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文和日文间的视点!照
首先,表1)将上述例1)中a.~d.的表达方式,翻译成日文的表达进行对照。英文和中文间的视点!照接下来将对英文和中文中的视点现象进行比较,表2)将把例1)中a.~d.的英文表达方式,翻译成中文的表达。此处,“a.我们正在接近东京。”中,将事件“接近东京”的参与者“我们”作为主体,把握事件全局。但是仔细思考中文中的语言习惯,“我们”正在接近东京不太自然,而“列车”正在接近东京显得比较自然。这种语言习惯我们可以考虑为,因为“我们”也是乘坐在列车上的一部分,所以用列车来替代“我们”,作为主体。另外,“b.东京正在接近。”也显得十分不自然。如果按照符合中文习惯的说法来表达的话“,前方即将到达东京”也许更为自然。而后“,c.小岛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个句子中,小岛作为事件发生的“场”,而“小岛进入我们的视野”作为发生的事件。最后,“d.他们正在接近东京。”这个句子中,自己并没有作为事件“接近东京”的参与者,而是将自己放在了事件之外来观察事件。
2“最适视点排列”和“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
Langacker(1985)在其著作中,将图1中A图定义为“最适视点排列”(Optimalviewingarrangement),而将D图定义为“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Egocentricviewingarrangement)。所谓“最适视点排列”中的主体,只是一种概念化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对于自己在整个概念化的过程中的存在是没有意识的。于此相对,“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中,主体与概念化了的整个事件不产生关联。在概念化了的对象中,主体“自己”不参与其中,也就是说主体不将“自己”列入“自己”观察的范围内。从这两种视点排列的概念来看,英文,中文的使用习惯倾向于“最适视点排列”,而日文则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首先要探寻英文的类似表达。例如,电车中的英文广播“WeareapproachingTokyo.”,“WearearrivingatTokyo.”符合“最适视点排列”的概念。此外,与“c.Theislandcameintoview.”类似的例子有,“Theharborswiftlyrecededintothedistance.”、“Theshipwasalreadyrecedingfromview.”。此类句子中主体自身既不作为“主体”也不作为“客体”,而形成事件发生的独立的“场”,在事件之外来掌握事件本身。而探寻中文的例子,“他们昨天晚上去吃了晚饭。”,“她的桌子上正放着她最爱看的书。”,在这类句子中,自己本身是置身于事件之外,不作为事件的参与者,而来把握事件。所以我们可以说,英文,中文的使用习惯更倾向于“最适视点排列”,而日文则更倾向于“自我中心化的视点排列”。
3结语
语言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是一种基于主观影响的概念化的表达。语言之所以可以表达,可以被听者理解,是基于我们人类有着共同的身体构造,器官结构,可以有相通或相似的感觉和经验,因此才有可能产生相同的主观感受,既而语言才有可能得以流通。但是,语言的概念化也并非只受主观作用的影响,它也受到生态心理学上的环境的影响和支撑。总而言之,各种语言间的视点的不同,不仅受语言习惯的影响,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也受到我们不同的人处于的不同的环境,对于我们身体感官的影响。在这里,生态心理学所指的环境,是能影响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行动的环境。语言所表达的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内在的想法,而更多的是环境的状态。作为今后的课题,我们可以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更多语言之间的各种语言现象。可以说生态心理学,给了语言研究一个不同角度的启发。
作者:顾晶姝 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日语系
相关专题:代发表职称论文 网络言论自由微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