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物理教学在中职学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职学生与高中学生、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职物理教学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中职物理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物理学科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改革,中职学生也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也可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但是,不管如何物理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基础科学,因此,中职教学要引起对物物理教学的重视,提高中职物理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素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1.中职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基础较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初中过程中学生的整体课程基础都比较差,这是导致中职物理教学的严重问题。由于在初中学习阶段形成了懒散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而且,物理学科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知识要学生进行摸索才能够掌握。对中职学生来讲,学习物理比较吃力,加上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课堂的时间有限,中职物理难度比初中物理难度要大,学生存在抵触的态度,这些导致中职物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成效不高。
1.2教材的编制与专业技能不符,没有针对性
从我国大部分中职物理教材的情况来看,教材缺乏针对性,与中职学生的身份不相符合。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自身经验积累不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处于模仿的阶段,没有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中职物理教材方面,有些是采取高中教材,有些是采取高校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没有针对中职物理教学的具体情况,理论知识太强,缺乏实际应用,没有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导致中职物理教学效果不大。
1.3学校不重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社会技能人才,不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学校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是非常重视,导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学校安排的专业课程太多,物理课程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校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提高专业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从而降低了物理课程的安排,从而导致中职物理教学面临尴尬的处境,也导致教师教学态度不积极。
2.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对策
2.1提高对物理教学的重视
物理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学习物理知识能够探索很多专业技能的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中职学校和学生都忽视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导致课程设置过少,对教材的选择过于随意,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物理教学改革,使物理教学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物理教学要坚持实用的原则,努力发挥其在所有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更应该耐心地解决并帮助学生摆脱困难,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要细心讲解,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取得学习的进步。
2.2加强实践教学
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的心理大多是求动、求知以及求新的特点,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能够充分的掌握,不会再死记硬背。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特征,然后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将课本理论插入到实验中,让学生完成由实践到理论的过度。最后学生们就能够充分理解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对实验做好详细的记录。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然后进行讨论,由于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们的学习更加投入。对学习的内容也能够充分理解,而且对于教学实验的内容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们也不会忘记这个实验,更会牢固的记得在实验中所学的知识。
2.3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教育方式的改革,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图文并茂,很多抽象的理论通过多媒体变得更为直观,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一些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进行反复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院校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结论
物理知识在学生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由于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物理教学,盲目的增加专业课程,导致中职学校物理教学效果不佳,水平不高。因此,提高中职学校的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中职物理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玉良.浅析中职物理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科技资讯,2013(31).
[2]刘艳丽.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分析[J].电子制作,2014(17).
作者:张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