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城市设计中历史环境复兴型保护

一、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

历史环境指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一定范围的整体物质环境,在日本学界称为“历史风土”。日本的《古都保存法》中将“历史风土”定义为:“在历史上有意义的建造物、遗迹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已成为一体,具体体现并构成了古都传统和文化的土地状况”。该定义也反映了历史环境是一个包含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风貌区等范畴的中观概念。历史环境保护指从单体文物保护出发,保护历史建筑(群)、传统街巷、历史街区,以及与之形成整体的自然环境和场地特征,对可能有损于历史环境空间品质和景观特色的建设项目实施规划控制,进而保护城市的独特个性和魅力场所,增加城市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历史环境保护与城市设计基本属于同一维度和同层视野的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可以认为,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可以看作是带有历史保护目的的城市设计,而城市设计也可看作是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工作操作方式。从城市设计的视野解读历史环境保护问题能够具有更强的实操性,特别是对于以更新为目的的复兴型保护。

二、城市设计视野中复兴型保护案例——美国查尔斯顿经验

1931年,位于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历史地段(HistoricDistrict)。与之前的保护方式相比,不仅是保护空间上的又一次扩展,也是建筑遗产保护第一次上升至城市设计视野,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维护社区历史特色为目标的整体性思路的体现。以查尔斯顿为代表的历史地段保护方式,即对于社区和整体历史环境的保护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美国国家历史场所登陆制度中将历史地段定义为:“一个可以用地理区域——包括城市或乡村,面积大小不定——来定义的一系列场所、建筑或构筑物组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集合。这些场所、建筑或构筑物在美学上代表了历史空间和物质的演变,或者与特定历史事件相关联。”大多数情况之下,历史地段往往是一个社区。查尔斯顿的历史地段保护中采用了用地控制(LanduseControl)的方式,重视区域的整体性和不同个体综合的效果,更重要的创新在于查尔斯顿历史基金会最早建立了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循环基金(RevolvingFund)。该基金会将一部分筹集的固定资金用来购买历史建筑,对其外立面进行修复,将室内的修缮和装饰权留给业主,然后在市场上出售、回收同等数额的资金,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非营利性的保护市场机制。该基金模式在后来的欧美的保护活动中广为应用,收效丰厚。介于以上的成功创新,地方历史地段(LocalHistoricDistrict)已成为近日美国建筑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主要保护模式。美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自始就具有基于民间力量的保护特征。美国当代保护体系既有联邦的历史登录制度,也有历史保护国民信托这样的全国范围的私人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作用。美国保护活动的民间特性由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美国是市民社会(CivilSociety)的典型,公共参与基于公民在契约、道德、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中的共同性(Mutuality),体现出了一种公共道德标准。美国市民社会的一大特色就是民间组织繁多,这些组织自然成为了美国遗产保护运动的推动者。而美国遗产保护的公共参与主要通过各种非营利组织来进行,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各种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不具有行政职能,但对居民个人而言却具有地方性,代表了社区的自我意识。很多社区本身还建有社区基金会,设有专项保护和循环基金,为社区历史遗产保护提供资助。社区基金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对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量的社会捐助力量。美国社会有慈善捐助的传统,这来自宗教传统和市民文化的影响,政府也会通过税收政策进行鼓励。可以说,美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是一种全民保护运动。

三、建立保护与复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1.保护与复兴紧密联系的价值所在

1975年的《阿姆斯特丹宣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动提出了以下的见解:“历史建筑能被赋予新的适应当代生活需求的功能,这一点已经得到验证。赋予建筑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尊重它们的特征并确保它们能存续。保护政策也意味着将建筑遗产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保护工作不仅要针对建筑的文化价值,而且要针对其使用价值。”上述话语平实地述说了一个观点,即保护活动不仅是尊重历史的过程,也是适应当代生活的过程,保护的目的不仅是保存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也包含延续历史遗产的使用价值。基于此,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明确的提出了“保护和修复工作应与复兴举措共同推进”的复兴型保护方式,并认为对历史地区的复兴能为文化遗产带来新的生命力。同样,复兴型保护是社区利益实现的途径,也是重塑社区主体性的途径。复兴是基于历史资产的发展模式,这是文化遗产地所承载的本土社区发展的独特优势。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为本土社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就是复兴型保护的主要目的。本土社区能较好地把握复兴的力量,为自身创造可持续的利益,也就自然树立了社区在当前发展大潮中的主体性。想要建立本土社区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趋势中的主体性,可以说复兴型保护是必经之路。保护与复兴的紧密联系也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伴随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观的演进,人们不再满足于欣赏静态的、博物馆式的文化遗产,而希望看到动态的、生活着的文化遗产,并能融入其中切身体会其文化魅力。文化遗产生命力的来源正是复兴型的保护活动,保证文化遗产的历史延续性,营造一个伴随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文化遗产体系就是复兴型保护的工作目标,所以说,维持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也在于复兴型保护的推行。

2.建立保护与复兴紧密联系的具体思路

建立保护与复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可以总结为几点具体思路。

(1)以发展的视野界定保护对象发展的视野意味着两个层面,一是保护活动也是适应当代生活的过程,保护的目的也包含延续历史遗产的使用价值,这决定了当代生活、本土社区都是保护的核心对象,而不仅仅限于物质形态的保护;二是考虑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即除保存物质遗产之外还要考虑遗产所承载文化的延续,这决定了保护工作也涉及到一个“活的”、可延续的文化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以上两个层面所界定的保护工作的对象都具有对自身延续性的要求,这必然与复兴工作相联系,从而避免了静态看待保护问题,“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的误区。

(2)建立保护工作的自维持机制保护工作自维持机制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延续历史遗产使用价值的体现,核心思路是再开发历史遗产的使用价值,利用历史遗产的新价值用以维持遗产本身,赋予历史遗产新的延续性,实现历史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路也就是所谓的保护中的复兴的核心目的。不同的历史遗产新的使用价值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遗产进行适合的复兴工作策划就是保护中的复兴的主要工作内容。已建立的自维持机制如运营得当,不仅能够实现自维持目的,同时还可以有相应积累,可以发展成逐步扩展的保护工作自循环机制,结合公益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保护工作的逐步扩展,以保护项目来促进保护,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机制,本文第三节中列举的美国查尔斯顿历史基金会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循环基金(RevolvingFund)就是很好的范例。

(3)对复兴过程的监控与限制保护确实需要复兴的推动,但复兴也需要保护的限制,历史地区进行自发的复兴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如果缺乏合理的保护限制,而一味强调复兴,则复兴活动很容易成为打着保护口号的破坏活动。实现对复兴工作的监控与限制的具体思路有:首先,明确保护的基本底线并章程化,每一个保护项目都有重点保护的对象,应将保存(Preservation)的标准在第一时间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以免不恰当的复兴行为对历史地区的更改和破坏;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建立对复兴活动的限制标准,为复兴活动建立限制依据;再次,对复兴过程进行监控,该环节建议结合过程研究,成立独立团队完成,以免在工作开展中被发展过于强势的复兴工作误引导。

四、结语

在当今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和复兴。相对于案例中的美国而言,我国由于体制、民众意识等国情,在城市历史环境保护自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公共参与等方面,还未能取得良好的收效。本文的探讨,为当前城市的历史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城市体现自身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提供了一种方向。

作者:胡新宇 单位: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城市设计中历史环境复兴型保护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28852.html

    相关专题:计算机应用论文 兰州大学学报


    上一篇: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
    下一篇:国内风险投资金融环境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