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后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学历和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因此,一方面,后勤部门不敢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对高素质人才也缺乏吸引力。意识形态和历史原因造成目前高校后勤队伍学历不高,管理水平不够,文化素养缺乏的局面。
(二)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现代后勤对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高校发展的重心在教育和科研上,只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技术人才,很少考虑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后勤管理人才,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三)规章制度不完善
后勤管理工作要求职工在思想上比较进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高校后勤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真正体现出“支部是杆旗,党员是盏灯”的引领作用,这样方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斗志。而目前,后勤党组织包括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高校管理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非事业编制职工,学校目前转编政策以学历和工作年限为硬性条件限制了这些职工的转正,导致他们思想不稳定。后勤是学校的大管家,管理着全校师生的餐饮、校园环境的整治、全校水电气等能源的节约管理等大大小小十余项工作,与后勤管理人员的付出相比,学校对后勤监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认为只是学校教育事业的辅助部门。在这种思想环境下,后勤管理人员极易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工作可有可无。主动管理意识差,工作不积极主动,甚至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二、加强高校后勤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丰富后勤文化,强化职工归属感
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后勤精神的载体,是发扬良好工作作风、形成团队合力、推进各项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丰富高校后勤文化对后勤管理人员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服务观念外,还应注重对后勤管理队伍的人文关怀,充分尊重他们的感情,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此他们对后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以强化,就会全神贯注搞管理,从而达到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维护好职工利益
高校后勤的领导层,应注意把群众组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针对后勤管理队伍的年龄和岗位等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活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体现组织的温暖,更加广泛地凝聚起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最终做到留住人才,为我所用,创造和谐后勤氛围。
(三)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才队伍的培训
多数高校对后勤管理人才的态度是重使用、轻培训,客观原因是后勤管理事务既多且细,后勤管理人员长期忙于工作,很少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必须与时俱进推进人才培训工作。从人才角度讲,高校后勤人才长期工作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自信心不足,和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队伍相比,文化层次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距。
(四)加强宣传,增强学校对后勤工作的重视
学校应大力宣传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尊重后勤,尊重后勤职工”的良好氛围,让人人都感受到后勤工作不可或缺,让人人都认识到后勤员工不仅应成为岗位业务能手,更应成为不上讲台的讲师。提高后勤在师生、家长乃至社会上的地位,高校后勤地位的提高,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
1.构建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在加强人才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高校后勤人才的合理流动,能增强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对后勤部门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开扩后勤青年人才的视野,提升发展空间,激励他们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在不同岗位的锻炼,深入实践,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和掌握多项技能,便于职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最大潜能,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乃至学校的发展形成强大推动。
2.放宽劳资政策。实现同工同酬。启用高校管理人才中的业务骨干,对于后勤工作的开展将大有裨益。
三、结语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实现高校后勤的科学发展,必须积极适应任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创建一支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后勤管理队伍,实现协调发展。这是高校后勤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高校后勤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曹莹莹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沈阳大学学报 党性分析材料2015