协同空间。

②协同创新活动的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约束机制协同创新只能是水底捞月。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下进行的。活动的规章制度是在协同创新的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协商之下形成,具有较高的约束性。

③协同创新活动的目的从宏观方面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无疑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企业、学校、市场、政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人才结构和规格的需求也随势而变。然而国内高校的办学体制虽然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但相对于目前的形势还是显得滞后和不足。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要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要解决各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中遇到的技术和生产实际问题。可见宏观层面而言,协同创新是为了满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求。微观层面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也是提升自身院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校内协同创新,各个专业方向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知识、思想、设备以及人员上实现互助共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协同发展。校外协同创新,通过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创新,发挥各个机构的优势,获得自身院校的短缺资源。

(2)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类别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协同创新活动又是多元主体在多领域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活动,所以协同创新的类型不是单一的,而是按照不同的划分角度,具有多样的协同类型。

2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2.1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可助力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

约瑟夫·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创新具有价值性、实践性、革新性和独创性的特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创新能力方面起步较晚,由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GII,GlobalInnovationIndex)排名中,在参与的142个国家里,中国大陆创新排名仅为35位,较2012年还下滑一位。现时代需要国家整体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的高层次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些高职人才涉及到国家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贯彻和执行着国家的创新计划和创新项目,对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应成为高校长期坚持的办学道路。高职院校与地方的联系紧密,它们的命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更为天然的联系。这些院校主要分布于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主动适应所在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成为“智囊团”、“智慧库”的角色,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3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可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专门人才,但高职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容易“闭门造车”,导致与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相脱节。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培养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并有效地促进人才教育与科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高职院校应该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出发,立足学校,从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更加凸显职教的职业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选择

3.1转变观念,协同创新理念融入高职校园文化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是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只有这些不同主体转变观念形成协同共识,才能使协同创新活动得到可持续发展。观念转变不仅存在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自身的观念也需要更新。要重新思考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把协同创新的理念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科研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改革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凝炼成为高职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精神和生命力的象征,对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融入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校园文化对高职师生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更能有效推动协同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3.2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立健全高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教体系最核心就在于“现代”,内涵至少包括现代人才观、现代管理观和现代评价观。高职协同创新活动需要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现代管理观”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关系,建立健全高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要有利于各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保障各主体利益。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也是高职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主要在于突破对人才、学科、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和科研创新等构成阻挠的藩篱,从学校的人、财、物全方位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来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整体功能和系统成效。

3.3凸显办学特色,校企协同共育创新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职特色的“双证书”人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这更需要高职院校凝炼自身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集中最大优势力量,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共育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大都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要始终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相匹配,实现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职业岗位对接和动态调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对校企行政的创新要素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推动协同创新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我国现有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转向职业教育,转型后高职院校的数量将达到高校总数的50%,占据半壁江山。国家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调整。由此可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协同创新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协同创新虽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动向,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有学者认为,缺乏领袖、不愿协同,利益失衡、不想协同,条块分割、难以协同等问题制约着协同创新的广泛化、密切化、深入化进行。所以,我们需要对如何提升高职教育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进行探讨,形成共识,把协同创新活动落到实处,做出成效。

作者:温婷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能力提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30411.html

    相关专题:明清小说研究论坛 机械设计与研究


    上一篇:初中历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下一篇:传统民俗文化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