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公共教育生活环境下,教师、学生以及以法人形态运行的学校三方面能够享受到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做出应尽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各方生命财产等安全不受危害。当前,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涉及学生的安全事故也频发,做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1保护引导好学生的意识形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大量西方价值观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复杂。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战略,以“民主”、“人权”等口号为幌子,大力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动摇师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社会阅历少等特点,把大学生作为“和平演变”的重点对象。每逢特殊时期、敏感节点,他们利用网络、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煽动不明真相的师生员工做出危及高校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幸亏政府、学校处置及时、方法得当,事态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平息。
1.2积极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问题
校园内学生宿舍、实训工作室(实验室)和其他人员密集型场所是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的重点。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用火用电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宿舍在限制使用大功率电器改造后,学生私下购买可调节变压插座继续使用大功率电器;在教学实训场所吸烟,不规范使用明火。同时,学生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普及率不高,不能熟练掌握扑救初起火灾和疏散逃生技能,万一发生火灾事故,将直接威胁学生人身和校园财产安全。
1.3努力改善校内及周边治安形势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校园内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经查处有务工人员盗刷学生校园卡,骑走学生自行车,同时也反映出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校园内机动车辆逐年增加,校园道路多为混合型道路,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校园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门岗机动车道闸杆被车辆撞坏,路灯杆被撞倒,室外消火栓被撞断,甚至将骑车人撞伤住院治疗。学生饮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图方便,叫外卖,部分学生随意食用校外路边无证摊贩的食品,却不重视饭菜的卫生情况。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校内及校园周边店铺众多,有餐饮、娱乐、网吧、小旅馆等,学生已经成为校内外商家争夺的对象,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因此变得复杂,极大地提高了发生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威胁到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1.4重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趋复杂,来自学习、生活、就业、人际交往、感情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可以说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学生中有因家庭原因未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而导致在学校非正常死亡,给家长和学校都造成了损失。还有学生独自一人离校出走,家长将责任推给学校,经过多方协调,由学校派工作人员及时接回。
1.5着重提高学生防诈骗能力
近年来,诈骗案件发生率迅速攀生,已经超过盗窃案件,跃居高职院校发生的治安类案件的首位,成为对学生的主要危害。诈骗主要以网络诈骗、电信诈骗为主,作案手段主要采取恐吓、利诱和欺骗。各高职院校均有发生通过利用打电话冒充学校领导或老师诈骗学生钱财的案件。
2学生安全管理的对策
“在服务中防范,在和谐中平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是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要求。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创新,要把为学生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以人为本,牢牢把握“三个加强”来强化学生安全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持续地改进和完善校园的安防体系,努力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有序、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
2.1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的系统性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内部和社会,需注重相互协调配合。要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工作合力,推动学生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2.1.1强化与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要同时注重预防与应急,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学校内部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形成学工、保卫、后勤、系(部)及宣传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共同提高学生工作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学校对外要积极主动与所属地政府相关部门多联系、多沟通,做到及时互馈信息、密切配合,能够快速妥善地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2.1.2强化排查与心理疏导机制
要认真做好影响学生安全管理的排查工作。一是做好矛盾排查化解。主要是学生与学生、老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矛盾,要强化由学工、系部、保卫等部门牵头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做到“排查预警、沟通协调、教育疏导、调解处理”,避免矛盾激化。二是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化,经济所有制与生活方式多元化,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劳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从而产生误解和偏见,极易引起学生做出过激行为,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要强化由学工、宣传、心理健康中心等部门牵头的心理疏导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研究,了解把握学生的诉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和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的心理引导工作,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智来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
2.2加强学生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管理专业队伍建设,不仅在财与物上给予支持,更要在人才培养上给予政策倾斜。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关心支持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有一支过硬的安保队伍,要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保卫干部队伍。需要加强对专兼职安全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和服务技能。
2.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
2.3.1法制教育为先
积极开展针对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从法律层面提高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守法意识,避免学生治安事件或刑事犯罪事件的发生,并有助于学生在必要的时候会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校应尽量避免教条式地对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简单陈述,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创办法律知识网页、请相关法律专家进行讲座或咨询答疑等,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
2.3.2生命教育为本
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命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多侧重于消防、交通、防盗抢、防溺水等观点,对当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方面考虑不足,对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考虑也不足。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以学生对家庭的责任为核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关心的事物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生命认识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树立生命安全意识,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应当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则,要启发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教会学生在关注自我生命的同时,尊重、热爱他人生命。
2.3.3非传统安全教育为重
学生非传统安全是指在学生群体中除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财物安全等安全问题以外的其他对学生人身财产构成威胁的因素。学生非传统安全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安全、社会文化安全和禁毒安全、传销安全等。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网上持有高度的警惕性,做好个人、家庭以及同学、老师等信息和隐私保护,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给自身和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同时,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及时性和长效性。让学生牢记“利益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且合理的付出上的,如果利益的获得与付出不等价,这时就有问题了,而且往往是骗局的开始”,“不等价的利益永远不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社会文化安全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日益对外开放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学会辨别和厘清不良文化和意识形态,做到主动防范与抵制。特别是以防范“民主”、“自由”、“人权”为口号或披着“宗教”外衣的西方敌对势力以及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危害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禁毒安全、传销安全也是当前学生安全教育的新课题。青年学生是毒品危害的主要对象之一,加之人工合成化学毒品的泛滥,使学校防范毒品对学生的侵害的任务更加艰巨。禁毒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了解毒品对身体、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杜绝学生对毒品的好奇心,以及如何避免误食毒品。而传销对学生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传销组织人员通过网络上搭识学生后邀请去他那里见面或者做客,或传销组织人员先对学生认识的亲戚朋友有一番了解,比如性格、家庭情况、目前状态、收入等,然后以介绍工作、去玩玩等借口,诱骗学生到传销窝点并实施扣留,对学生进行洗脑,灌输所谓赚钱之术,赚钱以后要怎样过富日子等,要求学生进入所谓新鲜行业。传销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认清传销的真面目,提高对传销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有必要在加强传统安全领域教育的基础上,突出非传统安全教育。让学生能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到自我保护、自我防范,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安全管理的水平。
3结语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或系部能够做好的,必须是高职院校各部门依据相关制度与机制密切协作,共同参与。在建设好学生安全管理队伍的基础上,充分开展学生安全宣传教育,让安全成为学生自觉的第一需求,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学校安全管理,转化为积极参与、主动促进学校安全管理。通过行之有效的学生安全管理,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校园生活。
作者:周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